×
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文明特性研究

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文明特性研究

¥9.9 (2.8折) ?
1星价 ¥19.8
2星价¥19.8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70643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4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14706437 ; 978-7-5147-0643-7

本书特色

  本书是笔者完成的201 1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文明特性研究”的结项成果,这是一个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来申请和结项的课题项目。近年来,笔者先后撰写了与课题相关的多篇论文,重点在于突出中华民族“文明以止”的人文理念和精神特性,其中有两篇(一篇与方克立先生合作)是专门探讨和直接论述这一问题的,其他各篇亦与此相关而分别以专题论文形式呈现。但该项课题的研究还只能算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许多问题仍有待作进一步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各篇之间亦难免有文字上的一些重复。尽管如此,笔者不揣鄙陋而将此不成熟的成果拿来面世,只是希望能够引起世人对“文明以止”这一理念的关注和重视,若能实现这一小小的心愿便已足矣,因为诚如方克立先生所说,“在全球性生态危机和文明冲突问题十分严峻的当今世界,深刻理解、阐扬和大力宣传、提倡‘文明以止’的文明展观,对于人类和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笔者完成的201 1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文明特性研究”的结项成果,这是一个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来申请和结项的课题项目。近年来,笔者先后撰写了与课题相关的多篇论文,重点在于突出中华民族“文明以止”的人文理念和精神特性,其中有两篇(一篇与方克立先生合作)是专门探讨和直接论述这一问题的,其他各篇亦与此相关而分别以专题论文形式呈现。但该项课题的研究还只能算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许多问题仍有待作进一步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各篇之间亦难免有文字上的一些重复。尽管如此,笔者不揣鄙陋而将此不成熟的成果拿来面世,只是希望能够引起世人对“文明以止”这一理念的关注和重视,若能实现这一小小的心愿便已足矣,因为诚如方克立先生所说,“在全球性生态危机和文明冲突问题十分严峻的当今世界,深刻理解、阐扬和大力宣传、提倡‘文明以止’的文明展观,对于人类和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目录

一、孔子:中国文明的守望者
(一)充分自觉的文化担当意识
(二)向往上古三代、推崇周礼的社会理想与治道诉求
(三)面对的时代难题及其问题意识
(四)人文学养的传统根基及其对文化传统的损益转化
(五)整理编修六艺的文化贡献
(六)对“文化中国”自我理念与文明特性的凝练与提升
二、诸子百家:中华文明的精神轴心与自我诠释
(一)中国、礼仪文明及其历史反思
(二)诸子百家之学的“文明”意涵
(三)小结
三、三纲五常: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伦理人文精神
(一)中华文明演进的普世特性与独特道路
(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演化及其根本特征一、孔子:中国文明的守望者 (一)充分自觉的文化担当意识 (二)向往上古三代、推崇周礼的社会理想与治道诉求 (三)面对的时代难题及其问题意识 (四)人文学养的传统根基及其对文化传统的损益转化 (五)整理编修六艺的文化贡献 (六)对“文化中国”自我理念与文明特性的凝练与提升 二、诸子百家:中华文明的精神轴心与自我诠释 (一)中国、礼仪文明及其历史反思 (二)诸子百家之学的“文明”意涵 (三)小结 三、三纲五常: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伦理人文精神 (一)中华文明演进的普世特性与独特道路 (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演化及其根本特征 (三)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的三纲五常 (四)诠释与批评:一种整体理解的视角 (五)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忠义精神 (六)走向未来:建构一种新的现代中国文明秩序 四、“文明以止”: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精神 (一)中华文化的意识特性与思想精华 (二)“文明以止”:中华文化的精神特性 五、再论“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理性的文明发展观 (一)什么是文明? (二)中、西不同的文明史观与文明特性 (三)“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理性的文明发展观 附 录. (168) 儒家思想的多重面相 ——评方朝晖《为“三纲”正名》 道义和权威完全一致吗? 一敬答方朝晖教授 为“三纲”正名之谬 后记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存光,1966年生,山东济宁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从事中国儒学史、儒教中国问题研究、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代表性著作(含独著、合著和主编)主要有:《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研究》、《孔子评传》、《与权力对话——儒家政治文化》、《孔子新论》、《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政治的境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秦汉卷)等,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