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5185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030518569 ; 978-7-03-051856-9

本书特色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和叶冠之间的碰撞现象,本书介绍了叶片、转子-叶片、转轴-盘片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叶片-机匣碰摩力模型,以及碰摩激发的叶片、机匣和转子复杂的非线性振动现象等**的理论研究成果。《BR》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了描述旋转叶片振动的梁、板、壳解析和有限元模型,转子-叶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耦合振动响应;开发了叶片-弹性机匣碰摩力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建立带冠叶片碰撞模型,分析了叶冠碰撞导致的叶片复杂非线性振动响应;考虑榫槽-榫头界面接触影响,建立了盘片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碰摩对榫连接触特性的影响;考虑转子涡动影响,建立了转子-叶片-机匣系统和转轴-盘片-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碰摩条件下叶片、机匣和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

内容简介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和叶冠之间的碰撞现象,马辉、闻邦椿、太兴宇、韩清凯编著的《旋转叶片-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介绍了叶片、转子-叶片、转轴-盘片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叶片-机匣碰摩力模型,以及碰摩激发的叶片、机匣和转子复杂的非线性振动现象等*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了描述旋转叶片振动的梁、板、壳解析和有限元模型,转子-叶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耦合振动响应;开发了叶片-弹性机匣碰摩力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建立带冠叶片碰撞模型,分析了叶冠碰撞导致的叶片复杂非线性振动响应;考虑榫槽-榫头界面接触影响,建立了盘片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碰摩对榫连接触特性的影响;考虑转子涡动影响,建立了转子-叶片-机匣系统和转轴-盘片-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碰摩条件下叶片、机匣和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 本书可为高等学校机械、动力、航空、力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提供学习参考,也可为机械动力学、故障诊断,特别是转子动力学等领域的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 1.1 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叶片-机匣碰摩模型研究 1.2.2 悬臂叶片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 1.2.3 旋转带冠叶片碰撞动力学特性研究 1.2.4 盘片及转子-盘片系统叶尖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 1.2.5 叶片-机匣碰摩实验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第2章 旋转叶片动力学建模 2.1 概述 2.2 旋转悬臂梁动力学模型 2.2.1 旋转叶片运动微分方程 2.2.2 旋转叶片连续系统离散动力学方程 2.3 旋转悬臂板动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第3章 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及模型验证 3.1 概述 3.2 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 3.2.1 转子-叶片耦合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3.2.2 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矩阵组集 3.3 基于固有特性的模型验证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4章 旋转叶片-弹性机匣碰摩模型及模型验证 4.1 概述 4.2 叶片-机匣碰摩模型 4.2.1 叶片-机匣碰摩模型推导 4.2.2 不同参数对碰摩力的影响 4.3 叶片-机匣碰摩实验 4.3.1 实验设备 4.3.2 实验结果 4.4 基于准静态碰摩力的仿真及实验结果对比 4.4.1 不同尺寸叶片碰摩力结果分析 4.4.2 不同转速下碰摩力结果分析 4.4.3 本章模型与现有模型的比较 4.5 动态碰摩力仿真 4.5.1 机匣动力学模型 4.5.2 旋转叶片的动态法向碰摩力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5章 基于悬臂梁理论的叶片-机匣碰摩动力学 5.1 概述 5.2 旋转叶片模型建立与验证 5.2.1 旋转叶片动力学模型 5.2.2 基于固有特性及响应的模型验证 5.3 考虑叶尖碰摩的旋转叶片动力学模型 5.4 考虑叶尖碰摩的旋转叶片振动响应分析 5.4.1 静态不对中的影响 5.4.2 机匣刚度的影响 5.4.3 机匣变形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第6章 旋转带冠叶片碰撞动力学 6.1 概述 6.2 旋转带冠叶片模型建立与验证 6.2.1 旋转带冠叶片动力学模型 6.2.2 考虑碰撞带冠叶片动力学模型 6.2.3 基于固有特性及响应的模型验证 6.3 不同参数对碰撞振动响应的影响 6.3.1 冠问间隙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6.3.2 叶片转速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6.3.3 气动力幅值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7章 基于悬臂板理论的叶片-机匣碰摩动力学 7.1 概述 7.2 基于固有特性的悬臂板叶片模型验证 7.3 含不对中的叶片-机匣碰摩模型 7.4 叶片-机匣碰摩导致的振动响应分析 7.4.1 机匣刚度的影响 7.4.2 不对中的影响 7.4.3 叶片-机匣*小间隙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第8章 基于变厚度壳的叶片-机匣碰摩动力学 8.1 概述 8.2 基于变厚度壳的叶片有限元模型 8.3 叶片固有特性分析 8.4 叶片-机匣碰摩模型 8.5 叶片-机匣碰摩动力学特性分析 8.5.1 气动力幅值的影响 8.5.2 静态不对中的影响 8.5.3 机匣刚度的影响 8.5.4 叶片气动力频率的影响 8.6 本章小结第9章 不同叶片模型对叶尖碰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9.1 概述 9.2 叶片有限元模型及叶片-机匣碰摩模型 9.2.1 叶片的有限元模型 9.2.2 考虑叶片和机匣宽度的叶片-机匣碰摩模型 9.3 无碰摩情况下4种叶片模型动力学特性分析 9.4 4种叶片模型叶尖碰摩动力学特性分析 9.4.1 基于梁模型的碰摩响应分析 9.4.2 基于等厚度直板模型的碰摩响应分析 9.4.3 基于等厚度扭板模型的碰摩响应分析 9.4.4 基于变厚度壳模型的碰摩响应分析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10章 榫连盘片结构叶尖-机匣碰摩动力学 10.1 概述 10.2 盘片有限元模型及简化的叶尖碰摩力模型 10.2.1 盘片有限元模型 10.2.2 模拟叶尖局部碰摩的脉冲力模型 10.3 考虑叶尖碰摩的叶片动力学及榫连接触特性分析 10.3.1 转速的影响 10.3.2 侵入量的影响 10.