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清诗(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读者评分
5分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清诗(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1星价 ¥8.0 (3.2折)
2星价¥7.8 定价¥2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三星用户)

物有所值。

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故事里的文学经典丛书,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以故事带出诗词,适合儿童阅读。

2024-08-21 19:13:1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10459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7
  • 出版时间:2017-08-02
  • 条形码:9787311045975 ; 978-7-311-04597-5

本书特色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从明清两朝的众多词作之中,选取一些名家的经典之作,以故事为切入点,运用文学的笔法,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将“经典”介绍给读者。《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清诗》语言幽默风趣,追求寓教于乐。《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清诗》,语言幽默风趣,追求寓教于乐。

内容简介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清诗》是一本关于清诗及清诗故事的通俗类读物。分七个主题:“遗民悲歌,易代绝响”“无端文祸,起于萧墙”“乱世红颜,巾帼佳人”“奇人异士,怪事趣闻”“文坛名流,科场铩羽”“气真情真,意真趣真”“乾隆朝三大名臣”“笔花四照,侧帽风流”,以故事为切入点,通过一个个故事,粗线条地、通俗地将清诗故事介绍给读者。《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清诗》主要收录了杨廷枢、吴钟峦、钱谦益、柳如是、纳兰性德和纪晓岚等的故事和经典作品,以及关于对亡国情感的阐发,文人之间的交游酬唱等经典作品。

目录

遗民悲歌易代绝响
且共开颜倾浊酿,不须滴泪忆当年
——林茂之的万历铜钱
任他霹雳眉间过,谈笑依然不转晴
——钱邦芑剃头拒官
谁无生死终难避,各有行藏两不如
——阎尔梅《答陈百史》
正气千秋应不散,于今重复有斯人
——杨廷枢绝命诗
凤凰不来兮我心悲,抱琴而死兮当告谁
——狂人邝露抱琴亡
只因同志催程急,故遣临行火浣衣
——吴钟峦绝命诗
旧时日月湖边路,诗酒于焉不再逢
——黄宗羲写诗悼亡友
人生何用读五车,但须一识忠孝旨
——甄山士自埋绝食
八千子弟封侯去。唯有虞兮不负心
——贫狂杜浚讽降臣
西京甲观论新乐,南国丁年说故侯
——新乐小侯刘文熠
身贱心难诎,名传义益高
——有气节的平凡人
越王自爱看歌舞,不信西施肯献吴
——西施山戏占
冤死不必悲,所悲在国事
——方其义怒讽弘光帝
偶闻乡语便成悲,穷海田园忆昔时
——《人自故园来凄然相对而作》

无端文祸起于萧墙
胡儿尽向琵琶醉,不识弦中是汉音
——冯舒自大招祸端
一代文童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
——庄氏史狱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一个穷书生引发的文字狱案

乱世红颜巾帼佳人
美人小金山麓住,寒芒夜湿寒窗雾
——李成栋反清为红颜
长秋手持黄纸檄,才人诏选填宫掖
——宁德公主之谜
利刃怀满身,欲切奴为脯
——王妃骗清兵葬夫
曾唱阳关洒热泪,苏州寂寞好还乡
——冒襄与小宛的凄婉爱情
尝得聘钱过二万,哪堪重论绛纱灯
——寇白门一诺万金
榜枝歌阑仍秉烛,始知今日是同舟
——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爱情故事

奇人异士怪事趣闻
与君化作鸳鸯鸟,岳水吴山祗共飞
——妻子化鹤唤夫归
望帝思君君未归,啼尽赣江寒食雨
——彭孙贻千里寻父
南渡三疑案
——《假亲王》《假后》《假太子》
似士不游庠,似农曾读书
——卖米诗人周青士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刑场作诗意双关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金农巧对解入围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王家
——崇信佛教的顺治
一片一片又一片
——乾隆皇帝吟雪诗
一江明月一江秋
——十个“一”的七绝诗
等闲不敢开窗看,恐被风吹入太湖
——塾师作诗讽主子
借问东邻肖西子,何如秀才学王轩
——痴人秀才寻西施
文坛名流科场铩羽
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李渔种树题诗
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
——蒲松龄艰辛的科考路

气真情真意真趣真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
——拟把疏狂图一醉
才高涌出笔花春,韵自天然句自新
——风流班首袁子才
乾隆朝三大名臣
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
——幽默学士纪晓岚
归时昏眼如经见,竹马斑衣总断肠
——多面孔的和坤
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
——刘墉“罗锅”称号的由来
笔花四照侧帽风流
一生一世一双人
——纳兰性德的一世两情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龚自珍与西林春的绯闻风波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清诗》:    清初诗文家阎尔梅(1603—1662年),字用卿,号古古,因生而耳长大,色于面,所以又号白耷山人。他为人清高,从不轻易与人交游,对陈百史却是青眼有加。而且阎尔梅认识陈百史时,陈还只是一个落魄书生。  一次阎尔梅外出游历,回来的路上恰遇大雪封山,只好暂住在山林间一所破败的小寺庙里。一夜寒风呼啸,第二天天还未亮就听见院子里有塞塞搴搴的读书声,阎尔梅心想:这昏天暗地的怎么会有人起这么早读书呢?于是披衣出门,准备到院子里看个究竟。只见院角的一株老梅树上挂着一盏酥油灯,一个青袍书生正举着一本书站在冰天雪地之中,此人正是陈百史。  陈百史见有人出来,连忙拱手让礼,说道:“不知兄台也借住在此,扰了兄台好梦,还望见谅。”阎尔梅拱手回礼。交谈一番过后,得知陈百史本打算进京赶考,因路费一直没着落,不得已才困顿于此。在以后的几天里,两人就在这残破的小院中煮酒论诗,谈天说地,好不尽兴。当时阎尔梅已经是“复社”巨子,在文坛上小有名气,而陈百史只是个无名书生,可他并没有因为两个人身份上的差距显得拘谨不安。阎尔梅看这书生衣着朴素谈吐却不凡,待人接物进退有度,不卑不亢,不由心生好感。再看陈百史平时的诗文作品,更是赞赏有加。临别的时候,阎尔梅将身上所带的银子全都赠予陈百史做路费,并鼓励他说:“以您的才华。一定能高登巍科。”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