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2210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2
  • 出版时间:2016-10-01
  • 条形码:9787109221086 ; 978-7-109-22108-6

本书特色

   樊英、李明贤所*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首先分析了“职业农民是什么的问题”,确定职业农 民培育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为什么要培育职业 农民的问题”,说明职业农民培育对保障农业生产持 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及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 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后分析了“如何培育 职业农民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 设计思路及对策建议。

内容简介

樊英、李明贤所著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首先分析了“职业农民是什么的问题”,确定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为什么要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说明职业农民培育对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及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后分析了“如何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设计思路及对策建议。

目录

序 **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1.1.1 我国农业后备人才严重缺乏1.1.2 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创新与变革1.1.3 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已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3.3 研究述评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1.5.1 创新之处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职业农民的概念及培育的理论依据2.1 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征2.1.1 生活在农村的专业化农民2.1.2 通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取高收入2.1.3 具有高素质2.1.4 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2.2 职业农民的主要类型2.2.1 潜在职业农民2.2.2 现有职业农民2.3 职业农民与农民职业化的联系与区别2.4 职业农民与其他农民类型的联系与区别2.4.1 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2.4.2 职业农民与兼业农民2.4.3 职业农民与新型农民2.5 职业农民产生与培育的相关理论2.5.1 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2.5.2 劳动分工与协作理论2.5.3 人力资本理论2.5.4 规模经济、规模效益与适度规模经营理论2.5.5 产业链理论 第三章 职业农民培育对“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及现实必要性分析3.1 职业农民培育是发达国家保障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共同举措3.2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三农”发展的理论分析3.2.1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机理3.2.2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3.2.3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3.3 职业农民培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3.3.1 职业农民培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3.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功能3.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经济效果——基于湖南省浏阳市三家典型蔬菜类合作社的研究3.4 基于粮食主产区务农劳动力的素质及其种粮意愿的职业农民培育现实必要性的实证分析3.4.1 数据来源3.4.2 样本描述性分析3.4.3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结果3.4.4 简要结论 第四章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三农”发展的实证分析4.1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4.1.1 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和人力资本状况4.1.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4.1.3 数据检验4.1.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4.2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4.2.1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状况4.2.2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4.2.3 数据检验4.2.4 实证结果分析4.3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证分析4.3.1 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减贫的相关性分析4.3.2 职业农民培育对农村生育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职业农民家庭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以湖南省种粮农户为例5.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概念5.2 土地适度经营规模评价标准5.2.1 经济效益目标5.2.2 社会效益目标5.2.3 生态效益目标5.3 土地适度经营规模计算方法的选择5.3.1 生产函数法5.3.2 综合评价法和分组评价法5.3.3 直观评价法5.4 职业农民家庭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5.4.1 数据来源及样本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情况5.4.2 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思路5.5 简要结论 第六章 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条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6.1 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条件6.1.1 职业农民培育的个体素质条件6.1.2 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体系条件6.1.3 职业农民培育的环境体系条件6.2 职业农民培育状况及已开展的工作6.2.1 农户素质的变化6.2.2 教育体系的创新6.2.3 培育环境的变迁6.3 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6.3.1 培育对象问题6.3.2 教育体系问题6.3.3 培育环境问题 第七章 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对我国的启示7.1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7.1.1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7.1.2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采取的措施7.1.3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产生的效果7.1.4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7.2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7.2.1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7.2.2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采取的措施7.2.3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产生的效果7.2.4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7.3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7.3.1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7.3.2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采取的措施7.3.3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产生的效果7.3.4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7.4 三个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对我国的启示7.4.1 三个发达国家农业教育方面的启示7.4.2 三个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的其他政策启示 第八章 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设计8.1 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分析框架8.2 培育客体: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特征及培育动机8.2.1 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基本特征8.2.2 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来源8.2.3 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培育动机8.2.4 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培育方式选择8.3 培育主体: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教育体系设计8.3.1 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8.3.2 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的主要类型8.3.3 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学体系8.3.4 职业农民培育的管理体系8.4 环境条件: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政策体系设计8.4.1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户籍制度和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8.4.2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8.4.3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财政金融体系8.4.4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土地流转制度8.4.5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农技推广体系 第九章 职业农民培育的环境条件创设及对策探讨9.1 增强培育对象自身实力9.1.1 转变农民自身观念9.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突出自身优势,加强彼此间的分工协作9.2 提高农业类院校培育质量9.2.1 保证教学队伍素质9.2.2 改良农村教育基础设施9.2.3 加强培育监督考核9.3 优化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环境9.3.1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发挥需要的环境9.3.2 优化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明贤,1968年生,女,陕西大荔县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多项;获得省级科研和教改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撰写国家社科的阶段性成果《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被《成果要报》采纳,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出版学术专*4部;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有50多篇CSSCI论文,有10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金融与保险》等全文复印转载。 樊英,1984年生,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课题《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获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