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电子化行政立法研究

电子化行政立法研究

1星价 ¥28.8 (7.2折)
2星价¥28.8 定价¥4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500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13050067 ; 978-7-5130-5006-7

本书特色

《电子化行政立法研究》内容简介:行政立法是当代无可避免的现实,作为实施法律以及落实社会、经济、环境、公众健康和安全等政策*常用的方式,被誉为“现代政府*伟大的一项发明”。作为结果,任何改进行政立法过程的建议,都值得行政官员和政策研究者认真的关注,电子化行政立法就是其中之一。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上的突破,以及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的兴起,已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即信息技术能够应用在行政立法中,以促进参与机制更广泛的使用,并*终产生更好的决策。电子化行政立法这个术语涵盖了信息技术在行政立法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其发展过程开始于1990年代早期,美国在此领域居领先地位。从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实践看,至少涉及到两种技术选择:一是便利公众经由互联网接近行政立法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评论,主要是将传统的纸面立法过程数字化;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潜力,未来不仅对行政立法程序的主要目标:形式性、效率和参与,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在一些重要方面改变立法中的权力格局,实现行政立法的“电子革命”。到目前为止,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发展重心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立法信息的网上公开以及在线提交评论,局限于立法过程的计算机化,注重技术手段而未尝试重塑立法过程。总体上看,电子化行政立法虽在改善公众参与以及提高政府透明性和立法质量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相比在该领域作出的巨大投入,并未产生一个成比例的积极影响。而且,随着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深入应用,相关的问题也不断涌现,首当其冲的是法律上的争议,公众参与导致行政立法过程普遍政治化,远离行政专业判断。此外,不平等接近、隐私、技术选择及过度参与等现实问题也限制着行政机关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这些均反映了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对于能否以一种真正的民主方式进行治理的怀疑主义。针对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未来效果,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信息技术在促进公众参与上不可能产生重大的利益;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公众在治理中的合作能力而加强民主。就目前的实践看,电子化行政立法并未实质上改变行政立法过程,仅仅是使公众更容易获得立法信息。不过,考虑到行政法的功能已从否定性转向肯定性,即从阻止不合法的或专断的行政权力的行使转变到合理回应受行政决定影响的社会、经济利益,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扩大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行政机关不仅需要向公众收集信息,更应反映这些信息的采纳结果。为应对行政立法中不断攀升的信息强度,不能轻易贬低电子化行政立法的价值,尤其是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互动性潜力尚未在立法中得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子化行政立法才能被视为是成功的?据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基于提高民主正当性、改善政策决定、降低行政成本及增加规制服从等四项指标,分别判断电子化行政立法相比传统的纸面立法,是否取得实质性的改进。为了确保在电子化行政立法领域日益增加的投入能带来有效的和有意义的革新,信息技术需要与行政规制过程的制度设计相结合。一方面,技术手段的设计和贯彻应考虑行政立法中的法律、政治和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为更全面地利用技术,现行的规制结构和行政立法程序构造也可能需要重新配置。成功的电子化行政立法需要将技术的和制度的分析相结合,将行政需要和法律限制明确考虑进网上立法平台的设计中,其潜力的*化将依赖于在信息技术和规制制度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应关系。

