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文明观下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观下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1星价 ¥33.6 (7.0折)
2星价¥33.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99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7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16199947 ; 978-7-5161-9994-7

本书特色

林琳*的《生态文明观下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在历史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不同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优劣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再通过计量分析探索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合适中国情,尤其是适合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地理位置不具备区域优势的省份(地区)的发展战略建议。

内容简介

如果将工业化理解为生产力层面的发展,那么城镇化则意味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层面的演进,而生态文明观则可以定位于上层建筑的视角。本书的立意就在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一个大的背景,在首先分析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的建设方向以及相应对策。

目录

**章 绪论**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一 选题背景二 选题意义第二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一 研究视角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三节 本书结构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一 可能的创新之处二 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型工业化理论发展脉络**节 工业化思想的演变一 早期工业化思想概述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化论述三 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四 工业化理论的体系化五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理论的进展六 工业化的特殊性问题七 “工业化”概念的含义第二节 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一 几种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二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 第三章 城市化理论的发展脉络**节 城市化的基本理论一 区位理论二 结构理论三 非均衡增长论第二节 城市化的不同模式一 静态城市化模式二 动态城市化模式三 西方城市化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理论一 城镇化的提出二 城镇化的特征三 我国的城镇化 第四章 世界主要国家工业化经验**节 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一 英国的原工业化进程二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三 英国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四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政策转型第二节 西欧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演进一 法国的工业化进程二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第三节 美国的工业化演进一 美国工业化的演进历程二 美国工业化成功的原因三 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路径依赖性四 美国工业化的政策选择第四节 日本的工业化演进一 日本工业化的演进历程二 日本工业化进程的特点三 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四 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政策支持 第五章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经验**节 世界城市化过程概述第二节 城市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第三节 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一 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模式二 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模式三 日本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模式四 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经验和教训第四节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第六章 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节 研究思路和依据一 数据选取二 模型设定第二节 研究结论 第七章 贵州省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节 城镇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行一 贵州省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二 贵州省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第二节 以城镇化为龙头,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一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二 贵州省工业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三 空间布局与保障建设四 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第八章 以生态文明观作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指向**节 生态文明观的界定一 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二 生态文明观的构成要素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哲学基础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起源与发展二 马克思主义对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构想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扬 第九章 生态文明为指导的发展战略构成**节 生态系统理论进展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学科的逐渐完善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生态经济第五节 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与未来 第十章 贵州省生态文明观指导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节 政府政策思路的调整与重新定位第二节 培养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开展全民教育第三节 加强法制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框架 第十一章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选择**节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一 城镇化发展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消耗二 生态环境约束了城镇化发展进程第二节 湖北省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一 湖北省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困境二 湖北省城镇化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第三节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一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与资源承载力分析二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的耦合关系第四节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一 转变城镇化发展观念二 完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建设三 加快产业转型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 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琳,研究员,1966年10月生,广西南宁市人,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游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东盟学院,中国*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中国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委,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领域、方向:理论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