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不可能

挑战不可能

1星价 ¥16.3 (4.3折)
2星价¥16.0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1244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17-09-28
  • 条形码:9787517124498 ; 978-7-5171-2449-8

内容简介

  著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箴言是:“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他真的赢了。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排除了自己“不可能赢”的想法,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将所谓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白白地耗掉。如果你想取得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使自己成为单位优秀的一分子,你就要丢掉心中的限制,积极找方法,用行动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  改变工作中的“不可能”,首先就不要用“心灵之套”把自己套住,只要有了“变”的理念,就一定能够找到“变”的方法。

目录

**章 点燃生命之火
生命中没有不可能
相信生命的力量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凡事皆有可能
杜绝“不可能”的想法
“不可能”绝非永远
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沉沦的人
走出不可能的陷阱

第二章 从不可能走向可能
获胜才是硬道理
不要满足于90%的成功
不要说你不知道
别以为小错就不是错
要以成败论英雄
记住,这就是你的工作
绝对不能被淘汰

第三章 挑战不可能
第四章 做工作的勇者
第五章 勇于冒险
第六章 突破心中的不可能
第七章 行动就有可能
展开全部

节选

  《挑战不可能》:  那天晚上王晓晓问自己:我是奋发向上,还是灰心丧气地活着?*后,王晓晓选择了奋发向上,因为她对自己的能力仍然坚信不疑。第二天同事看到王晓晓时,她已经不再伤心了,她对同事说:“虽然我已经不能再走路了,但是我还可以做一名教师啊!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不能做警察也要做一名教师。”  几个月后,王晓晓出院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坐着轮椅开始向一些学校提出申请,希望能到学校里工作,就算做一名学校的体育顾问也行。可是王晓晓已经瘫痪了,而且她没有经过任何教师培训,学校认为她连*基本的楼台都无法上去,根本不可能做一名教师。对于这位曾经三枪击毙毒犯的英雄来说,她为了自己做教师的信念,根本不把学校的拒绝放在心上,她仍然向其他学校递交申请书,终于在两个月后,有一家学校愿意聘用王晓晓,让她担任一名语文代课老师。  由于王晓晓教学有方,她很快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那些昔日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为此,许多教师都向她请教,她只是对这些教师说:“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感兴趣的事,只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就好办了。”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在此期间王晓晓还获得了市高级教师的职称。  是啊,任何一件事情*终能否做成,关键在于做事者对“可能”与“不可能”的认识。只有那些拥有自信的人,才可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通过王晓晓的故事,我们又认识到了信念的重要性:只要拥有积极的信念和努力奋斗的精神,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如果这些建筑没有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只是出现在记录或者图片上,我们会相信以几千年前的科技水平能建造出这样伟大的奇迹吗?所以,任何一个人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只要你能够毅然地前进,成功之门就会为你打开。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存在着严重的怀疑和不信任,那么,许多事你都不可能做成功,也不可能成就那些伟大的事业。  维克托·弗兰克尔曾经是纳粹德国集中营中的一位幸存者,他说过这样的话:“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后一种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换句话,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关键在于他的态度,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成功人士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和丰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引导和支配的。  所以,永远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情都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对自己拥有信念并加以努力,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可能。  在自然界当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叫作大黄蜂。曾经有许多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行为学家联合起来研究这种生物。  根据生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然是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而大黄蜂这种生物却正好反其道而行。大黄蜂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又是出奇的短小。依照生物学的理论来说,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而物理学家的观点则是,大黄蜂身体与翅膀这种比例的设计,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同样是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简单地说,大黄蜂这种生物,根本是不可能飞得起来的。可是,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不是飞行的高手。它飞行的速度,并不比其他能飞的动物慢。这种现象,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后,社会行为学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大黄蜂根本不懂“生物学”与“空气动力学”。每一只大黄蜂在它成熟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必定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先天条件不足但仍能够飞行的奥秘。  社会行为学家给出的答案并不是那么可信,但我们不妨随着社会行为学家的思路朝另外一个角度来设想。如果大黄蜂能够接受教育,懂得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空气动力学,而且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与翅膀的设计,完全不适合用来飞行,那么,这只学会告诉自己“不可能”会飞的大黄蜂,还能够飞得起来吗?  或许,在过去的岁月当中,有许多人在无意间灌输了你许多“不可能”的思想,但请你把这些种种的“不可能”完全抛开吧!再一次明确地告诉自己:“生命,是永远充满希望并值得期待的!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有些情况下,正是人类的无知才有行动的勇气,才有了实现理想的可能。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