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

1星价 ¥54.7 (7.2折)
2星价¥54.7 定价¥7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277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3
  • 出版时间:2016-10-01
  • 条形码:9787516192771 ; 978-7-5161-9277-1

本书特色

隋鑫著的《企业创新活力研究: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的研究对于规范企业创新活力管理,科学、系统地控制和规避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盲目性,以及提升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等都具有重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本书旨在围绕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力水平提升问题,探索提升企业创新活力的有效路径,拓展我国的企业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因此本书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创新型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及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提升其创新活力水平的重要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宝贵建议。此外还能为研究企业创新活力的国内外学者们提供学术参考。

内容简介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在对企业创新活力理论的深入研究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国外实例比较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等方法,对沈阳企业的创新活力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创新活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创新活力管理体系,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提出了政府在提升企业创新活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宏观管理对策建议。

目录

前言
**章 导论
**节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创新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 企业活力研究历史及现状
三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现状及评价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的逻辑思路
二 研究的技术方法与手段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 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编 创新活力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章 创新活力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节 创新活力及其研究现状
一 “活力”的内涵与“活力论”思想
二 企业活力及其相关研究
三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
第二节 创新活力相关理论基础
一 创新基本理论
二 国家创新体系
三 区域创新体系
四 创新型城市
五 自主创新
六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与能力

第二编 我国企业创新活力现状——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沈阳城市创新活力基础及环境分析
**节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资源基础
三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体制环境基础
四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区位条件优势
第二节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基本状况
一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
二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四章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
**节 研究目的及手段
一 调查的目的
二 调查的方法和手段
三 调查问卷设计
四 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统计描述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现状调查
二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创新意识及对当前创新环境的态度
第三节 调研结论和启示

第五章 基于DEA的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节 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简介
一 数据包络技术及其特点
二 DEA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 基于DEA的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C2R模型分析
三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BC2模型分析
第三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评价分析结果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处于中上水平
二 沈阳企业创新的科技人员和项目投入过多,效率偏低
三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水平受其规模效率所牵制
四 沈阳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当前属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

第六章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第七章 当前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八章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活力现状分析

第三编 活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第九章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构成及其作用机理
第十章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自我实现机理——创新导向管理实践

第四编 政府创新活力建设的国际比较
第十一章 政府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
第十二章 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建设中职能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第五编 企业创新活力体系构建
第十三章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体系构建策略

第六编 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宏观管理策略
第十四章 政府推动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政策组合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  五自主创新  (一)自主创新概念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西方经济学名词,而自主创新是我国率先提出,并在新的发展阶段得到不断完善的一个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国外的文献中,还找不到完全与之对应的英文。因此,“自主创新”是一个在发展中国家背景中提出的概念。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涉及自主创新概念,有的学者强调自主创新就是自主开发,有的提出自主创新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但当时对自主创新理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20世纪末开始,我国政府在制定科技发展政策的过程中发现,众多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过去几十年从事的模仿活动较多,创新活动较少,特别是自主创新活动。大量企业只是将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没有注重在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导致众多行业至今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经验表明,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自己的问题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因此,许多学者和政界人士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一思想逐渐得到中央的重视,自主创新*终成为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之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关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已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  2002年初,科技部明确指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加快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和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为主的转变。同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2004年12月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6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21世纪的**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大会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明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十六字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并指出“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今,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  在学术研究领域,谢燮正(1995)较早地将自主创新定义为,“自主创新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使经济、技术具有自主特点的创新”。杨德林等(1997)提出自主创新是“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努力,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之后傅家骥(1998)在《技术创新学》中给出的定义与其基本一致。参照Utter-back和Teece等对技术创新给出的定义,张炜、杨选良(2006)将自主创新定义为:在解决面临的科技问题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的创造性努力,应用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等因素,研究开发出得到社会承认的新成果的一系列活动组合。  ……

作者简介

隋鑫,男,1977年6月生于辽宁沈阳,200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经济管理》、《经济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了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等10余项省级课题及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年来一直从事创新管理、知识管理,以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为多家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管理咨询等服务。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创新管理、知识管理、旅游管理、公司战略、高技术产业发展、会展管理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