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北京都市空间中的历史文脉传承

北京都市空间中的历史文脉传承

1星价 ¥30.4 (4.9折)
2星价¥30.4 定价¥6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83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516188385 ; 978-7-5161-8838-5

本书特色

作为一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都,北京是在元代原有城市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王建伟主编的《北京都市空间中的历史文脉传承》记述了明清以来,北京的城市建筑、空间格局不断演变,新建筑、新景观的不断产生既是对原有城市文脉的一种叠加与丰富,也是城市文明演进的物质记录,延续的是北京的城市记忆与文化认同。 北京历史文脉蕴藏着城市文明的独特轨迹,确立了鲜明的地理坐标,塑造着城市的独特气质,可以让人们从传统化、民族化、地域化的内容和形式中找到自身的文化亮点。 历史文脉的传承不应只停留在对古都风貌的“定格”或“凝固”方面,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历史文脉的传承不仅是因为怀旧,*可以创造出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精神需要。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都,北京是在元代原有城市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清以来,北京的城市建筑、空间格局不断演变,新建筑、新景观的不断产生既是对原有城市文脉的一种叠加与丰富,也是城市文明演进的物质记录,延续的是北京的城市记忆与文化认同。北京历史文脉蕴藏着城市文明的独特轨迹,确立了鲜明的地理坐标,塑造着城市的独特气质,可以让人们从传统化、民族化、地域化的内容和形式中找到自身的文化亮点。历史文脉的传承不应只停留在对古都风貌的“定格”或“凝固”方面,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历史文脉的传承不仅是因为怀旧,更可以创造出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精神需要。

