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循环概论

包邮资源循环概论

¥24.4 (7.6折) ?
1星价 ¥24.4
2星价¥24.4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28587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7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122285874 ; 978-7-122-28587-4

本书特色

全书阐述了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内涵及其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论述了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工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矿产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法律规制与保障制度;以材料分类为主线,论述了金属材料、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方法和原理;并阐述了固体废物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及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供资源循环利用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较早的综合概述资源循环利用的教材,对于我国资源循环专业的教学具有辅助意义。教材层次清晰,案例通俗易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贴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录

第1章资源与资源循环1 1.1资源与再生资源1 1.1.1资源特点与属性1 1.1.2再生资源4 1.2资源循环利用概念及特征6 1.2.1资源循环利用概念内涵6 1.2.2资源循环利用特征7 1.3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模型及价值意义8 1.3.1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模型8 1.3.2资源循环利用价值意义9 1.4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11 1.4.1循环经济核心内涵11 1.4.2循环经济主要特征12 1.5城市矿产与资源循环利用13 1.5.1城市矿产概念13 1.5.2城市矿产环境效益14 1.5.3城市矿产发展战略15 第2章材料生命周期与资源循环利用17 2.1材料发展简史及其地位和作用17 2.1.1材料发展简史17 2.1.2材料的地位和作用20 2.2材料生产和使用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21 2.2.1资源问题21 2.2.2环境问题22 2.3材料生命周期与环境协调性23 2.3.1材料生命周期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23 2.3.2材料的环境协调性25 2.4材料生命周期评价与生态设计26 2.4.1材料生命周期评价概念及技术框架26 2.4.2材料生态设计理论框架28 第3章金属材料循环利用30 3.1金属材料概述30 3.1.1有色金属30 3.1.2黑色金属32 3.1.3金属材料循环利用概况33 3.2金属材料循环利用预处理34 3.2.1预处理工艺流程34 3.2.2预处理方法34 3.2.3预处理设备36 3.3铜循环利用37 3.3.1再生铜预处理37 3.3.2铜循环利用方法40 3.4铝循环利用42 3.5锌循环利用44 3.6金循环利用46 3.6.1含金废液中回收金46 3.6.2含金固体废料中回收金49 3.6.3镀金废料中回收金51 3.7银循环利用52 3.7.1银电镀废液中回收银52 3.7.2含银废乳剂中回收银52 3.7.3镀银件及银镜片中回收银53 3.7.4含银废合金中回收银53 3.8铂循环利用54 3.8.1含铂废液中回收铂54 3.8.2银金电解废液中回收铂和钯55 3.8.3含铂废催化剂中回收铂55 3.8.4含铂废合金中回收铂56 3.8.5镀铂及涂铂的废料中回收铂56 3.8.6含铂、铑的耐火砖中回收铂、铑56 3.9钢铁材料循环利用58 3.9.1废钢铁来源及分类59 3.9.2废钢铁加工60 3.9.3废钢铁循环利用途径61 第4章无机非金属材料循环利用62 4.1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述62 4.1.1无机非金属材料简介62 4.1.2无机非金属材料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64 4.1.3无机非金属材料循环利用技术64 4.2玻璃循环利用66 4.2.1玻璃的分类与特性66 4.2.2废玻璃的用途与回收方法67 4.3建筑材料循环利用69 4.3.1建筑材料的分类与性质69 4.3.2建筑材料的生产与循环利用概况71 4.3.3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方法74 第5章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77 5.1高分子材料概述77 5.2废旧高分子材料处理处置78 5.2.1废旧高分子材料来源78 5.2.2废旧高分子材料造成的环境问题79 5.2.3废旧高分子材料处理处置方式80 5.3废旧高分子材料预处理81 5.3.1收集81 5.3.2标识和识别82 5.3.3分离83 5.3.4粉碎85 5.3.5清洗和干燥86 5.4废旧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理论基础86 5.4.1物理循环86 5.4.2化学循环89 5.4.3能量循环94 5.5塑料循环利用97 5.5.1废塑料的直接循环利用98 5.5.2废塑料的改性利用100 5.5.3废塑料热解转化利用102 5.5.4废塑料的化学分解利用105 5.5.5废旧塑料的热能利用106 5.5.6废旧塑料的其他处理方式107 5.6橡胶的循环利用108 5.6.1直接利用109 5.6.2间接利用109 5.7合成纤维循环利用113 第6章固体废物循环利用115 6.1冶金废渣循环利用115 6.1.1高炉渣115 6.1.2钢渣119 6.1.3有色金属渣121 6.1.4赤泥123 6.2化工废物循环利用125 6.2.1电石渣125 6.2.2磷石膏126 6.2.3废催化剂128 6.2.4铬渣130 6.3煤系废弃物循环利用136 6.3.1粉煤灰循环利用136 6.3.2煤矸石循环利用144 6.4尾矿循环利用153 6.4.1尾矿组成及环境污染153 6.4.2尾矿循环利用技术155 6.5废电池循环利用158 6.5.1干电池循环利用159 6.5.2镍镉电池循环利用161 6.5.3混合电池循环利用163 6.5.4蓄电池循环利用165 第7章水资源循环利用168 7.1概述168 7.1.1水资源的含义及特点168 7.1.2水资源循环利用问题与对策172 7.1.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175 7.2污水循环利用177 7.2.1污水循环利用问题与对策177 7.2.2污水循环利用途径与技术178 7.3雨水循环利用183 7.3.1雨水循环利用问题与对策183 7.3.2雨水资源化评价与利用方法185 7.4海水与苦咸水循环利用189 7.4.1海水直接利用189 7.4.2海水与苦咸水淡化192 第8章资源循环利用法律规制与保障194 8.1资源循环利用法律规制的必要性194 8.1.1资源、环境、技术与法律194 8.1.2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要求195 8.2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立法196 8.2.1国外资源循环利用立法196 8.2.2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立法198 8.3我国资源循环利用法律法规及主要内容199 8.3.1基本法的规定199 8.3.2单行法的规定199 8.3.3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201 8.4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保障制度202 8.4.1规划制度202 8.4.2市场准入制度202 8.4.3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3 8.4.4产业政策引导制度203 8.4.5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制度204 8.4.6激励奖励和资金支持制度204 参考文献20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维平,江苏理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博导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5月毕业于昆明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3月至7月在东南大学材料系进修。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1989年至2005年6月任教于江西理工大学;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被泰国宋卡王子大学(Prince of Songkla University)聘为客座教授,在该大学讲学一学期;2005年7月至今任教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先后从事过矿物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从事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及矿山尾矿资源化工作,承担相关课题6项并培养了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8名。作为负责人主持了省部级及其他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各类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和译文70多篇。1997年被评定为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2001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4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