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11章 转子-叶片-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 11.1 概述 11.2 转子-叶片-机匣系统碰摩动力学模型 11.3 不同碰摩力模型对系统碰摩响应的影响 11.4 不同参数对单叶片碰摩响应的影响 11.4.1 机匣质量对系统碰摩响应的影响 11.4.2 机匣刚度对系统碰摩响应的影响 11.5 不同参数对多叶片碰摩响应的影响 11.5.1 转速对碰摩的影响 11.5.2 不同叶片数对碰摩的影响 11.6 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11.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12章 转轴-盘片-机匣系统叶尖碰摩动力学 12.1 概述 12.2 考虑叶尖碰摩的转轴-盘片系统动力学模型 12.2.1 转轴-盘片系统有限元模型 12.2.2 含叶尖碰摩的转轴-盘片-机匣系统有限元模型 12.2 3基于固有特性的模型验证 12.3 转轴-盘片-机匣系统碰摩振动响应分析 12.3.1 转速的影响 12.3.2 安装角的影响 12.3.3 机匣刚度的影响 1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附录A 悬臂板相关矩阵附录附录B 转子-叶片相关矩阵附录 附录B.1 叶片矩阵元素表达式 附录B.2 叶片-转子耦合矩阵元素表达式 附录B.3 叶片-转子附加矩阵元素表达式 附录B.4 叶片-转子非线性力向量元素表达式彩图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闻邦椿,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0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名誉所长、辽宁省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曾任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985工程首席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先后曾任东北工学院机械二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长江学者”奖励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机械工程学报》等多种杂志编委,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等。 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讲授“机械振动学”等课程。除培养本科生外,截至2015年末,已培养122名硕士研究生、90名博士研究生和16名博士后,指导国外访问学者2名,为我国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研方面,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973计划、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数十项。开辟了几个重要学术方向,撰写出版了《振动利用工程》、《工程非线性振动》,均为国际上该领域**部专著。 他和课题组同事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署名作者的论文180多篇,被SCI、EI和ISTP检索的近260篇,被引用3000余次。他完成了诸多理论和技术创新,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撰写及参与的著作、教材及手册共有70部。两部著作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主编的《机械设计手册》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他获国际奖2项,国家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奖20余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2012年被授予全国振动利用工程研究领域的“终身成就奖”。 他曾访问36个国家,多次应邀去德国、日本等国讲学,参加在美国、英国等20余个国家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70余篇,多次应邀做大会报告,4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担任会议主席。 他曾是中共东北工学院和东北大学三届党委委员,多次获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我国**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的简历及科研成果已载入《世界名人录》和国内的多种名人辞典中。 马辉,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9月生于河北省安平县,2007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留校任讲师,2015年晋升为教授。2008年8月~2011年3月,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做访问学者,合作导师郎自强教授;2010年获辽宁省优秀博士后,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东北大学首批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曙光学者”。应邀担任《声学与振动》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tating Machinery特邀编辑、机械工程学会和振动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并担任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机械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32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从事旋转机械动力学方面研究,为东北大学闻邦椿院士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主要成员之一。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的耦合碰摩故障机理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50805019)、航空发动机旋转叶片-涂层机匣碰摩机理及动力学特性研究(U143310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基本科研项目和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1项;同时参加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和863计划项目。参与撰写著作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