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文化资源与乡村社会治理-以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为例

地方文化资源与乡村社会治理-以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为例

1星价 ¥51.0 (7.5折)
2星价¥51.0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194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20119450 ; 978-7-5201-1945-0

本书特色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宏富,其社会治理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淀。现代社会治理与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只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从善借鉴,就会形成彼此承认、互相为用、共生其长的生态关系。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的公共权益的公平正义之回归过程,而治理的基点是对不同文化脉络的深入认知及其价值的遵循。本书将治理的理念、技术与文化资源结合分析,从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中探寻不同社会治理的切实路径。

内容简介

贵州清水江流域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其社会治理遵循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清水江流域社会的“三根支柱”——政教合一的鼓社、制定法律的议榔、司法审判的理老——整合并延续着社会的运转和发展,在包括情感、信任、道德、信仰、交往等方面形塑规范,发挥着“三位一体”的作用。村民自治制度与传统制度的融合提高了当地社会的自我管理水平,衍生出既现代又内生的治理方式。“五老理财”、“民主民生评议团”以及“民主民生监督员”等的诞生,均是该地区苗族在社会治理方面探索出来的制度创新。现代治理与传统地方文化之间并不必然成为一个矛盾体,只要两者互为主体,互相尊重和承认彼此,也会形成互相为用、共生共长的生态关系。当今乡村正经历着从“行政性整合”到“契约性整合”的过渡阶段,传统地方文化也势必会在社会治理上继续突出所长、展现自身优势。只有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乡土社会,人人都有基本的权利保障,才能真正使民族地区的乡民生活安宁、幸福。学术价值:重在探讨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地方文化资源与乡村权力运作模式与治理模式。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更好地解决民族地区的“乡村问题”,为建设一个“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创新点:采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区分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境,将口述历史与文献记录结合起来,既重视文献资料又注重民族学田野调查。乡村社会治理研究是一个要求多学科整合来解决的重大问题,涉及社会治理、民族文化、权力运作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开展多学科对话,如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才能深入剖析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权力及乡村治理问题。与同类研究比较:立于国家与乡村权力关系的基点,相较于国内外学者进行的中国基层治理研究,西南边疆地区乡村治理的研究著作相对较少。国内学者在关注对基层社会渗透的同时,也注意到乡土社会自身文化的延续力,地方精英往往也借助于地方文化资源来获取权力与地位。但大都忽视了权力本身与身俱来的文化属性,也正是这样的文化特质,权力及权力关系才有差异化、阶序化的具体表达。

目录

前 言/001
**章 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与地方政府/004
  **节 苗疆开辟与文化冲突/004
  第二节 苗族与晚清地方政府的长期磨合/008
  第三节 民国时期苗族与地方政府对话/013
  第四节 民国时期苗族“黔东事变”/017
  小 结/027
第二章 “地鬼”信仰的权威表征/028
  **节 龙塘苗寨/028
    一 居于龙塘的“人”/029
    二 聚于龙塘的“鬼”/030
  第二节 土地庙的等级/034
    一 历史记忆与家族地位/034
    二 家族与土地庙的等级认同/038
  第三节 村寨传统权威与现代权威的互动/046
    一 权力的更迭:对村寨资源的争夺/046
    二 家族势力的拘囿/052
    三 以庙为中心:两种权威的借用/057
  第四节 多元性权威的建立/061
  小 结/064
第三章 民间节日运作与权力博弈/065
  **节 施洞地区独木龙舟节/065
  第二节 龙舟节的传统性表达/067
    一 “龙”的神圣性建构/067
    二 家族血缘观念的强化/071
    三 村寨秩序的权力分配/076
  第三节 龙舟节的组织与管理/078
    一 多重权威的交织/078
    二 传统力量的消解/083
    三 竞渡中的冲突与纠纷/085
  第四节 龙舟节的现代性变迁/089
    一 龙舟竞渡的现代性/089
    二 现代观念下龙舟节的开展/090
  小 结/093
第四章 苗族婚姻中的权力关系/094
  **节 《仰阿莎》古歌/095
  第二节 游方/099
  第三节 婚姻选择/103
    一 婚姻圈/103
    二 姑舅婚/105
    三 巫蛊/111
  第四节 礼物/117
  第五节 婚姻纠纷与调解/122
    一 理老与传统婚制/123
    二 地方调解与婚姻关系/127
  第六节 现代语境下的婚俗变迁/132
    一 游方的没落/132
    二 婚姻圈的扩大/133
    三 婚姻法对传统婚姻的冲击/135
  小 结/137
第五章 民间仪式与村寨治理/138
  **节 大乌烧村寨口述史/139
  第二节 大乌烧村“鼓藏节”的由来及历史/143
  第三节 村寨权力秩序的打破/146
  第四节 村寨治理下的权力维度/150
    一 节日的组织与运作/150
    二 村寨权威人物/152
    三 调解与村规民约/155
  第五节 民间仪式与国家在场/160
    一 鼓藏节的国家话语/160
    二 传统权威与国家权威/164
  小 结/165
第六章 苗族村民自治与制度创新/169
  **节 苗族村民自治现状/169
  第二节 文化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互补与整合/177
    一 土地庙搬迁/177
    二 土地纠纷/179
    三 红阳寨修路/181
  第三节 村寨治理的制度创新/182
    一 “五老理财”/182
    二 民主评议与民主监督/188
    三 为村委“挂红”/190
  小 结/192
第七章 苗族文化资源与权力运作/194
参考文献/217
附 录/225
  第二章附录/225
  第三章附录/229
  第四章附录/231
  第五章附录/235
后 记/25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锋、靳志华、徐英迪。刘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1963年9月出生,贵州省施秉县马号乡金钟村中寨(xangs ghax)人。1978年毕业于施秉县师范,于双井中学任教。1981—1985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1988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2005年,考入云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民族调查通论》,《〈百苗图〉疏证》 《人类学的理论预设与建构》,社会科学出版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