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5752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7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108057525 ; 978-7-108-05752-5

本书特色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以汪洋恣肆的文字为形式、以不拘常理的观念为内容,庄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想世界。从哲学系统看,庄子的思考涉及性与天道的各个领域;在言说方式上,诗意地说、思辨地说、逻辑地说等在其哲学中彼此相融。本书着重从如下方面对庄子哲学作了深入地考察: 以天人关系为指向,庄子既将人性化的存在提到引人瞩目的地位,又以合于“天”(自然)为理想的形态,人性与天道之间呈现了复杂的关系;从“道通为一”“以道观之”的视域出发,庄子对如何扬弃世界(包括观念世界)的分裂、达到统一的存在图景作了深入的追问;由肯定真知与真人的互动,庄子具体地考察了向道而思的过程;通过“道”与“德”、“我”与人的论辩,庄子从不同方面澄明了个体性原则;以逍遥之境为指向,庄子进一步彰显了人的自由问题。本书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在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并由此进一步揭示其思想脉络的同时,又注重在总体上展示其深沉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理论品格。 此次重版主要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作了若干修订,即引文出处由文中夹住改为页下脚注,并增补《释义》作为本书新的附录。

内容简介

《庄子的思想世界》一书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将哲学史的研究与哲学理论意蕴的阐发结合起来。揭示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理论张力及其化解,从而更具体展示了庄子哲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避免了对其简单化的处理。其次,揭示了庄子关于人性与天道观念的复杂内涵,分析了其如何以“道通为一”的观念扬弃世界(包括观念世界)的分裂、达到统一的存在图景作了深入的思考;阐释了庄子通过肯定真知与真人的互动展开向道而思的过程、如何通过“道”与“德”、“我”与人的论辩澄明个体性原则、如何以逍遥之境为指向,展示了对自由的独特理解。这些论点都体现了新的理论视域。 另外,在方法论上,以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等统一为视域,超越了单一的理解维度,同时运用中西比较哲学的方法,使庄子研究放在更宽广的理论背景下。并且在严密的文献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了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比较流行的各种分解《庄子》文本的进路所存在的内在问题,再现了庄子哲学作为早期道家思想系统的整体形态。

目录

自 序 导 论 **章 天人之辩 一 物与人 二 本真之“在” 三 “天”的二重涵义 四 自然原则的双向展开 五 天人之行本乎天 第二章 道通为一 一 未始有封与分而齐之 二 以道观之:存在的图景与存在的视域 三 齐是非及其本体论意义 第三章 道与存在之序 一 道不欲杂 二 天地之序的审美之维 三 自发与自然 四 “和”与精神世界 第四章 真知:向道而思 一 体道与极物 二 真知与真人 三 坐忘与心斋 四 反观内通:逻辑之外的进路 第五章、名与言 一 名止于实 二 言意之辩 三 道与言 第六章 濠梁之辩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解的形上之维 三 理解与沟通 第七章 个体与自我 一 “德”与个体原理 二 不以物易己 三 守其一 四 无“我”与有“我” 五 人我之间 第八章 时·历史·境遇 一 变迁与“时势” 二 时与命 三 与时俱化 第九章 存在境域中的生与死 一 “生”的意义 二 齐生死 三 “死”的理想化及其内蕴 第十章 逍遥之境 一 人性与天道 二 自由与自然 三 逍遥于天地之间 附录一 道与人 ——《老子》哲学中的若干问题 附录二 面向存在之思 ——《老子》哲学的内在意蕴 附录三 《逍遥游》释义 附录四 《齐物论》释义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国荣,1957年出生于浙江诸暨,早年求学期间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他将王阳明心学研究作为自己学术生涯的开端,从早年的《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到近些年的《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杨国荣立足于中国哲学而又不囿于中国哲学,在先秦哲学、中国近代哲学、道德哲学、形而上学和中西比较哲学等方面均有重要研究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