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30.4 (4.1折) ?
1星价 ¥60.8
2星价¥60.8 定价¥7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140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17-10-01
  • 条形码:9787520314077 ; 978-7-5203-1407-7

本书特色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元杂剧中*早、*为重要的元杂剧剧本集,其面貌也*接近元杂剧的真实情况。《元刊杂剧三十种》在戏曲创作史、演出史、出版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明刻元杂剧、明抄元杂剧相比,显然更通俗、更清新活泼,因此,“通俗性”是《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一大特征,那么要想了解元刻杂剧通俗性的面貌,则需要对其通俗性的表现、原因及意义进行全方位研究。本书系统研究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刊刻、语言、科白、曲子、视角等五方面通俗性的细微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在通俗性上差异,*后深入探讨《元刊杂剧三十种》通俗性的原因以及研究通俗性的意义。通过研究,提出通俗性的核心是求新求异求变化,如此才能新鲜不腐,并从通俗性的角度,反思当下戏曲难以繁荣的原因之一是“高雅有余,俗性不足”,因此,戏曲改革要立足观众,应从戏曲的各个方面加入通俗化的因素,以期达到新的繁荣。

内容简介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元杂剧中*早、*为重要的元杂剧剧本集,其面貌也*接近元杂剧的真实情况,因此,《元刊杂剧三十种》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明刻元杂剧、明抄元杂剧相比,显然更通俗、更清新活泼,因此,“通俗性”是《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一大特征,那么要想了解元刻杂剧通俗性的面貌,则需要对其通俗性的表现、原因及意义进行全方位研究。本书系统研究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刊刻、语言、科白、曲子、视角等五方面通俗性的细微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在通俗性上差异;*后深入探讨《元刊杂剧三十种》通俗性的原因以及研究通俗性的意义。通过研究,提出通俗性的核心是求新求异求变化,如此才能新鲜不腐,并从通俗性的角度,反思当下戏曲难以繁荣的原因之一是“高雅有余,俗性不足”,因此,戏曲改革要立足观众,应从戏曲的各个方面加入通俗化的因素,以期达到新的繁荣。

目录

绪论 一 通俗性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综述 三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章 刊刻的通俗性 **节 刊刻形式的不规范 一 无牌记 二 缺文 三 墨丁与圈符 四 残字与漫漶 五 脱文与衍文 六 重文符号的运用 第二节 文字书写的不规范 一 错讹之字 二 采用新造字 三 采用古代生僻字 四 笔画繁多之字的随意代写 五 大量使用简体字 第二章 语言的通俗性 **节 方言俗词与方言俗音 一 吸收北方汉民族各地方言俗词 二 吸收少数民族词语 三 方言俗音的应用 第二节 通俗化的语气词 一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语气词及其来源 二 叹词(43个) 三 《元刊杂剧三十种》语气词的特点 四 《元刊杂剧三十种》出现大量语气词的原因 第三节 通俗化的摹状词 一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摹状词及其特点 二 《元刊杂剧三十种》摹状词对后世的影响 小结 第四节 通俗化的衬字、儿化音、詈词、谑词谑语及俗语 一 衬字 二 儿化音 三 詈词 四 谑词谑语 五 俗语 第三章 科白的通俗性 **节 宾白的通俗性 一 宾白语言与句式的通俗化 二 宾白提示语的多样化 第二节 科介的通俗性 一 通俗化的动词 二 配角在科白中灵活而通俗化的表演 第四章 曲子的通俗性 **节 曲辞的通俗性 第二节 曲牌的来源与曲牌名称的通俗性 一 曲牌的来源 二 曲牌名称的通俗性 第三节 曲牌的灵活应用 一 “一曲百唱”与“一曲多变” 二 一曲入数调 三 子母调 四 对唐宋雅乐——大曲的改变与俗化 第五章 视角的通俗性——民间视角 **节 剧情的民间视角处理 一 枕边风视角 二 鬼神与梦境视角 三 戏谑视角 四 放诞不羁视角 五 个人英雄主义视角 六 多种视角综合运用 第二节 历史人物的民间解读 一 刘邦:无赖的形象 二 张飞:夸张的“猛”张飞与“莽”张飞 三 李白与霍光:被美化的完人 四 秦桧妻:被丑化的形象 第六章 《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的通俗性比较 **节 语言通俗性的比较 一 臧本将通俗化的词语改成浓厚的书面语 二 臧本删改通俗化的俗语 第二节 视角通俗性的比较 一 不同视角下对戏谑内容的处理 二 不同视角下对反君主思想的处理 三 不同视角下对君王缺点的处理 四 不同视角下对说教的处理 五 臧本对封建伦理的宣扬 第三节 曲子通俗性的比较 一 元本句首多用叹词 二 元本曲辞场面感强烈 三 元本特殊的唱腔 第七章 通俗性的原因及意义 **节 通俗性的原因 一 文学规律发展的必然 二 “杂剧”的本质决定了《元刊杂剧三十种》的通俗性 三 元代商业的需要 第二节 通俗性的意义 一 对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意义 二 对提高俗文学地位与审美趣味的意义 三 对新时代下戏曲市场繁荣的借鉴意义 结语 附表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改霞,女,山西河津人,1978年4月生,艺术学博士。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戏剧戏曲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山西省2016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尔雅》中的古语词在晋南方言中的遗存”项目。并在《戏剧》、《中华戏曲》、《文化遗产》、《南大戏剧论丛》、《语言文字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