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9203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8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18920365 ; 978-7-5189-2036-5

本书特色

本书系著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同时汲取同类书籍的精华,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反映临床学科的新理论和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肝衰竭的诊疗和护理,内容完整,文字简练,查阅方便。

内容简介

李兰娟院士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年,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作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肝衰竭新进展》为李兰娟院士的*新力作,分别从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肝衰竭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和人工肝等17个方面阐述了对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其中对于肝衰竭的微生态发病机理的探讨和新型李氏人工肝的介绍具有学术前沿性和代表性,为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录

肝衰竭诊断标准在我国从无到有 1.中国肝衰竭研究10年历程 2.我国肝衰竭的*新分类和诊断标准 3.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4.作为一种功能性诊断,肝衰竭的临床诊断应包括病因、临床类型和分期 5.各国对肝衰竭的分类、诊断标准等问题尚存在不同认识急性肝衰竭的概念演变及诊断标准存在国内外的差异 6.国际上,急性肝衰竭相关概念的演变 7.各国的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各国始终存在争议 8.目前主要有4种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 9.我国对慢性肝病基础范围的阐述有待发展 10.欧洲与亚太地区对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表现的描述存在差异中国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11.我国感染性病因中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 12.我国非感染性病因,如药物性肝损伤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肝衰竭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现象及其发生机制值得探索 13.肝脏与肠道微生态关系密切 14.胃肠道微生态失衡在肝衰竭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肝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明显的相关性 15.肠道内细菌过度增殖和细菌易位,可能是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16.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与机体易感染、肠道定值抗力下降及肠道内毒素过量有关 17.上消化道出血与肠道细菌内毒素诱发的NO与细胞因子有关 18.导致肝昏迷的物质主要来自肠道,与肠道菌群有关 …… 微生态调节剂对肝衰竭的治疗作用重症监护和营养支持是肝衰竭治疗的基础不同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肝衰竭并发症治疗的新进展人工肝是肝衰竭*重要的治疗手段新型李氏人工肝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人工肝的适应证和相对禁忌证新型李氏人工肝疗效优于MARS李氏人工肝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李氏人工肝在重症H7N9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肝衰竭的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出版者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学术带头人。曾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浙江省科协主席。现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浙江省医学会会长,以及《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浙江医学》主编等。
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在传染病诊治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研究方向:传染病诊治、肝衰竭与人工肝脏,以及感染微生态学。承担了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十余项。作为**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授权专利15项,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人工肝脏》和《感染微生态学》专著,以及教育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著作21部。
近期又提出了“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作为总负责人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倡导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卫生信息标准,互联互通、共享信息,为实现数字卫生、健康中国而努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