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强化虚拟社会管理与健全网络立法研究

强化虚拟社会管理与健全网络立法研究

1星价 ¥38.0 (5.5折)
2星价¥38.0 定价¥6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37570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73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09375709 ; 978-7-5093-7570-9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讨论。总体而言,本书在审视网络虚拟社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明确虚拟社会管理与网络立法的基本关系,在系统分析域外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的发展脉络、基本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制度问题的根源,提出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建构的整体构想,并从法律角度对网络虚拟主体管理制度完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虚拟社会网络舆论监测法律规则构建、虚拟社会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制度完善等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2012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青年项目“强化虚拟社会管理与健全网络立法研究”的主要成果。

目录

  **章 虚拟社会管理与网络立法:基础理论的分析1**节 何谓虚拟社会4一、虚拟社会:概念的厘清4二、虚拟社会特征:比较的视角8第二节 我国虚拟社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3一、我国虚拟社会发展现状14二、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17第三节 虚拟社会管理与网络立法28一、虚拟社会管理为何需要网络立法28二、网络立法对虚拟社会秩序的正式控制31第二章 域外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发展脉络、基本特点与趋势37**节 域外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基本模式与法律建构40一、美国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40二、欧盟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54三、韩国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65四、日本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71第二节 域外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特点分析76一、历史积淀同源与理论基础多元76二、立法保障先行与体系建设完善80三、立法模式多样与法律原则趋同84四、网络安全战略化与国家权力扩张性86五、整体均衡发展与立法数量庞大88第三节 当代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发展:动态与趋势90一、国际合作日益全面90二、政府权力不断扩张94三、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体系日益庞大96第三章 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制度的反思与重构103**节 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变迁轨迹及其特点106一、萌芽初创阶段(1986—1993年)108二、推进发展阶段(1994—1999年)111三、积极管制阶段(2000—2004年)116四、全面调整阶段(2005年至今)123第二节 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存在问题的根源:从观念到法律之检讨129一、观念的滞后与偏差130二、管理机制的错位与不足136三、网络立法的缺陷与瑕疵141第三节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之基本建构159一、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之价值取向160二、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之基本原则165三、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之模式选择173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法律制度的整体设计:一个初步构想180第四章 网络虚拟主体管理制度完善:基于实名制的法律分析197**节 网络虚拟主体管理制度:必要性角度的解析199一、网络虚拟主体的理论分析199二、完善网络虚拟主体管理制度的正当性203第二节 虚拟主体管理制度的实践:网络实名制的演进与反思205一、网络实名制的理性溯源与经验借鉴206二、我国网络实名制的推进:路径与特点210三、我国网络实名制推进:理论争鸣与实践反思216第三节 我国虚拟主体管理法律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224一、推行网络实名制矛盾的消解224二、网络实名制的基本规则设计227第五章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基于虚拟社会治理视角分析231**节 我国的网络犯罪立法:阶段性特点的分析234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制度设计阶段235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法保护阶段237三、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全面化阶段239第二节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价值取向的选择248一、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工具性价值:自由与秩序250二、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目的性价值:促进社会进步254第三节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257一、*后手段原则258二、利益平衡原则259三、国际合作原则260四、鼓励技术发展与监管并重原则261第四节 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发展展望262一、立法模式的选择与衔接262二、我国网络犯罪“整体立法”的思路分析265三、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基本规则修改分析267第六章 虚拟社会网络舆论监测:法律分析与规则建构273**节 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对可能质疑的初步回应276一、网络舆论是否需要监测276二、网络舆论监测是否对言论自由构成威胁279三、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限度282第二节 我国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路径选择286第三节 我国完善网络舆论监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293一、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原则293二、政府主导推进原则295三、管控*小化原则295四、程序正义原则296五、事先通知与事后惩治原则297第四节 我国网络舆论监测:法律框架与相关制度构建298一、我国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框架298二、我国网络舆论监测的核心法律制度构建302第七章 虚拟社会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战略导向与制度完善307**节 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导向:理论与发展309一、网络空间安全基本理论309二、伦敦进程311三、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317四、我国网络空间战略导向322第二节 域外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制度设计:以美、德为例326一、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326二、德国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332第三节 网络空间安全的实现:我国的策略335一、推进网络安全技术的标准化335二、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响应制度339三、明确网络安全责任342四、建设良性网络安全文化345附录:互联网法律法规汇总34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常健,男,1976年2月生,河南济源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经济法学、网络法学、金融法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八项,出版著作五部,曾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并有十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先后荣获“湖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