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乡土伦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伦理问题研究

新乡土伦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伦理问题研究

1星价 ¥25.2 (6.0折)
2星价¥25.2 定价¥4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6635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2页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010166353 ; 978-7-01-016635-3

本书特色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乡土社会”,今天,乡村仍然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生活的根基所在。因此,回归“乡土”面向乡村,是中国伦理学实践性乃至生命力的重要源泉。王露璐*的《新乡土伦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伦理问题研究》从转型期中国乡村伦理的“问题”出发,立足于对“什么问题”“问题何以产生”“问题如何解决”的思考和分析,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转型期中国乡村伦理的若干热点问题,如乡村伦理共同体的式微与重建、农民行为选择的伦理冲突与化解、乡村分配伦理问题、人际信任问题、道德**问题、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的关系问题、城乡公平问题等。

内容简介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乡土社会”,今天,乡村仍然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生活的根基所在。因此,回归“乡土”面向乡村,是中国伦理学实践性乃至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本书从转型期中国乡村伦理的“问题”出发,立足于对“什么问题”“问题何以产生”“问题如何解决”的思考和分析,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转型期中国乡村伦理的若干热点问题,如:乡村伦理共同体的式微与重建、农民行为选择的伦理冲突与化解、乡村分配伦理问题、人际信任问题、道德权威问题、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的关系问题、城乡公平问题,等等。

目录

导论 从乡土伦理到新乡土伦理
**章 乡村伦理共同体的式微与重建
**节 共同体: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及其伦理意蕴
第二节 何种共同体:理解中国乡村社会及其转型的切入点
第三节 重建伦理共同体:从机械结合走向有机团结
第二章 农民行为选择的伦理冲突与化解
**节 理性还是非理性:两种理论资源及其论争
第二节 农村改革进程中的伦理冲突与“新农民”的生成
第三章 农民分配观念和乡村分配问题的伦理考察
**节 “平均主义”与“先富光荣”:农民分配伦理观的变化及其内在张力
第二节 乡村分配伦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乡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分配模式及其走向
第四章 乡村社会的道德权威及其生成与延续
**节 若干权威理论及其对乡村道德权威研究的资源意义导论 从乡土伦理到新乡土伦理
**章 乡村伦理共同体的式微与重建
**节 共同体: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及其伦理意蕴
第二节 何种共同体:理解中国乡村社会及其转型的切入点
第三节 重建伦理共同体:从机械结合走向有机团结
第二章 农民行为选择的伦理冲突与化解
**节 理性还是非理性:两种理论资源及其论争
第二节 农村改革进程中的伦理冲突与“新农民”的生成
第三章 农民分配观念和乡村分配问题的伦理考察
**节 “平均主义”与“先富光荣”:农民分配伦理观的变化及其内在张力
第二节 乡村分配伦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乡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分配模式及其走向
第四章 乡村社会的道德权威及其生成与延续
**节 若干权威理论及其对乡村道德权威研究的资源意义
第二节 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威构成和作用
第三节 村庄领袖的权威获得与延续
第五章 乡村社会的人际信任及其建立机制
**节 中国社会的人际信任
第二节 转型期乡村人际信任格局的变化与特征
第三节 乡村社会人际信任的重建路径
第六章 乡村社会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的冲突与整合
**节 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礼治与法治
第二节 转型期乡村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的共生与紧张
第三节 乡村社会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的整合
第七章 城乡差别与城乡公平:我国城乡关系的伦理反思
**节 我国城乡关系的基本概述
第二节 经济正义的三种理论范式及其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资源意义
第三节 城乡环境正义中的程序正义、地理正义和社会正义
结语 如何看待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的道德发展和道德问题
附录
附录一 抽样调查方案与组织实施
附录二 扁担赵村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露璐,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伦理学会秘书长。入选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出版专*、合*各l部,主编、参编*作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