内容简介

行政立法是当代无可避免的现实,作为实施法律以及落实社会、经济、环境、公众健康和安全等政策*常用的方式,被誉为“现代政府*伟大的一项发明”。作为结果,任何改进行政立法过程的建议,都值得行政官员和政策研究者认真的关注,电子化行政立法就是其中之一。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上的突破,以及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的兴起,已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即信息技术能够应用在行政立法中,以促进参与机制更广泛的使用,并*终产生更好的决策。电子化行政立法这个术语涵盖了信息技术在行政立法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其发展过程开始于1990年代早期,美国在此领域居领先地位。从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实践看,至少涉及到两种技术选择:一是便利公众经由互联网接近行政立法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评论,主要是将传统的纸面立法过程数字化;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潜力,未来不仅对行政立法程序的主要目标:形式性、效率和参与,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在一些重要方面改变立法中的权力格局,实现行政立法的“电子革命”。到目前为止,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发展重心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立法信息的网上公开以及在线提交评论,局限于立法过程的计算机化,注重技术手段而未尝试重塑立法过程。总体上看,电子化行政立法虽在改善公众参与以及提高政府透明性和立法质量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相比在该领域作出的巨大投入,并未产生一个成比例的积极影响。而且,随着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深入应用,相关的问题也不断涌现,首当其冲的是法律上的争议,公众参与导致行政立法过程普遍政治化,远离行政专业判断。此外,不平等接近、隐私、技术选择及过度参与等现实问题也限制着行政机关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这些均反映了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对于能否以一种真正的民主方式进行治理的怀疑主义。针对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未来效果,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信息技术在促进公众参与上不可能产生重大的利益;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公众在治理中的合作能力而加强民主。就目前的实践看,电子化行政立法并未实质上改变行政立法过程,仅仅是使公众更容易获得立法信息。不过,考虑到行政法的功能已从否定性转向肯定性,即从阻止不合法的或专断的行政权力的行使转变到合理回应受行政决定影响的社会、经济利益,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扩大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行政机关不仅需要向公众收集信息,更应反映这些信息的采纳结果。为应对行政立法中不断攀升的信息强度,不能轻易贬低电子化行政立法的价值,尤其是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互动性潜力尚未在立法中得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子化行政立法才能被视为是成功的?据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基于提高民主正当性、改善政策决定、降低行政成本及增加规制服从等四项指标,分别判断电子化行政立法相比传统的纸面立法,是否取得实质性的改进。为了确保在电子化行政立法领域日益增加的投入能带来有效的和有意义的革新,信息技术需要与行政规制过程的制度设计相结合。一方面,技术手段的设计和贯彻应考虑行政立法中的法律、政治和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为更全面地利用技术,现行的规制结构和行政立法程序构造也可能需要重新配置。成功的电子化行政立法需要将技术的和制度的分析相结合,将行政需要和法律限制明确考虑进网上立法平台的设计中,其潜力的*大化将依赖于在信息技术和规制制度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应关系。

目录

**章 行政立法与信息技术**节 技术变迁与电子政务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二、电子政务的兴起三、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第二节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概念界定一、行政立法的概念辨析二、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概念与性质第三节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产生背景一、行政立法的信息需求二、公众参与的渐受重视三、行政立法的控制必要性第二章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发展现状**节 行政立法的历史发展一、行政手段的多样化二、行政立法的兴起三、行政立法程序的逐渐僵化第二节 美国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发展历程一、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出现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三、技术和制度上的挑战第三节 我国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发展历程一、行政立法的发展动向二、国家层面的电子化立法实践三、地方层面的电子化立法实践四、政策和法律基础 第三章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应用**节 信息技术在行政立法程序中的应用一、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二、行政立法程序的电子化塑造第二节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革新潜力一、信息技术的互动性潜力二、革新:新的工具的应用三、方法论上的适应第三节 信息技术对行政立法程序的冲击一、行政立法程序的目标追求二、信息技术对程序目标的冲击三、信息技术与行政立法程序之间的协调 第四章 电子化行政立法涉及的法律争议与限制因素**节 法律上的争议一、需要一个2.0版本的《行政程序法》吗二、群发邮件的处理三、电子评论的容许性第二节 实施中的限制因素一、不平等接近二、隐私保护三、技术因素四、过度参与 第五章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评估**节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评估体系一、电子政务的评估准则二、电子化行政立法的评估标准三、电子化行政立法的评估方式第二节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影响一、对行政机关的影响二、对议会的影响三、对法院的影响四、对公众参与的影响第三节 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未来发展一、目前的评估结果二、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语参考文献一、中文文献二、英文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曾娜
曾娜,云南景洪人。先后在云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行政程序的正当性判断标准研究》(2014)。近期主要致力于电子政务、环境规制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