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督教地域适应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203177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20317726 ; 978-7-5203-1772-6
本书特色
该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解放前,基督教“本色化”、“本土化”是外国传教士的一种宣教策略,或者是中国信徒和教会寻求自立的目标诉求,互动双方是外国差会和包括基督教会在内的中国社会。解放后,基督教本土化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成为中国传道人员的宣教策略,以及信徒和教会寻求融入中国社会的目标诉求。所以,互动双方变成了中国教会与中国地方社会。在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互构中,表现为基督教适应地方社会的不同状态。宗教适应既是一种手段选择,表现为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表现为宗教与地方社会的融合程度。基督教适应不同的社会处境,表现为时代的继承与变迁、地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因此,书稿提出“基督教的地域适应”课题,选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个案,全面分析基督教在传播途径和融入当地社会中表现出的整体合一性以及时代、地域、民族的差异性,归纳基督教与边疆民族社会的互动关系模式。
内容简介
该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解放前,基督教“本色化”、“本土化”是外国传教士的一种宣教策略,或者是中国信徒和教会寻求自立的目标诉求,互动双方是外国差会和包括基督教会在内的中国社会。解放后,基督教本土化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成为中国传道人员的宣教策略,以及信徒和教会寻求融入中国社会的目标诉求。所以,互动双方变成了中国教会与中国地方社会。在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互构中,表现为基督教适应地方社会的不同状态。宗教适应既是一种手段选择,表现为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表现为宗教与地方社会的融合程度。基督教适应不同的社会处境,表现为时代的继承与变迁、地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因此,书稿提出“基督教的地域适应”课题,选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个案,全面分析基督教在传播途径和融入当地社会中表现出的整体合一性以及时代、地域、民族的差异性,归纳基督教与边疆民族社会的互动关系模式。
目录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基督教研究模式的转变
(二)基督教研究内容的多学科倾向
(三)理论述评
三 概念界定
(一)地域适应
(二)镶嵌
(三)边疆民族地区
(四)社会转型
四 理论架构
(一)社会融合与社会排斥
(二)边界理论
(三)理论架构
五 研究设计
(一)研究案例的选择
(二)资料收集方法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特色与难点
第二章 西双版纳社会发展和宗教关系变迁
一 西双版纳地理区位
(一)地理地貌
(二)行政区划沿革
二 传统社会状况和宗教关系
(一)传统时期社会状况
(二)传统时期宗教文化
(三)传统时期基督教的适应与融合
三 现代社会发展与宗教关系
(一)现代社会变迁
(二)现代时期宗教关系
四 小结
第三章 外来宣教的地域适应
一 社会服务事工
(一)服务项目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活出属灵生命”的团队成员
(三)“佛爷”成为基督徒
(四)适应地方社会关系
(五)慈善机构的基督教精神与地方社会
二 外地教会差传
(一)寻找生存空间
(二)与外地教会“交通”的桥梁
(三)地方教会的主体性与基督教的“普世性”
三 小结
第四章 一个地方教会的适应与发展
一 曼嘎新堂的建立
二 教会与传道人的相互适应
(一)坚守与包容:吸纳外来传道人
(二)传道人的成长和新老更替
(三)二次按立:“属灵”与“属世”“权柄”的张力
三 宗派传统的突破与调试:教会适应社会发展
(一)培训:教会正规化的途径
(二)长老会的突破一:敬拜赞美
(三)长老会的突破二:男女混坐
(四)长老会的突破三:“属灵”和“属世”权威的合一
(五)长老会的调试:神学思想的稳固
四 教会对外扩展
(一)傣族事工
(二)多民族事工
(三)福音事工模式化
五 教会的规范化运作
(一)组织架构和教牧人员
(二) 日常事工安排
六 小结
第五章 基督教与傣族社会的融合
一 教会与城镇傣族社区
(一)新时代曼嘎村的村寨界限
(二)村寨习俗的发展和多样化
(三)信仰恢复与变迁
(四)教会与村寨的关系
(五)教会自立
二 乡村基督教社区
(一)曼养村的边界
(二)恢复基督教信仰
(三)教会与村寨的关系
(四)教会“完全嵌入”村寨
三 教会与传统傣族社区
(一)曼邦村的边界
(二)因受排挤而信教
(三)因信教受排挤
(四)接纳的限度: 玉旺重新融入村寨生活
(五)聚会点“悬置”于村寨
四 小结
(一)村寨的边界
(二)教会与村寨关系
(三)基督教融入傣族社会的多样化形态
第六章 基督教与多个民族社区的融合
一 勐瑶教会
(一)教会突破民族村寨界限
(二) 教会内各民族信徒的合
(三)教会的发展
(四)教会的自立
二 教会与哈尼族社区
(一)哈尼族的社会融入
(二)基督教信仰的衰落与传统信仰的回归
(三)教会与村寨“脱嵌”
三 教会与瑶族社区
(一)村寨边界
(二)基督教在村寨内的排斥与融合
(三)教会并存“嵌入”村寨
四 教会与多民族杂居社区
(一)村寨边界
(二)基督徒遭遇的逼迫
(三)两种信仰的对抗
(四)基督教对村寨团结的影响
(五)聚会点强力“嵌入”村寨
五 教会与壮族社区
(一)村寨信仰空间的建构
(二)基督教在村寨内的排斥与融合
(三)教会“悬置”于村寨
六 小结
(一)村寨的边界
(二)教会与村寨的关系
(三)基督教与地方社会的多样性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一)基督教地域适应方式
(二)基督教地域适应状况
(三)基督教地域适应特性:主体性
二 讨论
附录一 线索人物简介
附录二 曼嘎村寨简介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简介
李守雷,男,汉族,1980年11月生,山东泰安人。2002年6月毕业于泰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年7月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多宗教和谐共处的社会学分析——以滇西北丙中洛地区为例》曾获云南民族大学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生组一等奖、第五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二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持省级课题和厅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省级课题3项。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9¥15.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5¥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5.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