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467608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04676085 ; 978-7-5046-7608-5
本书特色
振腹推拿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男各科疾病,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成为中医脏腑推拿领域的一个新兴流派。
内容简介
振腹推拿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于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经过三代人二十余年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以形气学说为基本理论、以“松振法”为代表手法、以“振腹”为主要操作形式的、独特的脏腑推拿疗法,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男各科疾病,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成为中医脏腑推拿领域的一个新兴流派。本书对振腹推拿的基本原理、基本手法、诊治方式和常见病症的治疗都做了详尽而系统的介绍,适合中医推拿医师、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阴阳五行与腹部乾坤
**节 天地一气
第二节 阴阳交感
第三节 阴阳化分
一、阴阳与四象
二、四象与五行
三、五行生克制化
四、关于六气
第四节 腹部乾坤
一、人身太极
二、腹部河图洛书
三、腹部五行及脏腑配属
四、腹部八卦
第2章 人体诸气的升降出入
**节 人身诸气皆本于一气
一、营卫之气
二、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第二节 元气由来
一、人体元气的生成
二、元气的充养
第三节 元气的阶梯转输
一、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
动力
二、人体气机升降
三、宗气是气血布达周身的主
动力
第四节 气化通道
一、三焦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
二、元气在三焦的运行方式
第3章 三焦是脏腑功能的整体
**节 部位三焦
一、三焦部位划分
二、三焦的脏腑分属
第二节 功能三焦
一、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通道
二、统合营卫气血的生成布散
第三节 气化三焦
一、三焦整体的升降出入
二、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
三、经络气机的升降出入
第4章 现代医学相关理论
**节 腹部解剖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二、腹壁结构
三、腹膜腔与腹腔脏器
第二节 腹脑学说
一、腹脑的发现
二、腹脑的组成
三、腹脑的功能
第三节 震动对人体的影响
第5章胸腹诊断
**节 胸腹部分区
第二节 望胸腹
一、望胸胁
二、望腹部
三、望脐
第三节 按胸腹
一、按诊姿势
二、按诊手法
三、按诊内容
第6章振腹推拿概论
**节 振腹疗法的基本思想,
一、振腹疗法之腹部观
二、振法之源流
三、振腹的思想来源
四、振腹推拿的诊治模式
第二节 振腹推拿特点
一、调气养形,形气相得
二、神机相守,形神并治
三、元气为本,以通为用
第三节 振腹推拿原理
一、调整阴阳,安和五脏
二、培补元气,扶正祛邪
三、调理中州,益气养血
四、调畅气机,开郁散结
五、交通心肾,水火既济
六、温阳散寒,活血通脉
七、通调三焦,升清降浊
八、调理冲任,温煦胞宫
第7章 经络与腧穴
**节 经络腧穴概述
一、骨度折量法
二、解剖标志法
第二节 经络的循行分布规律
一、经脉在胸腹内的分布
二、经络在体表的分布
三、经络的流注交会
四、气街与四海
第三节 循行于腹部的经络”
一、任脉
二、足少阴肾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足厥阴肝经
六、足少阳胆经
七、冲脉
八、带脉
九、阴维脉
十、阴跷脉
第四节 循行于背部的经络,
一、督脉
二、足太阳膀胱经
三、联络脊柱的经络经筋
四、联络脊柱的奇经八脉
五、与脊柱相关的经筋
第五节 振腹推拿的主要穴位
一、神阙穴
二、关元穴
三、气海穴
四、天枢穴
五、中脘穴
六、膻中穴
七、中府穴
第六节 振腹推拿的选配穴原则
中篇振腹推拿手法
第8章 振腹推拿常用技法
**节 振法
一、振法的特点与操作要点”
二、振法的腹部操作
第二节 腹部常用手法
一、探腹法
二、通任脉法
三、分胸腹阴阳
四、揉腹法
五、摩胸腹法
六、通腑法
七、运腹法
八、拿揉中府、云门
九、揉膻中
十、梳两胁
十一、揉章门、期门
十二、推胰区
十三、推全腹
十四、拿腹
第三节 背部常用手法
一、拿肩井
二、通督脉
三、分推背部
四、掌揉背部
五、捏脊
六、直推背部
第四节 常用手法
一、一指禅推法
二、攘法
三、揉法
四、按法
五、点法
六、拨法
七、拿法
八、推法
九、擦法
十、抹法
第五节 振腹推拿的操作常规
一、背部操作
二、胸腹部操作
三、四肢部操作
第六节 振腹推拿的适应证与禁
忌证
一、振腹推拿的适应证
二、振腹推拿的禁忌证
三、振腹推拿操作的注意事项
第9章 内科病症
头痛
眩晕
咳嗽
哮喘
心悸
胸痹
一、冠心病心绞痛时的紧急处理
二、冠心病缓解期的治疗
失眠
糖尿病
胃脘痛
痞满
胃轻瘫综合征
胃下垂
呕吐
呃逆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泄泻
