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变迁
读者评分
5分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变迁

1星价 ¥59.5 (7.0折)
2星价¥59.5 定价¥85.0
商品评论(1条)
201***(三星用户)

名家之作可勘读

名家之作可信服,扫尽前朝之误读。海外贸易源不断,方能成就名千古。(送打油诗一首)

2019-11-05 18:05:1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680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309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20306805 ; 978-7-5203-0680-5

内容简介

关于明朝前期的海上对外贸易管理法制,本书主要关注于海上朝贡贸易法律体系的建立,明朝的海上对外贸易被政府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使命,立法者精心设计了一套合法的朝贡贸易体系。当然,贯穿全书的还有一条主线,即明朝海上对外贸易管理执法机构的变迁。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正在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大量的内容涉及对外贸易管理及其法治建设,明朝的对外贸易管理法制是服务于那时“丝绸之路” 的法制,而且还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为今天的 “一带一路” 建设所借鉴。

目录

目  录

绪论 (1)

**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2)

一 相关立法背景研究 (3)

二 明朝海上朝贡贸易法律制度研究 (4)

三 明朝“海禁” 法令研究 (6)

四 明中后期海外贸易管理法制改革分析 (9)

五 明朝海上对外贸易管理执法机构研究 (10)

六 明朝海外贸易管理法律体系研究 (12)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二 研究内容 (15)

三 研究方法 (17)

**章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的立法背景 (20)

**节 明朝政府的外交环境 (20)

一 守备为上? 不征诸夷 (20)

二 笼络四夷? 怀柔远人 (23)

三 抵御外敌? 加强海防 (27)

第二节 明朝的经济与社会 (30)

一 农业商品化 (30)

二 手工业民营化 (34)

三 商业规模化 (38)

第三节 明朝的海上对外贸易思潮 (46)

一 明前期朝贡思想主导下的异议 (47)

 2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变迁

二 明中期开海与海禁之间的争论 (49)

三 明后期积极应对的开放贸易思潮 (55)

第二章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的法律渊源 (60)

**节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的立法主体 (60)

一 中央立法主体 (61)

二 地方立法主体 (61)

第二节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的中央立法 (61)

一 综合性法典 (62)

二 单行法规 (67)

第三节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的地方立法 (68)

一 立法题奏 (69)

二 文告与禁约 (69)

三 外贸协定 (70)

第三章 明前期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确立(洪武—宣德) (71)

**节 明朝海禁法令初现 (71)

一 洪武海禁法令 (71)

二 永乐海禁法令 (79)

三 洪熙至宣德的海禁法令 (82)

第二节 明前期的朝贡贸易法律制度 (85)

一 朝贡贸易合法地位的确立 (86)

二 明前期朝贡贸易法律制度的内容 (90)

三 明前期朝贡贸易法律制度的实施 (98)

第三节 明前期海上外贸管理执法机构的设置 (103)

一 中央执法机构 (104)

二 地方执法机构 (107)

三 明前期的市舶宦官 (112)

四 社会中介机构 (113)

第四章 明中叶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调整(正统—嘉靖) (115)

**节 海禁法令的高度加强 (115)

一 立法背景: 走私贸易与“嘉靖倭乱” (115)

二 法律内容 (118)

三 海禁法令加强后的实施效果 (124)

 

 目  录 3

第二节 明中期海外朝贡贸易的“弘治新例” (129)

一 立法背景: 朝贡贸易的衰退 (129)

二 “弘治新例” 的法律内容 (132)

三 “弘治新例” 的实施效果 (139)

第三节 地方立法的适度调适 (143)

一 广东税制改革 (144)

二 广州—澳门二元体制 (150)

第四节 明中期海上外贸管理执法机构的变化 (161)

一 中央执法机构 (161)

二 地方执法机构 (164)

三 明中期的市舶宦官 (171)

四 社会中介机构 (175)

第五章 明后期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转型(隆庆—崇祯) (177)

**节 隆庆海澄月港的开海法令 (177)

一 立法背景: 海禁法令的地区性差异 (177)

二 “隆庆开海” 的法律内容 (179)

三 “隆庆开海” 的实施效果 (192)

第二节 广东海外贸易法制的革新 (195)

一 立法背景: 广州交易会的举办 (195)

二 “广东改制” 的法律内容 (196)

三 “广东改制” 的实施效果 (202)

第三节 澳门海外贸易法制的*终确立 (204)

一 立法背景: 西人东来与澳门争议 (204)

二 “澳门体制” 的法律内容 (212)

三 “澳门体制” 的实施效果 (220)

第四节 明后期海上外贸管理执法机构的调适 (224)

一 地方执法机构 (224)

二 中央税使 (233)

三 社会中介机构 (235)

第六章 制度的局限与变迁 (239)

**节 前朝旧事中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 (239)

一 唐时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确立 (239)

 4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变迁

二 宋时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完善 (248)

三 元时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发展 (257)

第二节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转变 (266)

一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特点 (266)

二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的作用 (276)

三 明中后期海上外贸管理法制调适的局限性 (279)

第三节 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283)

一 清朝海上外贸管理立法不断细化 (283)

二 清前期海上朝贡贸易法律地位的变化 (285)

三 清前期海禁法令的死灰复燃 (288)

四 澳门体制的延续 (289)

五 清朝海关的设置 (290)

结语 (294)

参考文献 (297)

后记 (308)__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晓波,浙江省杭州市人,1980年1月生。2002年获浙江大学法学学士,2005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硕士,2015年获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经济法。曾参与多项省厅级课题研究,并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专家意见在食品安全法制中的影响因素研究》、浙江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我国食品召回制度中监管主体及其权责的法律制度设计》等多项科研项目,在《法学杂志》、《教育发展研究》、《高教探索》等学术期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编写《经济法》、《外贸报检》教材2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