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2110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3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569211047 ; 978-7-5692-1104-7

本书特色

阿尔贝·加缪著的这本《**人(精)》是一部寻根小说,加缪用他那双热情而冷漠,敏锐而真挚,幸福而痛苦的眼睛在文中探寻他的家庭史,也探寻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史。 它忠实地再现了加缪对人性、人的生存、人的内心体验和人生意义进行探索的心路历程。我们能够从中认识加缪及其家庭所经历的贫穷,洞察加缪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找到加缪的创作源泉,并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加缪个人情感的流露,了解他如何将其特有的政治、道德观念与个人经历、自我处境以及内心痛苦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不仅是加缪对他那贫穷而温馨、笼罩着神秘阳光的童年生活,对他所爱的和爱他的人的追忆,也是对本世纪上半叶社会状况的回顾与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生长于阿尔及利亚贫民窟雅克科尔梅里,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功成名就,他应母亲之命寻找父亲的坟墓,但对自己的父亲一无所知。他走访了曾经与父亲有过接触的人,然而谁也不可能给他提供完整的信息,父亲早已被遗忘。在这次寻根过程中,他找回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童年生活的艰辛与欢乐如一幕幕影像扑面而来。雅克终于明白,那片曾滋养自己的土地,那土地上的人们,因为贫困,终将湮没在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无名无姓之中。

