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十卷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十卷

1星价 ¥59.2 (6.3折)
2星价¥59.2 定价¥94.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7549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88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010175492 ; 978-7-01-017549-2

内容简介

本书是邓晓芒教授的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的*后一卷。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他自称此书是哲学体系的导言,出版于1807年。其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二、精神:三、宗教和*知识。本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督教和“*认知”部分。在这一部分,黑格尔对基督教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教义进行了系统的、合乎辩证层次的梳理,如上帝创世和造人、道成肉身、死后复活、三位一体、圣餐和奥体、团契等等。他认为所有这些看起来神秘莫测、不合常理的教义,其实都是由于宗教的表象思维的局限性在表达思辨原理方面无能为力的体现,这就迫使人们从表象思维的方式提升到概念把握的层次,从而进入到更高的“*认知”的阶段。在“*认知”中,通过概念把握的宗教,其神秘性一扫而光,精神便以精神的方式达到了自我意识。因此,黑格尔的思想在宗教提升到哲学的时候,其哲学本身也就成了一种“理性宗教”、或者经过概念把握的宗教了,其中体现的是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时间和存在的一致、真理性和确定性的一致,*终是主体和实体达到了一致。《精神现象学》因此走到了自己的终点而向纯粹的概念体系过渡即向《逻辑学》过渡了,完成了《精神现象学》作为整个哲学体系的“导论”任务。
该句读不仅沿袭了邓晓芒以往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这本名著重新根据德文翻译,可谓“一箭双雕”。
第十卷约52万字。

目录

三、天启宗教
(Ⅰ.天启宗教的形成)
(Ⅱ.绝对宗教的单纯内容:上帝化身为人的现实性)
(1.神圣的自我意识的直接存在(69)2.*高本质的概念因个别自我使得抽象性与直接性同一而达到完成(88)3思辨的认知是绝对宗教的团契的表象(120))
(Ⅲ绝对宗教的概念的发展)
(1.在自身中的精神;三位一体(179)2外化的精神;圣子的
王国(203)(1)创世(214)(2)善与恶(225)(3)复活与和
解(257)3在自己的充实状态中的精神:圣灵的王国(297))
第三篇(DD)绝对认知
第八章绝对认知
(一、概念在前此各意识形态中的形成)
(二、科学即对自我自身的概念式的把握)
(三、达到概念式把握的精神向着定在的直接性的返回)
德汉术语索引
汉德词汇对照表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但这是以往的信念,我们现在参观艺术博物馆并不是这样一种礼拜的行为。“相反,它只是外在的行为,它从这些果实上,例如说擦去雨点和灰尘,并且不是树立起围绕着、生产着和激活着伦理东西的那个现实性的各种内在元素”,我们不再崇拜了,相反,我们对艺术品的这种欣赏只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或者说只是一种艺术史的行为,我们在讲艺术史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欣赏,我们拿一个艺术品来评价、鉴赏、鉴别,讲它的好处在什么地方,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等等,这只是一个外在的行为。这就像从这些果实上面擦去雨点和灰尘一样,从树上摘下来的果实不免带有一些不相干的雨点和灰尘,我们把它擦干净,让它的本色显露出来,去伪存真,我们在讲艺术史的时候就要做这样一些工作。这并不是树立起这样一些元素,什么元素呢?就是围绕着、生产着和激活着伦理东西的那个现实性的内在元素,我们现在并不去树立这样一些内在元素。古希腊当时当地的伦理世界、时代精神的现实中,有很多内在的元素,这些内在的精神元素围绕着这个伦理世界,创生和激活着它:但是我们今天的欣赏不是干这个事情,不是要把这些内在的元素再次激活起来,不是要树立起它们去生产和激活那些伦理的东西,因为当时的那种现实性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的欣赏并不是要旧事重提,复活旧日的亡灵,而是什么呢?“而是建立起它们的外部实存、语言、历史的东西等僵死元素的泛泛而谈的草图”,而是要去建立一个草图。草图(Geruste)又有“脚手架”的意思,我们前面讲到力和知性的时候,把牛顿物理学、伽利略的理论等等都看作内在东西的外部脚手架。内在东西就是力本身,所有那些规律都是一些外在的脚手架,为了把握力的规律,我们建立起那一套数学物理公式,但是那些数学物理公式本身并不等于这些力,只是我们为了把握这些力而撒下的一面大网,一个规范力的草图。你可以用这些东西精确地去限定力。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农村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10年起改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