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报·经济周刊》南开学者经济学文选

《大公报·经济周刊》南开学者经济学文选

1星价 ¥26.4 (6.6折)
2星价¥26.4 定价¥4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00548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32页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310054831 ; 978-7-310-05483-1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矛盾的经济世界、日本的经济果濒危机、美国银行风潮发生之经过及原因、我国银本位币制之实行、*近天津铜元跌价之原因及其影响、中国棉纺织业之危机等。

目录

本刊之旨趣
矛盾的经济世界
日本的经济果濒危机?
美国银行风潮发生之经过及原因
我国银本位币制之实行
*近天津铜元跌价之原因及其影响
中国棉纺织业之危机
中国银货进出口的解释
中东铁路问题
中国人寿保险事业
平均地权的解释
关于《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之商榷
今日中国的几个重要经济问题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
中日经济提携
中国通货管理几个重要问题之商榷
通货管理与中国经济前途
从法律上看币制新令
中国战时的经济问题
中国新工业之回顾与前瞻
生产救国?消费救国?
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出路
利用外资问题之过去与将来
中国合作事业推进机关之鸟瞰
近年我国之土地改革与土地整理
中国田赋之积弊及其整理
论吾国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之调整
官价外汇与补贴政策一一新外汇政策平议之
中国工业化的农业基础
通货膨胀与外汇政策
证券交易所投机与游资
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
管制金融应从根本着手
论改革币制
科学与资源——在南大五四纪念会讲演词
附录:《经济周刊》文章题录
展开全部

节选

  《南开大学校史丛书:《大公报·经济周刊》南开学者经济学文选》:  因经济能力对于现代战争的重要,经济准备已成为现代军事准备的一主要部分了。现代国家的平时经济组织在各种不同程度之下无不含有国防的意义。欧战前德国的铁路建筑、产业分配,甚至教育制度等,无不以军事为目标。现在著名的苏联五年及第二个五年经济计划亦公认为置重国防的计划。其他各国的军事经济准备之例举不胜举。这是关于政府方面的准备。至于人民对于战时的经济问题亦应有相当的认识与准备,庶几不临事仓慌,或不了解政府实施战时经济政策的意旨而竟出于反对,或其他阻碍以致减损作战的效率。故在战争将来而未来时,现代各国除政府应有缜密的经济计划外,在人民方面亦必聚精会神讨论战时的经济问题而作相当的准备。例如美国在将参加上次欧战时,各报纸杂志、学校、商会、银行公会等等团体机关,对于战时经济问题的探讨极感兴奋。现在假如翻开当时的报纸杂志一看,则关于战时经济的论文实美不胜收,盖战时的经济措施非独对于军事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而对于个人的利害亦有切身的影响。所以此项问题的探讨是一般公民所不能轻易放过的,此种讨论与宣传,对于政府方面自有相当的贡献,而对于民众方面亦有相当的心理准备,在将来实施上必能减去许多的阻力。当时参战各国,非独个人团体有战时经济的讨论,在各大学中且设有战争经济之学程。现在战云弥漫世界,我国政府的经济准备如何且勿过问,而民间的经济探讨实嫌忽略。坊间除适译东文的一二本不三不四为他人宣传的小册子如《战争与经济》及《日本国防经济》等外,论中国战时的经济文献,概付阙如。这十足表现国人思想的落后。在*近民族觉醒的青年运动中才有人稍稍注意到这个重要问题。作者在此拟把中国战时的重要经济问题,就一时感想之所及略提一提,借以引起一般的注意。  普通所谓战争经济者实包含四大部分:(一)战争的经济原因,(二)战争的经济影响,(三)战争的经济动员,(四)战争的经济复员。在战争的经济原因方面所讨论的有人口问题,国家为经济的单位问题,经济的帝国主义问题,及战争的企业价值问题等等。战争的经济影响则有战前的影响,战时的影响及战后的影响。战争的经济动员所包罗的范围很广,内有作战资源的研究,产业的统制,生产的推进,消费的节约,举凡工业、商业、交通、劳工等等统制问题都包含在内,而尤重要者厥为战时的理财问题。至于战争的经济复员则为战后的产业调整使恢复平时状态及战后的经济复兴等。  战时的经济问题通常是指战争的经济动员问题而言。这个问题与作战的效率*有关系,故*为人所注意。在讨论战时的经济问题时,**要先祛除一个普通的误解。一般人鉴于现代战费的浩大,以为战争需要巨额的金钱,没有巨额的金钱就不能作战。因此有人说,中国现在的中央税收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靠关税,百分之二十五以上靠盐税,百分之十五以上靠统税,中央的重要税收既坐在沿海,如果对外作战时沿海为敌人所封锁或占领,政府得不到金钱就无法作战了。这个见解是错误的。作战所需要的决不是金钱,而却是人力和物力。问题是在这里:**,中国有没有充裕的人力和物力可供作战;第二,如何支配这种可供作战的人力和物力。  历史上曾给我们不少的实例足以证明没有金钱可以作战,而没有人力和物力,或有而无法支配的则不能作战。法国大革命以后财政破烂不堪,拿破仑继之仍能对外作战。巴二轩各国金钱*缺但能接二连三地作战。无钱的南非洲婆耳人也能给与英帝国三长年的战争创痛。德国在大战之前,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搜集了一万万六千万马克的金货,以为此数足供战争的准备了。且看德国*后一年的战费平均每日要用四千零四十万金元,照平时的汇价合算一万万六千万马克的金钱不到两曰就要耗费完了。而德国*后的失败亦不是因金钱缺乏而失败,而却因人力、物力的耗竭而失败。中国有数万万元的现银,有人说集中起来可以作为战事的准备。诚然,二三万万或者至五六万万的现银,如果全数运往外国也可买到一大批军火,但假如国内的人力、物力不继,在大规模战争中实算不得什么。如果不运往外国,现银集中于战事亦一无所补。人力之外,战争所需要者是枪炮、子弹、飞机、军械、汽车、铁路、粮食、衣服以及制造这些东西的原材料与设备等等合称为物力。如果一个有作战技能的民族有这些物力再加上作战的决心,那就够了,用不着金钱。金钱不过是征取这些物力的中介,政府有现代的印刷机在手,自会想出方法在国内获得这种军需品。从前有人说:作战有三要件,**金钱,第二更多的金钱,第三还要多的金钱。这句话已失去了时代性。现在应该说:作战有三要件,人力之外,**物力,第二更多的物力,第三,还要多的物力。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