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证与析证-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

包邮疏证与析证-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

¥25.1 (4.5折) ?
1星价 ¥25.1
2星价¥25.1 定价¥5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35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516183540 ; 978-7-5161-8354-0

本书特色

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学术在清末民初期间出现了一场重大的转向,奠定了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的基本进路和方向。李贵生*的《疏证与析证(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旨在从范式转移 (paradigm shift)的角度阐明这场转向的实际影响,说明传统与现代的文学研究在治学观念和操作方法上 *为根本的差异,勾勒出新、旧学术之间的界线。本书结合宏观的理论建构和微观的个案研究,尝试通过 “疏证”与“析证”标示出新、旧两种范式的本质特徵,并且对王国维、蔡元培和胡适三人的文学研究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展示疏证法与析证法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这些专题探究不但有助申论全书主题,同时能够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化大家对王、蔡、胡三位学术大师的理解。

内容简介

本书稿旨在通过王国维、蔡元培和胡适三人的文学研究,从观念层面上勾勒出传统与现代学术的界线,具体地展现近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过程。过去不少学者亦尝回顾近百年的中国文学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然而这些著作鲜有从范式转移的角度着眼,说明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文学研究*为根本的差异。本书稿与过去研究*大的分别是尝试建立一套观念架构,标示出旧范式之所以为旧、新范式之所以新的本质特征。本书稿综合运用微观与宏观方法,透过对王国维等人的微观研究,揭示当中蕴含的宏观学术意义。

作者简介

李贵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哲学博士。现为香港教育学院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历任中文学系副系主任、通识教育统筹主任及署理总监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