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生成逻辑

包邮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生成逻辑

¥29.4 (5.1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93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16189306 ; 978-7-5161-8930-6

内容简介

  蒋玉著的《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生成逻辑》在揭示各种形态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内涵、价值等一般原理基础上,指出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生成逻辑主要不是基于成员个体的心理机制,而是基于社会组织赖以运行的内、外部社会机制。依据对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差异性的认识,指出当前营利化、行政化、去志愿化等“社会组织之恶”以及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自主性悖论、价值取向困境及“志愿失灵”困境的根源在于其生成逻辑在方向、动力两个维度上存在多重障碍。继而围绕着影响社会组织道德行为方向和动力的三个关键要素,即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统一性、动力机制以及组织伦理能力,揭示了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的逻辑过程,为预测、指导、矫正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绪论
一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研究缘起
二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四 本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五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一般理论阐释
**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义涵及其特殊性
一 本书所称的“社会组织”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含义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特殊性
第二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 道德需要:社会组织及其道德行为的伦理依据
二 道德行为:社会组织道德实践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价值
一 促进个体的道德实现
二 防范社会组织的伪善
三 构筑社会的伦理和谐
第二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的基本逻辑及其类型学分析
**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的一般逻辑
一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条件的理论史考察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职能型及任务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一 社会组织职能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二 社会组织任务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第三节 社会动员型与成员自主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一 社会组织社会动员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二 社会组织成员自主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第四节 规范依循型与规范建构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一 社会组织规范依循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二 社会组织规范建构型道德行为的生成
第三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理论困难与现实困境
**节 社会组织发展对现代性伦理的挑战
一 现代性生活世界的道德危机及其“中国样态”
二 现代性伦理知识系统的合法性危机
三 社会组织的“伦理—道德”悖论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道德行为问题
一 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发展
二 “社会组织之恶”的现象及其后果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问题的伦理追问
第三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生成问题上的三重困境
一 社会压力情境中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自主性之困境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之困境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志愿失灵”之困境
第四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统一性
**节 个体主体动员与道德取向的普遍化
一 社会组织成员的角色结构与主体间互认
二 组织的去个体化与组织成员的道德自我
三 共意动员与价值共识
第二节 社会组织成员的伦理实体情结与道德自律
一 从身份认同到精神归属
二 社会组织荣辱感与道德责任感
三 社会组织成员的忠诚与道德自律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凝聚力与团结性
一 社会组织的内稳态与社会组织凝聚力
二 人际模仿、道德从众与组织成员的一致性
三 社会组织道德学习与社会组织的团结性
第五章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动力机制
**节 组织认同:社会组织道德行为动力机制的主体基础
一 组织认同的二重结构
二 社会组织的自我认同与道德行为动力的生成
三 道德行为动力问题上社会组织成员之贡献的两个维度
第二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动力源与动力模式
一 组织道德行为动力源的心理分析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动力源的多种形态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动力模式
第三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动力的组织内传递
一 经由权力和权威的道德行为动力传递
二 基于榜样的道德感召力的行为动力传递
三 组织传播中的道德行为动力传递
第六章 基于伦理能力的社会组织道德行为致成
**节 社会组织的伦理能力与道德行为之关系
一 组织伦理能力的基本结构与社会组织伦理能力的特性
二 社会组织伦理能力的一般功能
三 社会组织的伦理能力与其道德行为的内源性关联
第二节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决策与控制
一 社会组织的道德行为决策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流程控制
三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过程中非正向效应的防范
第三节 社会组织对自身道德行为的反思
一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组织自律
二 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限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玉,女,1984年生,安徽界首人,2005年进入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2007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东南大学伦理学专业学习,师从王珏教授,分别于2010年、2015年获得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伦理、社会伦理及道德哲学。此外还涉猎道德教育、女性主义、心智哲学等领域。参与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单位时代集体行动的伦理逻辑”、教育部祉科基金项目“后单位时代组织伦理‘中国问题’的道德哲学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伦理状况实证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道德哲学理论与中国道德发展的前沿问题研究”等4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曾发表论文近十篇,其中CSSCI为三篇,参编教材一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