便秘
郁病
耳聋、耳鸣
尿失禁
第10章 外科男科病症
慢性胆囊炎
阳痿
早泄
遗精
男性不育症
慢性前列腺炎
第11章 妇科病症
月经不调
闭经
痛经
经断前后诸症
卵巢功能早衰
不孕症
乳腺增生
产后身痛
黄褐斑
第12章 其他病症
肥胖症
肩周炎
腰痛
空调病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咽炎
脂肪肝
参考文献
节选
在中医的脏腑系统中,三焦可以说是一个另类,历代医家对三焦实质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总的来讲,不外有形与无形的争论。而中医所言之脏腑,本身就不完全是实体器官,是根据 脏腑各项生理功能并结合气机升降、五行生克制化,并通过经络沟通内外的生命系统。三焦 和中医的经络一样,目虽不见,但确实客观存在。三焦包罗人体各个脏腑,统领脏腑之气化, 气机之升降,水谷之运化,营卫之终始,是脏腑各项功能的高度系统化,是对中医以五脏为 中心的脏象系统的高度概括。此即《中藏经》所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 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 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有其独特的经络循行,而上、中、下三焦的功能,则由所主脏腑 在三焦的支持下来完成。各脏腑或升或降,或入或出,都是以三焦为场所、为通道、为别 使进行的。三焦经起于环指末节的关冲,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止于眉梢的丝竹空,与 足少阳胆经相通 ;与手太阳小肠经交于秉风、听宫、颧髎(手太阳经穴)、角孙、耳和髎 ; 与足少阳胆经相交于瞳子髎、上关、颔厌、悬厘、肩井、翳风、角孙、耳和髎(足少阳经 穴);与督脉交会于大椎 ;与阳维脉通于外关、天髎 ;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三 焦之脉气通过这些交会穴流转于诸阳经之间,六腑阳经均通过各自的原穴与三焦之气互通, 共同保持一气相贯的关系。三焦之气,非只与阳经相通,与各阴经间亦有真气出入流输,而 以五输穴为主,称原穴。所以,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其气来源于水谷精气,化源于肾间动气, 输布全身,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关系着各脏腑的升降出入。
所以,脏腑若无三焦为基础,各脏腑之间就各自为战,也就无法正常完成自身功能。 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心肺若无上焦,何以宗主营卫;脾胃若无中焦,何以腐熟水谷; 肝肾若无下焦,何以疏决津液。”所以,三焦是五脏六腑之居所,是脏腑气化的场所 ;为元 气之别使,是五脏六腑气机升降通路 ;是人体运化水谷,运行水液的通道 ;是营卫气血运行 之终始,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居处三焦的各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切配合而完 成的。
作者简介
付国兵,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推拿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传统医学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市中青年名中医。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推拿大家臧福科教授,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及专著十余部。临床擅长通过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各类骨伤科疾病,运用振腹疗法治疗内、外、妇、男科相关疾病。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小儿推拿秘旨
¥3.3¥9.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6.7¥39.8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1.8¥59.0 -
中医诊断全书
¥17.7¥59.0 -
本草纲目
¥24.3¥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5¥5.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2.4¥4.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3.7¥38.0 -
针灸大成
¥24.1¥65.0 -
(一八三五-一九三五)-博济医院百年
¥22.4¥70.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7.4¥58.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脉因证治
¥7.8¥13.0 -
常见急救常识图解
¥2.4¥4.0 -
千金方
¥9.6¥32.0 -
格致余论
¥3.0¥6.0 -
针灸甲乙经
¥13.7¥45.8 -
肘后备急方
¥2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