目录

原著编者按
**部 寻父
第二部 儿子或**人
附录
活页
**人(笔记与提纲)
两封书信
加缪的自我解码
加缪生平与创作年表
展开全部

节选

  《**人/读经典》:  大篷车行驶在碎石路上。暮色沉沉,厚重的大块乌云朝东方飞驰。三天前,大西洋上空乌云密布,就等待刮来西风,这才开始蠕动,起初缓慢地翻滚,继而流徙的速度越来越快,飞越秋季粼光闪闪的海面,径直冲向大陆,经过摩洛哥山脊割成长条云,到阿尔及利亚高原上空,复又聚合成云团,现在邻近突尼斯边境,势欲抵达第勒尼安海,而后消隐。在这类似无比巨大的岛屿上空,乌云狂奔了数千公里之后,势头尽失,有的云团已经化作大颗的雨滴,稀稀落落,噼里啪啦,开始敲打着四个乘客头上的帆布车篷。这类似岛屿的大陆,北面有流动的海洋守卫,南面则护拥着沙海凝固的波涛,而沙海波涛流经这片大地的速度,并不比这里帝国和种族的进程快多少。  道路倒还清晰,只是路面不太板实,大篷车轧上去,就发出吱吱咯咯的声响。铁轮箍下或者马蹄下,时而进出火星,一颗燧石便打在车板上,或者相反,扑哧一声,轧进土质松软的辙沟里。两匹驾车的小马奔跑的速度倒很均匀,少有失蹄,挺着胸脯,用力拉着装有家具的沉重大板车,步调虽然不一致,却一刻不停地将道路抛向身后。时而有一匹马打起响鼻,步伐就乱了。于是,阿拉伯人车老板一抖马背上的用旧的缰绳,发出啪啪声响,那马精神抖擞,又恢复了节奏。  坐在前排长凳上,挨着车老板的那个男子是法国人,三十来岁,脸上不露声色,目光注视着在下面摆动的两匹马的后臀。他腰身粗壮,人很敦实,长瓜脸,方方的额头很高,下颌骨坚毅有力,眼睛非常清亮。他穿着过了季的人字斜纹布上衣,三粒扣子按照时尚一直扣到领口,头发理得很短,戴一顶轻便鸭舌帽。雨水在车篷上开始流淌时,他便转身冲车里高声问道:“没事儿吧?”是向坐在第二张长凳上的一位妇女问的。那女子卡在**张长凳和一大堆旧箱子和旧家具之间,衣着颇为寒酸,但是裹着一条粗羊毛的大披肩,她浅浅地冲他微笑,连声说“是啊,是啊”,还微微做手势表示歉意。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依偎着她睡觉。她五官端正,面相温和,波浪式的黑发不失为西班牙女子,鼻子纤巧而挺直,栗色的眼睛美丽而热情。不过,此时,她脸上有某种神色能打动人。那不单纯是疲惫或类似的什么暂时罩在脸上的一种面具,不是的,倒像是走神儿,略微分心的样子,如同某些纯正无邪的人一贯的神态,而此刻她那张美丽的脸上正暗暗流露出来。她那眼神惊人的和善,时而也掺进一抹转瞬即逝的无名恐惧。她用因劳作而变得粗糙、骨节有点肿大的手掌,轻轻拍着丈夫的脊背,说道:“没事儿,没事儿。”随即,她收敛笑容,注视车篷下水洼已经开始闪光的道路。  男人扭头问阿拉伯人:“还远吗?”阿拉伯人一脸静穆,脑袋用黄细绳扎着缠头巾,膀大腰圆,穿一条肥大的半短长裤,在腿肚上方系紧裤脚,他那两撇大白胡子下的嘴咧开笑笑,回答说:“再走八公里,你就到了。”男人又转过头去,没有含笑,却关切地瞧他的妻子。女人的目光还一直盯着道路。“把缰绳给我吧。”男人说道。“行啊。”阿拉伯人答应,他交出缰绳。男人从上面跨过去,阿拉伯老人从下面钻过来,二人换了座位。男人抖了两下缰绳,就驾驭了两匹马,马儿又奔跑起来,拉直了套绳。“你识马性?”阿拉伯人问道。“是啊。”男人回答简单干脆,依然没有笑容。  天光暗下来,夜色骤然降临。阿拉伯人从他左侧锁横头摘下方形灯笼,转向车内,划了好几根粗头火柴,才算点着灯笼里的蜡烛,再挂回原处。现在落下霏霏细雨,雨丝在微弱的灯光中闪亮,而淅沥之声则充塞了周围漆黑的天地。大篷车时而驶经荆丛、矮树丛,被灯光模糊地照见几秒钟。不过,其余的时间,马车行驶在黑暗中更显空旷的荒野。唯有烧荒的气味,或者突然袭来的浓烈的粪肥味儿,才让人意识到此时沿着耕地行驶。女人在赶车的人身后说话,他稍微勒住缰绳,身子往后仰。“连个人影儿也不见。”妻子重复道。“你害怕啦?”男人又重复一遍,“怎么会呢?”不过这回是叫嚷起来。“不,不,跟你一块儿不怕。”可是,她总还流露出不安的神色。“你不舒服吗?”男人问道。“有点儿。”男人便催马快行,于是,车轮轧辙沟,八只铁蹄踏路的巨大声响,重又充斥沉沉黑夜。  这是1913年秋季的一天夜晚。这一家人乘三等车厢,坐了一天一夜的硬座,从阿尔及尔到达波尼火车站,两小时前又乘马车赶路。他们在火车站找到这辆大篷车,这个阿拉伯人正等候着,要把他们拉到二十公里远,送到一座小村庄附近这个男人要经营的垦地。往车上装箱子和其他物品,费了好多功夫,路又不好走,也耽误了不少时间。阿拉伯人似乎看出旅伴有些不安,就对他说:“不必害怕。这里没有强盗。”“强盗哪儿都有,”男人说道,“不过,我这儿有家伙。”说着,他拍了拍右边的口袋。“你说得对,”阿拉伯人接口道,“总是有些疯子。”这时,女人叫她丈夫:“亨利,不大好受。”男人咒了一句,又催促一下两匹马,他说道:“说话就到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瞧了瞧妻子。“还难受吗?”她冲男人微微一笑,样子却很怪,有点心不在焉,却看不出难受来。“嗯,特别难受。”丈夫仍然关切地注视她。于是,她重又表示歉意。“没什么。也许是坐火车的缘故。”“瞧啊,”阿拉伯人说,“村子。”的确望见了,在路的左侧,再往前一点儿,索尔弗里诺村,雨中映现朦胧的灯光。“你得走右边那条路。”阿拉伯人说道。  ……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 译者简介 李玉民,首都师范大学外院教授。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二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约有一千五百万字。主要译作小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剑客》《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戏剧有《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等;诗歌有《艾吕雅诗选》《阿波利奈尔诗选》《烧酒与爱情》等六种。此外,编选并翻译《缪塞精选集》《阿波利奈尔精选集》《纪德精选集》;主编《纪德文集》(五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十卷)。在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他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