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应力之光

应力之光

¥28.4 (3.2折) ?
00:00:00
1星价 ¥40.5
2星价¥40.5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83966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02839666 ; 978-7-5028-3966-6

内容简介

  《应力之光/震苑晚晴系列文化丛书·第五辑》共收录19篇地壳应力研究所退休老领导、老专家的文章,主要以回忆录形式记录了他们亲身经历的、真实的防震减灾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以及有鲜明特色的工作、生活、感悟等内容,其中****所长王树华,原党委书记张卫东等老领导回顾了地壳所地震队伍的组建、事业的起步、地震科研管理工作以及在李四光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等重要历史事件;欧阳祖熙、勾波、苏恺之、黄锡定等老一辈研究员们回顾了地壳应力研究所有突出代表性的地震前兆仪器研发过程以及在地震前兆观测方法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果;李方全、丁建民、祁英男等老专家详述了在地应力测量领域潜心工作、开拓创新的工作经历;刘光勋、江娃利、谢新生、王焕贞等老专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野外地质工作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还有王勇研究员对地震台站建设及地震预报工作的回顾,老专家马廷著对地震事业30年的感悟,老专家徐春荣对地震研究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工作的回顾,老党支部书记刘丽娟对组织地壳应力研究所退休老同志开展政治、生活情况的记述等。  《应力之光/震苑晚晴系列文化丛书·第五辑》还收录了王树华参加新疆地震预报试验场的地震预报研究、卞兆银亲历唐山大地震现场工作、王瑛参加北京地震地质会战等老同志亲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上重大事件的**手资料,很多老同志的文章中还不约而同地提及了包括李四光教授在内的老领导、老专家对地壳所工作的关怀指导等珍贵内容。这些老地震人的工作推动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至今对后人影响深远。

目录

地震征程二三事
关怀与缅怀
老前辈给我精神和力量
不懈努力不断攀登
感悟地震三十年(回忆1966-1995)
四十余载坚守锲而不舍攀登——逐梦地壳应力应变观测与研究
皇陵前的地震前哨站
我的探槽之旅
在唐山大地震的日子里
忆北京地震地质会战
齐心协力 艰苦创业——地壳应力研究所电算站创业纪实
走进阿尔金山——阿尔金山活动断裂野外调查散记
应力之路
昆仑山野外考察记
凌乱的足迹
青藏高原野外历险记
为数字化奋斗的回顾
我们一起走过
生活在第二起跑线上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自1970年开始,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不再过问地震地质大队的事。阔别了13年,这次重返大队,发现大队已向科研所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要变成堂堂正正的研究所,我过去从未想过。所以上任之初**反应就是,对这项崭新的从未做过的事,要一切从头来,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摸的结果是发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是生存问题。地震地质大队能否在北京长期存在下去,取决于两个问题:一是地皮,二是户口,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当时在北京*难办的事。这些问题虽不是重大科研问题的突破,然而问题的解决对大队的发展关系极大。之后,经过多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上级组织的支持,这些问题*终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为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发展问题。地震地质大队是经过长期野外实践锻炼的队伍,具有优良的作风和实干精神,也具有工作的实力与手段,在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探工程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但缺乏“坐而论道”的专家学者,缺乏必要的实验条件,所以缺乏知名度,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少,说白了就是工作做得不错,但拿不出高水平的文章,由此常常被人家瞧不起。进而在国家下达的地震科研任务方面经常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以1984年为例,地震地质大队全年的科研经费仅相当于某研究所的三分之一。所以在我上任之初,就发现许多科研人员申请不到项目,常年没有事干,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出路何在?靠吃“黄粮”,实践证明当时是行不通的。只能发挥自己之长,补自己之短,纵的走不通就走横的,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已有成功的事例。例如,曾为二滩电站、金川矿区的建设做出过贡献,受到好评,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在保证完成国家地震科研任务的前提下,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横向技术开发上,大有用武之地,仅1984年创经济效益就达15万元。因此我们确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既要更好地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为监测预报地震服务做好纵的方面工作,又要积极进行技术开发,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做好横的方面工作。我们的方针是“开发促进科研,科研指导开发”,两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通过5年不断的完善、充实、改革,我所在技术开发方面有了巨大发展。1987年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项目多达39项,创造经济效益多达196万元,超过国家下达的科研经费(当年科研经费151万元)。横向开发创造的经济效益大大地改善了科研工作条件,保证了当年计划的完成,有力地改善了职工生活,为继续扩大技术开发创造了条件,为更好地开门自主办所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后是彻底转型问题,将队变成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科研形势的发展,原来地震地质大队的名称、组织形式、工作方法等,早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急切需要脱胎换骨的彻底转型,将野外地质队变成堂堂正正的研究所。  关于改所的问题,早在1981年国家地震局就提出“可逐步过渡到以研究为主”,同时指出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地应力的分布变化和现今构造运动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地震预报”。按照国家地震局的指示精神,方向更明确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能胜任研究任务的科技力量,增加了必要的实验条件与技术装备,使某些领域和观测技术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队改所可谓水到渠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986年2月,国家地震局批准将地震地质大队正式改为地壳应力研究所,并确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构造运动和应力场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与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包括构造活动,构造应力,以及相应的测量技术与实验和理论研究。着重应用于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中的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任务的确定,为今后建设新型研究所指明了方向。  地震地质大队建立后,我是大队*后一任队长,又是改所后首任所长,建设新型研究所的重任,落在我们新一任领导的肩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所之初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出了成效:  **,所领导班子有所加强。改所之后,国家地震局曾着力加强研究所的新领导班子。除我与郭志涛同志之外,新聘任刚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进修回来的赵国光和具有丰富计划管理经验的徐明治为副所长,新的班子更体现了专业化领导。我们还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新的所长们有职有权,这有利于管理与领导,是富有活力的领导集体。  第二,疏通中间环节,逐步走向专业化。改所之后,大部分中层领导仍是行政人员,他们资格老,对革命有贡献,有的长期患病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为了增强中间环节的活力,我们结合实际,采取让一些同志提前离退休,一切待遇不变,这样他们也乐得其所。如此空下来的位置让年轻、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的人充任,从而实现中层领导人员专业化。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