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古法今观-(上下册)

黄帝内经-古法今观-(上下册)

1星价 ¥48.7 (2.9折)
2星价¥48.7 定价¥1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780672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31-756页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53780672 ; 978-7-5537-8067-2

本书特色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本书在呈现原典的基础上加以注译,扫清了现代人的阅读障碍,并加入了现代医学和养生学的知识,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增强了人们对古代与现代治疗疾病和养生知识的灵活运用,是现代人养生溯本求源、不断探索的基础和根源。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书中研究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的治疗原则和药物学内容。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及“养生学”“运气学”, 反映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本书除呈现原典外,还加注了注释和译文,并将冗长的古文分段注译,增加了现代医学的延伸拓展内容。使读者阅读本书时,不仅轻松无障碍,而且能“博古通今”,了解古人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从而为今人所用。 阅读本书,不但能了解医药学、保健学知识,还能激发读者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光辉灿烂的文明而骄傲。

目录

《黄帝内经》上册 素问 卷一 011 上古天真论篇** 01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015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018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023 卷二 027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027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036 阴阳别论篇第七 038 卷三 042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042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043 五脏生成篇第十 049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053 卷四 055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055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056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059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062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063 卷五 066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066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074 卷六 080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08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089 卷七 094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094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097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01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104 卷八 106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106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109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113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17 太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23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125 卷九 126 热论篇第三十一 126 刺热篇第三十二 130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33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36 卷十 139 疟论篇第三十五 139 刺虐篇第三十六 145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50 咳论篇第三十八 151 卷十一 153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53 腹中论篇第四十 158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162 卷十二 166 风论篇第四十二 166 痹论篇第四十三 169 痿论篇第四十四 174 厥论篇第四十五 177 卷十三 181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181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84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88 脉解篇第四十九 192 卷十四 196 刺要论篇第五十 196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197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198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200 针解篇第五十四 202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204 卷十五 207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207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209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211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214 卷十六 218 骨空论篇第六十 218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222 卷十七 225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25 卷十八 235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235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241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244 卷十九 247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47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252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261 卷二十 271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271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283 卷二十一 303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303 卷二十二 348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348 卷二十三 378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378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380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384 癥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387 卷二十四 389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389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392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395 附录 399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399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412 《黄帝内经》下册 灵枢 卷一 435 九针十二原** 法天 435 本腧第二 法地 442 小针解第三 法人 451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法时 455 卷二 467 根结第五 法音 467 寿夭刚柔第六 法律 472 官针第七 法星 478 本神第八 法风 482 终始第九 法野 486 卷三 496 经脉第十 496 经别第十一 516 经水第十二 519 卷四 522 经筋第十三 522 骨度第十四 530 五十营第十五 533 营气第十六 535 脉度第十七 536 营卫生会第十八 539 四时气第十九 543 卷五 546 五邪第二十 546 寒热病第二十一 547 癫狂第二十二 551 热病第二十三 554 厥病第二十四 559 病本第二十五 562 杂病第二十六 563 周痹第二十七 567 口问第二十八 569 卷六 574 师传第二十九 574 决气第三十 579 肠胃第三十一 580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581 海论第三十三 583 五乱第三十四 585 胀论第三十五 587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591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593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596 血络论第三十九 599 阴阳清浊第四十 601 卷七 603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603 病传第四十二 606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609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610 外揣第四十五 613 五变第四十六 615 本脏第四十七 619 卷八 627 禁服第四十八 627 五色第四十九 631 论勇第五十 637 背腧第五十一 640 卫气第五十二 641 论痛第五十三 643 天年第五十四 645 逆顺第五十五 647 五味第五十六 648 卷九 651 水胀第五十七 651 贼风第五十八 653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654 玉版第六十 658 五禁第六十一 663 动输第六十二 665 五味论第六十三 668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670 卷十 679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679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683 行针第六十七 688 上膈第六十八 690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691 寒热第七十 693 邪客第七十一 694 通天第七十二 701 卷十一 705 官能第七十三 705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711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714 卫气行第七十六 725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730 卷十二 733 九针论第七十八 733 岁露论第七十九 741 大惑论第八十 746 痈疽第八十一 750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庄展鑫: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中医专业),后攻读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方剂学专业),在《内蒙古中医药杂志》发表论文“《医林改错》现代研究概况”;在《中医药临床杂志》发表“方向明验方平喘宁治疗冷哮机制阐释”。现工作于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临床经验丰富。拥有国家中医执业医师、国家执业药师考试证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