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与效率:实现公平正义的两难选择

包邮公平与效率:实现公平正义的两难选择

¥70.6 (4.2折) ?
1星价 ¥100.8
2星价¥100.8 定价¥1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61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06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16196137 ; 978-7-5161-9613-7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评析西方思想界公平与效率的思想渊源与历史演进、西方思想界的公平效率观、国外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践经验;研究、总结、论证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效率观、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公平效率观及其相互比较;总结、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公平与效率关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与改革实践。其次从学术争鸣的多维视角,较为全面展示、详细阐述了: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学界争论,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历史回顾、学界质疑、深刻反思与历史评价;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学术争鸣,即公平与效率统一论、公平与效率对立论、公平与效率主次有别论、公平与效率并重论、其他不同论点,当代不同学科视域中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想观点、总体评价和重要启示。*后站在战略的高度,研究论证得出三个重要结论:公平与效率并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原则;包容性增长是指导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全新时代命题;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具体行动指南。这是对以往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重要矫正和重大突破。

目录

前言 **章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基本理论 一 公平与效率概念的阐释与解读 (一)公平概念的阐释与解读 (二)效率概念的阐释与解读 二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思想渊源、历史演进与实践经验 (一)西方思想界公平与效率的思想渊源与历史演进 (二)西方思想界的公平效率观 (三)国外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践经验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效率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公平与效率的内涵界定与本质分析 (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内容与实质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效率与公平矛盾的分析和批判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目标: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五)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公平观的描述与设想 (六)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效率观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 毛泽东的公平效率观 (一)毛泽东的公平观 (二)毛泽东的效率观 (三)毛泽东的公平效率统一观 五 邓小平的公平效率观 (一)邓小平的公平观 (二)邓小平的效率观 (三)邓小平的公平效率统一观 (四)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公平效率观比较 六 改革开放以来公平与效率关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与改革实践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不同提法 (二)“十八大”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论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对改革开放30年来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学界争论 一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历史回顾、学界质疑与深刻反思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学界质疑与辩护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深刻反思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历史评价 (一)历史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二)历史的局限性与消极意义 (三)实际的负面效应 第三章 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学术争鸣 一 公平与效率统一论 (一)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论 (二)公平与效率内在统一论 (三)公平与效率一致论 (四)公平与效率互补论 (五)效率与公平相结合,效率为基础、公平为本体论 (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交互同向论 二 公平与效率对立论 三 公平与效率主次有别论 (一)公平优先论 (二)效率优先论 四 公平与效率并重论 五 其他不同论点 六 当代不同学科视域中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想观点、总体评价和重要启示 (一)不同学科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二)哲学界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主要观点 (三)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 (四)公平和效率关系研究的总体评价 (五)公平和效率关系研究的重要启示 第四章 公平与效率并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原则 一 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的指导思想及其重大意义 (一)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的指导思想 (二)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的重大意义 二 确立“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 (二)坚持社会公正的原则 (三)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一)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与效率并重是社会分配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更加注重公平”提出的依据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五章 “包容性增长”是指导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全新时代命题 一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一)“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二)为什么要提出“包容性增长” (三)“包容性增长”提出的时代背景 (四)“包容性增长”的概念界定及其基本内涵 (五)“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外延 二 “包容性增长”的原则、理念、结构与特征 (一)“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原则 (二)“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理念 (三)“包容性增长”的结构体系 (四)“包容性增长”的主要特征 三 “包容性增长”的战略地位、时代价值和功能定位 (一)“包容性增长”的战略地位 (二)“包容性增长”的时代价值 (三)“包容性增长”的功能定位 四 “包容性增长”是指导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战略抉择 (一)实现包容性增长,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二)倡导包容性增长,必须首先破除经济增长的“GDP主义” (三)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优先开发人力资本 (四)强化包容性增长,需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促进包容性增长,需要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六)推进包容性增长,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七)加快包容性增长,需要始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第六章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具体行动指南 一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习近平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过程 (二)习近平对“五大发展理念”的阐释与解读 (三)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提“五大发展理念” (四)“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重大意义 二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及其相互关系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二)“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当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具体行动指南 (一)从《论十大关系》到“五大发展理念”: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 (二)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的具体深化 (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五大发展理念”:发展目标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宝国,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现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审专家,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江南大学)、江苏省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研究基地(江南大学)研究员、江南大学行政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获国家司法部颁发律师资格证书,曾任过兼职律师。主要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学、法学等,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公平正义研究的三部曲研究。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主持完成教育部及其他部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著或参著(编)论著、教材7部,其代表作为:《公平正义观的历史·传承·发展》,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学习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科研优秀成果获奖(三等奖以上):省部级1项、省厅级5项、市级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