目录

导论 一 “历史文脉”概念辨析 二 北京历史文脉的构成内容 三 北京历史文脉的典型特征 四 历史文脉传承与北京文化国际竞争力 五 北京历史文脉传承工作的基本思路**章 中轴线:北京历史文脉纵向线索 **节 从永定门到正阳门:中轴线南段的嬗变 一 永定门与燕墩的留存 二 天桥的拆建与天桥地区的发展 三 正阳门的修建与改造 第二节 皇城的营建及其历史变迁 一 明代北京皇城的营建 二 清代皇城建筑布局的继承与改造 三 民国年间皇城的拆除及其内街巷格局的变迁 第三节 紫禁城:中轴线核心区域的历史演变 一 *高皇权的象征:明代的紫禁城 二 集权体制的*后堡垒:清代的紫禁城 三 从权力机关到文化机构:民国时期的紫禁城 第四节 从景山到钟鼓楼:中轴线北段的形成与变化 一 景山(万岁山)的修建及其功能演变 二 鼓楼与钟楼:北京的时间简史 第五节 坛庙:皇家与精英的场域 一 天坛 二 社稷坛 三 先农坛 四 太庙第二章 朝阜大街:北京历史文脉横向肌理 **节 北京历史文脉的横向陈列 第二节 构建朝阜文脉布局的胡同坊巷 第三节 承载传统文化的坛庙 第四节 展现北京文脉的宗教文化长廊 第五节 镌刻近代历史文化的图卷 第六节 记录文脉变迁的名人足迹第三章 文脉视野中的北京园林 **节 西苑三海 第二节 三山五园 第三节 什刹海 第四节 南苑第四章 北京工业遗产与城市文脉传承 **节 北京工业遗产的历史发展 一 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 二 北京工业遗产的发展 第二节 北京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 一 北京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条件及现状 二 北京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模式 第三节 北京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 北京非物质工业遗产的发展 二 北京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第五章 地名:北京历史文脉的隐形线索 **节 北京内城的地名语源及其变迁过程 一 源于各类衙署的地名凸显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 二 以仓场府库为名的街巷反映城市物资供应情形 三 从各类厂局派生的地名反映建材生产储存状况 四 派生于寺庙庵观的地名显示居民多元宗教信仰 五 多种人工地物成为街巷或区片的命名之源 六 源于五行八作的地名反映经济生活的丰富多彩 七 以各类人物为名的街巷记录京城芸芸众生 八 地名语词的谐音雅化表明社会审美意识的变迁 第二节 北京外城的地名语源及其变迁轨迹 一 原崇文区的地名语源及其明代以来的变迁 二 原宣武区的地名语源及其明代以来的变迁 第三节 历史地名应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 一 历史地名的概念及其对于文脉传承的价值 二 历史地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 三 保护历史地名以传承北京历史文脉第六章 北京历史文脉的非物质文化元素及其特征 **节 京腔京韵:北京话的形成与历史传承 一 文字与声音记录下的北京话 二 北京话的形成过程 三 北京话的特征及传承 第二节 习俗北京:岁时节日饮食及活动 一 节令活动与饮食 二 形式多样的庙会活动 三 节日活动的传承与老字号复兴 第三节 工艺北京:“燕京八绝”的特色与传承 第四节 游艺北京:居民的娱乐与休闲文化 一 文艺北京:京剧、相声等艺术形式的形成 二 户外休闲活动:扎风筝、抖空竹参考文献后记导论 一 “历史文脉”概念辨析 二 北京历史文脉的构成内容 三 北京历史文脉的典型特征 四 历史文脉传承与北京文化国际竞争力 五 北京历史文脉传承工作的基本思路 **章 中轴线:北京历史文脉纵向线索 **节 从永定门到正阳门:中轴线南段的嬗变 一 永定门与燕墩的留存 二 天桥的拆建与天桥地区的发展 三 正阳门的修建与改造 第二节 皇城的营建及其历史变迁 一 明代北京皇城的营建 二 清代皇城建筑布局的继承与改造 三 民国年间皇城的拆除及其内街巷格局的变迁 第三节 紫禁城:中轴线核心区域的历史演变 一 *高皇权的象征:明代的紫禁城 二 集权体制的*后堡垒:清代的紫禁城 三 从权力机关到文化机构:民国时期的紫禁城 第四节 从景山到钟鼓楼:中轴线北段的形成与变化 一 景山(万岁山)的修建及其功能演变 二 鼓楼与钟楼:北京的时间简史 第五节 坛庙:皇家与精英的场域 一 天坛 二 社稷坛 三 先农坛 四 太庙 第二章 朝阜大街:北京历史文脉横向肌理 **节 北京历史文脉的横向陈列 第二节 构建朝阜文脉布局的胡同坊巷 第三节 承载传统文化的坛庙 第四节 展现北京文脉的宗教文化长廊 第五节 镌刻近代历史文化的图卷 第六节 记录文脉变迁的名人足迹 第三章 文脉视野中的北京园林 **节 西苑三海 第二节 三山五园 第三节 什刹海 第四节 南苑 第四章 北京工业遗产与城市文脉传承 **节 北京工业遗产的历史发展 一 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 二 北京工业遗产的发展 第二节 北京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 一 北京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条件及现状 二 北京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模式 第三节 北京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 北京非物质工业遗产的发展 二 北京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第五章 地名:北京历史文脉的隐形线索 **节 北京内城的地名语源及其变迁过程 一 源于各类衙署的地名凸显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 二 以仓场府库为名的街巷反映城市物资供应情形 三 从各类厂局派生的地名反映建材生产储存状况 四 派生于寺庙庵观的地名显示居民多元宗教信仰 五 多种人工地物成为街巷或区片的命名之源 六 源于五行八作的地名反映经济生活的丰富多彩 七 以各类人物为名的街巷记录京城芸芸众生 八 地名语词的谐音雅化表明社会审美意识的变迁 第二节 北京外城的地名语源及其变迁轨迹 一 原崇文区的地名语源及其明代以来的变迁 二 原宣武区的地名语源及其明代以来的变迁 第三节 历史地名应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 一 历史地名的概念及其对于文脉传承的价值 二 历史地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 三 保护历史地名以传承北京历史文脉 第六章 北京历史文脉的非物质文化元素及其特征 **节 京腔京韵:北京话的形成与历史传承 一 文字与声音记录下的北京话 二 北京话的形成过程 三 北京话的特征及传承 第二节 习俗北京:岁时节日饮食及活动 一 节令活动与饮食 二 形式多样的庙会活动 三 节日活动的传承与老字号复兴 第三节 工艺北京:“燕京八绝”的特色与传承 第四节 游艺北京:居民的娱乐与休闲文化 一 文艺北京:京剧、相声等艺术形式的形成 二 户外休闲活动:扎风筝、抖空竹 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建伟,1979年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出版专著《民族主义政治口号史研究(1921—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主编《北京文化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