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础理论四易口诀

包邮中医基础理论四易口诀

¥21.0 (8.4折) ?
1星价 ¥21.0
2星价¥21.0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79456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33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06794565 ; 978-7-5067-9456-5

本书特色

《中医基础理论四易歌诀》配合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以成都中医学院函授教材为初编,以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作为改编,以第九版中医高等教材定稿),将中医基础理论按考试和临床的要求的内容编成口诀,采用口诀与注释相结合的形式编成。本书口诀紧扣教材,便于读者记忆、理解,对考试和临床实践均有帮助。适合教学之需、自学之需、考试之需与临床之需,易学、易记、易考、易用,故名《中医基础理论四易歌诀》,解决了知识过手问题,使中医药院校学生、临床中医师、中药师及中西医结合医师学习中医知识变得易懂而好学了。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四易歌诀》配合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以成都中医学院函授教材为初编,以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作为改编,以第九版中医高等教材定稿),将中医基础理论按考试和临床的要求的内容编成口诀,采用口诀与注释相结合的形式编成。本书口诀紧扣教材,便于读者记忆、理解,对考试和临床实践均有帮助。适合教学之需、自学之需、考试之需与临床之需,易学、易记、易考、易用,故名《中医基础理论四易歌诀》,解决了知识过手问题,使中医药院校学生、临床中医师、中药师及中西医结合医师学习中医知识变得易懂而好学了。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中医学中重要典籍 四、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观 六、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辩证观 七、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学说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五、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概述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 **节 精与神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血液的生成、功能及运行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第六节 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章 藏象 **节 藏象学说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与作用 五、中医学中的人体的特殊名称 第二节 五脏及六腑 一、心、心包及小肠的生理功能 二、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 三、脾与胃的生理功能 四、肝与胆的生理功能 五、肾与膀胱的生理功能 六、三焦的生理功能 七、女子胞(子宫) 八、脑 九、水谷精微的消化与吸收 十、水液代谢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 一、经络学说(概念、功用、临床应用)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十二经脉的组成、名称和表里络属关系 四、十二经脉的走行交接规律 五、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六、手足阴阳十二经络走向规律 七、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八、十二经脉循行部位 九、冲带维跷脉 十、奇经八脉 十一、十二经别 十二、十二经筋 十三、十二皮部第五章 体质学说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二、体质特性 三、体质的生理基础 四、体质的影响因素 五、体质的分类 六、体质学说的应用第六章 病因 一、六淫致病的特点 二、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的区别 第二节 疠气 第三节 七情致病的特点 第四节 饮食失宜 第五节 劳逸失度 第六节 病理产物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四、其他病因第七章 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三、发病类型 四、疾病复发的诱因第八章 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虚证和实证 三、阴阳辨证 四、阴阳失调 五、精气血的失常 六、寒从中生 七、湿浊内生 八、津伤化燥 九、火热内生 十、病机19条 十一、疾病传变第九章 防治原则 一、预防疾病 二、治则 三、治标与治本 四、扶正祛邪单合疗 五、调整阴阳 六、调精 七、调气 八、调血 九、调津液 十、调理精气血津液附:西医学的心肺脾肝肾疾病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