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1星价 ¥30.8 (6.7折)
2星价¥30.8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21318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20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15213187 ; 978-7-5152-1318-7

内容简介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凡十卷。明·丁凤(字文瑞,号竹溪)编撰。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约刊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系丁氏据其祖丁毅(字德刚)等先人遗编,再参酌历代名医方论,益以已验哀集成编。卷首载“六气十二经见证”一篇,以总括风、寒、暑、湿、燥、火及十二经之常见病症;卷列中风、中寒、中暑、中湿等病症八门;卷二分伤寒、瘟疫等时病五门;卷三至卷五论内伤、虐、痢、泄泻等内科杂病证治,凡三十九门;卷六为眼耳鼻口齿咽喉六门;卷七妇人门,述崩漏、带下、胎前、产后诸证;卷八小儿门;卷九痘疹门,分列脐风、变蒸、急慢惊风及痘疹等二十八种病症;卷十外科门,详述痈疽肿疡、擦病流注、痔漏疳疥等近二十种病症主治方法。全书各病证门以病源、形证、脉法、治法、治方及治验依次类编,共收录主治方二千余首。其论病源,以《内经》所论为宗旨,再采先贤群经定论而节要之;其论形证,则以外现形证征诸内病,大多取法仲景、会通金元各家之长而折衷之;其论脉法,考定各病应有及夹病之脉象为说,以便学者有所凭据;其举治法,但属古之成法方论广搜博采,以备临证料的借鉴;其列诸方,大约取古今名方为主,间附丁氏验方;其所附治验,均为丁民师年经验方法及祖传家法,而为经典无贤所未及者。是书详考诸病渊源及就证要略,以类集名医方论及已验家法,病因脉证,内外相系,见微知著,各有所据,理法方药悉备,内外妇儿骇全,对研习临证主治方法颇有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序六
序七
序八
序九
序十
凡例八款
六气十二经见证
六气见证
十二经见证
刻《医方集宜》卷之一
中风
附癫狂心风
中寒门
中暑门
中湿门
中燥门
中火门
痛风门
中瘅门
《医方集宜》卷二
伤寒门
伤风门附感冒
瘟疫门附大头病
大头病附虾蟆瘟
《医方集宜》卷之三
内伤门
疟门
痢门
泄泻门
呕吐门
霍乱门附绞肠痧
附绞肠痧症,即干霍乱
脾胃门
肿满门
水肿门
翻胃膈噎门
欺逆门
嘈杂门
关格门
《医方集宜》卷之四
中气门
诸疝门
痰门
咳嗽门
附肺痿肺痈
喘门
附朐喘
劳瘵门
诸虚门
附蒸病
自汗盗汗门
诸血门
《医方集宜》卷之五
头痛门附眉棱痛
附眉棱骨痛
眩晕门
心腹痛门
腰胁痛门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消渴门
黄疸门
诸淋门
赤白浊门
遗精门
秘结门
小便不通门
小便不禁门
《医方集宜》卷之六
眼目门
耳门
鼻门
咽喉门
口舌门
牙齿门
急救诸方
《医方集宜》卷之七
妇人门
崩漏门
带下门附白浊白淫
胎前
产后调护
《医方集宜》卷之八
小儿门
《医方集宜》卷之九
痘疹门
《医方集宜》卷之十
外科
跋一
跋二
跋三
展开全部

节选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医方集宜》:  中风,不可便用风药,首先调气;如用风药太早,致引风入髓,难于治理。宜用八味顺气散、乌药顺气散、苏合香丸。  中腑,外有六经之形证,宜用羌活愈风汤加减,或小续命汤加减。  中脏,内有便溺之阻滞,宜用三化汤,或疏风顺气丸。  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滞,是血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用,舌强不能语,宜养血,筋自荣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宜用大秦艽汤、秦艽半夏汤。  痰涎壅盛,口眼歪斜,不能言语者,宜吐,用瓜蒂散、三圣散。  左瘫右痪,因气血虚,而痰火流注于经络也。若血虚,则痰流注于左,而为左瘫;若气虚,则痰流注于右,而为右痪。治左宜养血,兼以消痰降火;治右宜补气,兼以清痰化郁。养血宜四物汤为主,补气宜四君子为主。  中风不语,因痰邪塞于心肺二经,上人机关也。宜用资寿解语汤,或用竹沥汤加石菖蒲。  舌强不能转利,言语不清,舌本强硬或麻,宜用解语豁痰汤、转舌膏、正舌散。  人初觉手足指无故麻木或不仁,或手足无力,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作。经日:肌肉蠕动,命日微风。必须预先服药,以防风患,宜用愈风汤、天麻丸、秦艽半夏汤、八风散。  口眼歪斜,多因忿怒忧思,郁折伤肝,忽然而发,不可便作风治,先宜平肝理气,用牵正散合二陈汤,或天麻丸、芎藭散。  风痰病,多是火热盛。风本属阳,热盛则风动,不可多用热燥之药。  中风痰厥,喉中作声,状如拽锯,速用鹅翎蘸桐油,人喉中探吐,如痰得出可治,痰在咽中不吐者难治。或用虾汁灌下亦可吐。  中风,六脉沉伏,体素虚弱及年高之人自利者,宜用三生饮、星香饮。  中风发热,狂言妄走,神昏恍惚,健忘失志,宜用牛黄清心丸,或安神丸、辰砂散。  中风热甚,口舌干燥,扬手掷足,语言错乱,精神昏愦,眼不识人,宜用清心汤、凉膈散,或人参败毒散加减。  中风痰盛,手足不遂,语言不利,骨节疼痛,宜用涤痰汤。  大便不通,肠胃虚涩,宜用四物汤合三化汤。  中风,头目昏运欲倒,宜用天麻汤、芎藭汤。  中风,手足瘫痪,宜用草灵丹、稀莶丸。  头目昏沉,耳鸣鼻塞,咽嗌不利,宜用消风散。  中风,遍身顽麻,四肢疼痛,宜用排风汤加秦艽。  肥白人患右肢不举,是湿痰气虚,宜用二陈汤合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多服效。  黑瘦人患左肢废及妇人,多是血虚有火,宜用二陈汤合四物汤加酒黄芩、桃仁、秦艽,姜汁服。  中风痰遗尿者,属气虚不能收约膀胱,宜补气,用黄芪人参兼清痰气之药。  中风病,肢节肿痛,名日历节风,宜用羌活散、排风汤、虎骨酒、秦艽汤。  诸风瘾疹,遍身瘙痒如虫行者,宜用胡麻散、消风散。  破伤风,角弓反张昏瘼,宜用羌活防风汤、玉真散。  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名日筋枯,不治。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