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书的故事
读者评分
5分

书的故事

1星价 ¥9.6 (3.2折)
2星价¥9.3 定价¥3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1750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13页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200117509 ; 978-7-200-11750-9

本书特色

“大家小书·译馆”是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精品丛书“大家小书”外国文化板块,秉承“大家小书”的理念,不忘“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的初衷,精选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化的优秀读物,名作名译,相得益彰。
《书的故事》是“大家小书·译馆”系列图书之*辑*种,体现了“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的精神,名作名译,相得益彰。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伊林,译者是“*后的闺秀”、“合肥四姐妹”,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家“二姐”张允和。《书的故事》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引出主题,或在知识的介绍中间穿插相关的故事,介绍了文字和书籍的发展史,例如文字是如何产生的,书籍是如何演变成今日我们所看的样子的。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从神话传说讲起,经过结绳记事,以物品、图画和符号来记录和传达意见,直至讲到文字的出现及其演变。“下篇”讲述书的载体、书写工具以及书籍制作的演变过程。人们先在石头与金属上刻字,后来发现了芦叶、蜡版、羊皮等新的载体,直到真正意义上的纸张的发明。本书图文并茂,书中附有数十幅以各种文字和各种形态的书籍为内容的版画。另外,本书为张允和九十余年的人生中*的翻译作品,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后,从人间蒸发了八十余年。许多读者只闻其名,却无缘得见,此次“大家小书·译馆”受周家之托,也为了满足读者的期待,整理旧稿,列入“译馆”*辑,将之隆重推出,以飨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卷, 其主要内容包括: 活的书 ; 一个活图书馆的故事 ; 帮助记忆的东西 ; 会说话的东西 ; 会告密的纸 ; 图画文字 ; 探险队迷途的故事 ; 哑谜的文字 ; 文字的迁徙 ; 不朽的书等。

目录


目 录
上 卷
**章 / 活的书 / 003 一个活图书馆的故事
第二章 / 帮助记忆的东西 / 011
第三章 / 会说话的东西 / 会告密的纸 / 019
第四章 / 图画文字 / 探险队迷途的故事 / 026
第五章 / 哑谜的文字 / 035
第六章 / 文字的迁徙 / 045

下 卷

**章 / 不朽的书 / 059
第二章 / 带状的书 / 一个书记生的故事 / 076
第三章 / 蜡的书 / 081
第四章 / 革的书 / 087
第五章 / 纸——得胜者 / 097
第六章 / 书的命运 / 10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伊林(1895—1953),本名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伊林是他的笔名,苏联作家,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开始创作,著有《十万个为什么》《书的故事》(英译名《黑与白》)等几十部科学文艺作品。
译者简介
张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1980年至1987年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任委员,著有《多情人不老》《*后的闺秀》《张家旧事》《昆曲日记》《浪花集》等,并主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