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316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5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13231688 ; 978-7-5132-3168-8

内容简介

  《针药济世:张吉》分六章介绍张吉教授的从医经历、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学术传承。①医家小传:介绍张吉教授学医成才之路的经验和事迹。②读经心得:介绍张吉教授研究《黄帝内经》的心得与体会及运用《黄帝内经》思想防治疾病的经验。③辨经论络:介绍张吉教授“经脉病候辨证及针灸论治”的学术思想,包括对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进行辨证分析。④谈针论道:介绍张吉教授对经典理论的认识与发展及中西互参、针药结合的学术特色。⑤专病针治:介绍张吉教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慢性退行性疾病、头面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4个系统的12个代表病种的临证经验,每个病种从病证综述、经验总结和验案精选3个方面进行论述,体现了他的诊疗思路。⑥薪火传承:本章收集了他弟子的7篇文章,是对张吉教授学术思想与经验的继承和总结。

目录

**章 医家小传
一、吉世活人,精彩一生
二、钻研经典,著书立说
三、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四、教学科研,为人师表
附:思念无尽,后世楷模

第二章 读经心得
一、天人统一观是《黄帝内经》理论核心思想
二、阴阳、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辨证施治的重要指导原则
三、藏象、经络学说是《黄帝内经》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
四、病机十九条是《黄帝内经》病机理论的核心内容
五、《黄帝内经》厥证的初步探讨
六、《黄帝内经》“五节刺”的临床应用
七、《黄帝内经》放腹水法的临床认识
八、《黄帝内经》天牖五部的临床应用
九、重温《灵枢》“上守神”
十、《黄帝内经》针刺治疗急重病证

第三章 辨经论络
一、十二经络病候辨证
二、任督二脉病候辨证

第四章 谈针论道
一、略谈“东垣针法”
二、张从正对针灸学的贡献
三、辨证论治,针药并施
四、疑难杂症,七辨为要
五、不囿常规,明辨病证
六、针药并用治疗常见免疫性疾病痹病146例临床观察
七、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33例中医辨证论治
八、针刺、中药并治震颤麻痹

第五章 专病针治
一、风湿免疫性疾病
二、慢性退行性疾病
三、头面部疾病
四、神经系统疾病

第六章 薪火传承
一、经脉辨证论治之我见
二、张吉教授重调肝肾辨治免疫系统疾病的经验点滴
三、张吉教授学术经验述要
四、张吉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五、张吉辨证论治银屑病关节炎经验
六、以头穴为主治疗卒中后遗症——张吉临证经验
七、张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张吉教授大事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针药济世:张吉》:  九、重温《灵枢》“上守神”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开宗明义**篇,有人称这篇是针法的总纲,因而对后世影响很大。  原文中说:“小针之要,易陈而难人。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小针是指本文中所说的九种针具之一,即现在常用之毫针。粗工是指一般医生,对毫针针法只能拘谨地观察患者的外在形体表现,但是技术高明的医生,那就不同了,不但看外表而且要看到实质,这就要掌握经脉之“神”,即经脉之气的往来盛衰变化,因此,叫“上守神”。经脉之神是什么样的呢?是“神乎神”,前者的“神”是指脉神,后者的“神”是脉气的动态如神,神是指事物的变化不容易被掌握,所谓“变化莫测之谓神”,即经脉之动态可以会意,但又难于掌握。那么,又如何掌握和观察脉之神呢?只能从穴位中经脉之气的往来盛衰来观察,因而叫“客在门”,门即穴位(孔穴),它是经气通于体表的孔道,如果没有详细观察孔穴经气盛衰变化,怎样知道疾病的原因呢?腧穴的脉气又如何观察呢?“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说明只有上工才能掌握穴位中经气变化之动态和往来的时机。而且孔中之脉气变化是极其清静的,必须虚心静气,专心观察,其气之来至清无浊,至静无躁,极其纯真而清静。只有感觉到经脉中之气的动态变化、往来顺逆才能行针法。补泻针法的*基本要求是“刺之微,在速迟”,即其微妙在于手法的快慢,刺法要与经脉之气流动快慢相一致,动静往来要合拍,所以下文又说:“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这就要求正确补泻手法与气之往来相一致,该补该泻,不可耽误片刻,不能差之毫厘,要恰到好处。补泻手法要求极高,如果该补不补,该泻不泻,就如同箭已扣在弓弦上,该扣扳机而未发,这就叫“扣之不发”。正确补泻就是随其经脉之气的往来“迎而夺之,追而济之”,即迎其邪气之来,脉气之盛时行泻法而泻邪气,随其经脉之气去行补法,即补正气。故下文说:“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即用泻法迎其邪气之来而泻之,邪气怎么会不由实而转虚呢?相反,随其经脉之气去而进针,针与去势相顺,补其不足,怎么会不令正气转实呢?即达到迎随补泻的目的,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细心观察、耐心体会,逐渐掌握其微妙。  每当读此段经文,感触颇深,当今之世,还有几人这样讲究针法。这种针法不单是有酸麻胀痛等循经感传的反应,还包括调经脉之气、调神的作用,张吉每当针灸时,总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和体会自己手下的感觉,在针人皮下得到酸麻胀痛感之后,再进行提插或捻转,患者感觉到似乎有气流动的感觉。在操作烧山火、透天凉时,多数患者有气之游行的感觉。操作烧山火时,先浅后深,重按轻提,即力量大、速度快的紧按,使针刺深入,使体表或上层之阳人于中,就是《难经》所说“取气于卫”,使阳气深人而达到补阳的目的;轻按或慢提是用力小、速度慢而使深层之阳不上来。反复作九阳之数,三入三出,使阳蓄积于深层所以感觉针下热,即所谓“烧山火”,有“热涌涌”的感觉。透天凉的针法相反,是先深后浅,用六阴之数,三出三人,其手法是紧提(重提),慢按(轻按)使阴气出,重提是使深层之阴气出,即《难经》所说“从荣置气”,从深层将阴气推出,出现“冷冰冰”的感觉,即“透天凉”。这些都是针刺手法而带着气的变化,从深浅层次不同,阳气阴气上下互异,而有位置的转化,此种冷热感觉绝非空谈,张吉每遇有此适应证患者,经常施行此手法,其效果一般较明显。  ……

作者简介

  张吉(1929-2011),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原针推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针灸学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意大利自然疗法学会医学顾问,新加坡中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