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不知的历史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文化常识

1星价 ¥24.9 (4.3折)
2星价¥24.4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3576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358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11357687 ; 978-7-5113-5768-7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中国历史常识 ; 世界历史常识 ; 中国军事常识 ; 世界军事常识 ; 中国文学常识 ; 世界文学常识几部分, 其主要内容包括: 远古·夏商·西周 ; 春秋·战国 ; 秦·汉 ; 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目录

**篇 中国历史常识
远古·夏商·西周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仰韶文化
母系氏族
河姆渡文化
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
炎帝
黄帝
大禹治水
夏朝的兴亡
商朝的建立
盘庚迁殷
周武王灭商
周公摄政
分封制
宗法制
周礼
井田制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晋楚城濮之战
秦晋崤之战
弭兵之会
吴越争霸
礼崩乐坏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合纵连横
胡服骑射
邯郸之围
荆轲刺秦王
秦·汉
秦灭六国
先秦历法
百家争鸣
儒家
墨家
道家
……

第二篇 世界历史常识
第三篇 中国军事常识
第四篇 世界军事常识
第五篇 中国文学常识
第六篇 世界文学常识
展开全部

节选

  《不可不知的历史文化常识(典藏版)》:  察举制  汉武帝初年,儒生董仲舒提出了让列侯郡守二千石各自选择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贤者,每年选择两名向朝廷推荐。到了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向全国下令,各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一开始,各郡国对中央要求举孝廉并不重视,有的郡根本不举荐一人。汉武帝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二千石如果不举孝,就是不奉行诏令,应当以不敬论罪;不举廉,就是不胜任,应当免官。从此,孝廉一科成为士大夫的主要仕进途径,被推举的孝廉多数在郎署供职,然后由郎迁为尚书、侍中、侍御史,或外任县令长、丞尉,再迁为刺史、太守。武帝还令公卿、郡国不定期地举荐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以从中选拔一些人才。  光武中兴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称帝之后,光武帝镇压和收编各地的农民起义队伍,削平割据势力,经过近10年的奋战,统一了全国。为了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减轻赋税,精简地方机构,惩治贪官污吏。光武帝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他废除了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把田租从十税一降为三十税一。同时,撤并了400多个县,裁减州县官员数万人。他还从严治吏,一共处死违法的高级官吏刺史和太守十多人。光武帝在位期间,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班超通西域  王莽时期,西域与中原断绝了联系,分裂为诸多小国。东汉初年,匈奴的势力重新扩展到西域各国。汉明帝时期,东汉恢复西域都护,并派遣班超出使西域南道诸国,争取让这些小国断绝和匈奴的关系,同东汉一起抗拒匈奴。班超受命出使,先到达了鄯善国,攻杀了北匈奴的使者,使鄯善归附东汉。然后他西至于阗,迫使于阗王杀掉北匈奴的使者,归降汉朝。此后班超在西域苦心经营,与当地国家合力抗击匈奴。永元三年(公元91年),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并复置戊己校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焉耆等国归汉,西域又完全在东汉的统辖之下。班超在西域为政尚宽简,威信很高。班超通西域,恢复了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域各族人民同汉族人民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  西汉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西域的乌孙、月氏、匈奴所占据,汉与西方的交通受到了阻隔。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朝在从敦煌至盐泽的通道上修筑了很多的烽火亭障,以防止匈奴南侵。从此,汉朝的使节和商人源源不断地向西行进,大量的丝绸锦绣输入了西方;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向东输入中国。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过河西走廊,到了敦煌后分为南北两道:南道向西南出阳关至楼兰,然后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西行,经鄯善、且末、于阗、莎车,越葱岭过大月氏、身毒、安息、条支,*后抵达大秦帝国(东罗马帝国);北道向西北出玉门关,经楼兰沿孔雀河经渠犁、乌垒、轮台、龟兹、姑墨、疏勒,越葱岭过大宛、康居至安息(今伊朗),再西至大秦。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加强东西的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  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时期,在宦官专权的情况下,有一批较为正直的士大夫和太学生经常品评人物,批评朝政。李膺、陈蕃、王畅等人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其中以李膺的名望*高。李膺大力惩办不法宦官,为宦官所恨。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李膺杀掉了与宦官关系密切的术士张成,其弟子诬告李膺与太学生等结为朋党,诽讪朝政,败坏风俗。在宦官的怂恿之下,桓帝将李膺投狱,并下令大范围搜捕“党人”,共有几千人被牵连。第二年,这些人赦归田里,禁锢终身。这就是“党锢”。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又发生了一次党人与宦官的斗争,党人失败,遭到了更加残酷的迫害。直到黄巾起义发生以后,党人才被赦免。  黄巾大起义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十分腐朽,外戚宦官竞相压榨农民,豪强势力不断扩张,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农民的处境日趋恶化,被迫奋起反抗。黄巾起义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起义的领袖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自称“大贤良师”。张角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酌活动。他加紧部署起义,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由于计划泄密,起义提前举行。以黄巾为标志的农民起义军在7州28郡同时俱起,攻城夺邑,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黄巾军人众极多,遍布大江南北,声势浩大,京师震动。但是起义军组织涣散,各支力量未能协调配合。统治者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短短9个月黄巾军主力就被镇压了。这次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进而结束了极端黑暗的外戚宦官统治。  蔡伦改进造纸术  在纸张发明以前,人们是用甲骨、竹简和绢帛来进行书写的。西汉时期,宫廷中开始使用一种丝质的纸。同时民间也开始使用一些用麻类纤维制成的纸张。但是丝绵质的纸张成本太高,麻类纸张质量不好,不能满足社会文化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东汉和帝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实践经验,改进了造纸方法。他把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捣成浆液,然后制成纸张。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他选出制作质量较好的纸张进献给汉和帝,得到皇帝的称赞,天下称这种纸张为“蔡侯纸”。到晋朝时,造纸术又有了很大进步,纸张完全取代了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