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企业区位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

企业区位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

1星价 ¥22.2 (7.8折)
2星价¥22.2 定价¥28.5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1642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6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308164214 ; 978-7-308-16421-4

本书特色

陈菁菁编*的《企业区位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在统一市场和地区发展水平接近的前提下,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调这一研究主题,通过描述具有垂直关联的两个产业区位互动的内在机制,明确了交易成本对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调的作用。同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区位状况及演化的描述,确定了城市规模对两者空间协调的影响,并用两方程联立模型确定了都市圈范围内的协同定位效应及交易成本和城市规模对两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又在单个都市的背景下,以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企业规模对都市内部两者区位关系的影响。并应用 Moran’s I指数和M函数,评价了都市圈及都市两个空间维度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调性。

内容简介

陈菁菁编著的《企业区位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在统一市场和地区发展水平接近的前提下,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调这一研究主题,通过描述具有垂直关联的两个产业区位互动的内在机制,明确了交易成本对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调的作用。同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区位状况及演化的描述,确定了城市规模对两者空间协调的影响,并用两方程联立模型确定了都市圈范围内的协同定位效应及交易成本和城市规模对两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又在单个都市的背景下,以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企业规模对都市内部两者区位关系的影响。并应用Moran's I指数和M函数,评价了都市圈及都市两个空间维度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调性。

目录

第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与内容1.3 概念界定1.4 本书的基本框架和章节安排 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综述2.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外部化2.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制造业服务化2.3 空间层面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基于集聚经济的解释2.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2.5 评 述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与垂直关联3.1 引 言3.2 单个产业的模型3.3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模型3.4 均衡分析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研究——都市圈空间维度4.1 引 言4.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范畴的界定及空间分布——以长三角地区为例4.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的两方程联立模型实证分析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研究——都市空间维度5.1 引 言5.2 方 法5.3 数 据5.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分布现状分析——以杭州市为例5.5 企业规模与偏离市中心距离的负二项式回归分析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调性评价——基于都市圈和都市两个层面6.1 引 言6.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调性的评价方法6.3 都市圈空间维度下的评价6.4 都市空间维度下的评价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的空间选择对产业动态的影响研究7.1 引 言7.2 集聚对企业家创业的影响7.3 集聚对企业成长的影响7.4 集聚对企业生存的影响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空间结构调整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8.1 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的内在结构性缺陷8.2 制定区域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线图8.3 以空间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8.4 城市集聚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生机制8.5 如何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9章 结论及展望9.1 主要结论9.2 政策建议9.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