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分
5分
5分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李克绍伤寒百问/李克绍医学全集(第2版)
1星价
¥15.0
(6.8折)
2星价¥15.0
定价¥22.0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商品评论(1条)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40058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2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21400588 ; 978-7-5214-0058-8
本书特色
《李克绍伤寒百问/李克绍医学全集》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克绍教授所著,为他多年从事中医工作的总结。 本书中引用历代中医文献有关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体会,文字通俗流畅,内容丰富实用。 本书既适合中医爱好者及初学者,又适合临床医生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克绍教授所著,为他多年从事中医工作的总结。书中引用历代中医文献有关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体会,文字通俗流畅,内容丰富实用。既适合中医爱好者及初学者,又适合临床医生参考阅读。
目录
一、 《伤寒论》所论的伤寒,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二、 怎样理解《伤寒论》中的邪与正?
三、 怎样理解《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涵义?
四、 表证是否就是太阳病?
五、 “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是什么意思?
六、 阳明中寒是不是太阴病?
七、 口苦咽干是否就是少阳病?
八、 霍乱是不是太阴病?
九、 合病和并病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叫作两感?
十、 条为什么不叫三阳合病,却叫阳明中风?
十一、葛根芩连汤证可不可以叫作“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
十二、条为什么不叫太少合病,而只说“伤寒六七日”?
十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是否太少合病或太少两感?
十四、48条的二阳并病,当以何方更发其汗?
十五、大青龙汤证,38条称“太阳中风”,39条称“伤寒”,是名词互用吗?
十六、 大青龙汤证,为什么还提出“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十七、 39条指出“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有什么意义?
十八、 27条既然说“不可发汗”,为什么还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十九、 34条有分为两段看的,也有认为本条都是葛根芩连汤证的,哪一种说法为是?
二十、 条的“复下之”,应是“复下利”,还是“复攻下”?
二十一、条的“不吐不下”,是未经吐下,还是自觉症状?
二十二、“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述证过于简单,能用大承气汤吗?
二十三、25条和26条,为什么脉象同而方剂不同?
二十四、52条和57条,为什么脉象同而方剂不同?
二十五、52条“脉浮而数者”,此浮数是否即浮紧的变词?
二十六、50条“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脉象有尺中独迟者否,何以说是“荣气不足”?
二十七、《伤寒论》中常分阴脉阳脉,阴阳是指部位,还是指轻按重按?
二十八、张仲景何不直接称为寸脉、尺脉,却称为阴脉、阳脉呢?
二十九、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而有的《中医基础学》却说“脉浮而迟为表寒”,哪一种说法为是?
三十、 “数则为虚”应怎样理解?
三十一、结胸证本有烦躁症状,为什么条说“烦躁者亦死”?
三十二、结胸证邪盛的烦躁和末期临死前的烦躁,除了出现的时间有早晚之别外,还有其他鉴别法吗?
三十三、如何鉴别条是结胸,而不是胃家实?
三十四、后世对结胸证有热结胸、水结胸、血结胸等的不同分类,在《伤寒论》中如何分法?
三十五、为什么同是“结胸”而脉象不同?
三十六、结胸、脏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十七、结胸证也能下利吗?
三十八、太阴病“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的病理如何,亦能给以病名否?
三十九、“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下之能不能成为气痞?
四十、 半夏泻心汤所治的心下痞硬,是寒热互结吗?
四十一、气痞为什么关脉浮,气痞有没有不因误下而成的?
四十二、气痞之兼表阳虚者,表未解者,都有恶寒证,如何区别和治疗?
四十三、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和脉微欲绝、里寒外热、下利清谷,都是阴盛格阳,脉象为什么不同?
四十四、“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是否还具有“腹满而吐,自利益甚”等症状?
四十五、小便不利,大便不实,这两个症状是不是根据“太阴病”三字作出的估计?
四十六、能用解表发汗法,如桂枝汤加味治腹泻吗?
四十七、小承气汤的主脉是滑而疾吗?
四十八、发热恶寒如疟状,和往来寒热有何不同?
四十九、15条“其气上冲”是什么样的症状,病理如何理解?
五十、 太阳病下之,有表未解者,怎样才算表未解?
五十一、小青龙证兼证之噎是什么样的症状?
五十二、服小青龙汤后出现渴,何以知是“寒去欲解”?
五十三、《内经-热论》阳明受病是身热而目痛,鼻干不得卧,《伤寒论》中为什么没有这样的阳明病,应怎样治疗?
五十四、栀子汤证的少气是否短气,为什么加甘草?
五十五、条,发热了,为什么说“无表里证”?
五十六、郁冒和战汗有何异同?
五十七、冒家出汗自愈,但少阴病下利时时自冒者死,二者有何不同?
五十八、条和66条为什么证同而方剂不同?
五十九、《伤寒论》中的腹胀满共有几种原因?
六十、 “汗出谵语者”,何以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六十一、条病人既然“大便难”、“身微热”,为什么又说“无表里证”?
六十二、背恶寒一证,见于附子汤证,也见于白虎加人参汤证,
为什么病理不同而症状相同?
六十三、太阳病误下后不同的结果有无内在联系?
六十四、衄家和亡血家发汗后的变证不同,是什么原因?
六十五、92条和条,都是表兼里寒,为什么治法不同?
六十六、92条以脉测证,还有下利清谷等症状,是这样的吗?
六十七、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反发热是“从阳部注于经”,附子汤证的骨节痛,是“从阴内注于骨”,是这样的吗?
六十八、消渴是厥阴病的特点,为什么又说“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六十九、条阴阳俱虚竭,为什么又说“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七十、 30条“夜半手足当温”,条“期之旦日夜半愈”。为什么都在夜半?
七十一、服桂枝汤后“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何以知是药后
之汗,而不是中风之汗?
七十二、桂枝汤内用芍药,是否为了敛汗?
七十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学者主张改“去桂”为“去芍”的,正确与否?
七十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去桂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吧?
七十五、小柴胡汤中为什么用人参,若不渴外有微热,为什么又去人参?
七十六、服去桂加白术汤后“其身如痹”,可能是附子量大中毒吧?
七十七、无汗不可用桂枝汤吗?
七十八、酒客病为什么不能用桂枝汤?
七十九、“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为什么?
八十、 92条“若不瘥”,如何解释?
八十一、为什么《伤寒论》之去桂加白术汤,比《金匮要略》中之同一方,分量加大一倍呢?
八十二、少阴病提纲为什么没有下利、厥冷等症状?
八十三、条的蓄血证,为什么表证仍在,就以抵当汤攻之?
八十四、条“阴阳气并竭,复加烧针,”亦有治法否?
八十五、条的火逆坏证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有把握否?
八十六、“四肢烦痛”为什么叫作太阴中风,怎样治疗?
八十七、条既然是阳明病,又心下硬满,为什么不可攻之?
八十八、大青龙汤是不是表里双解之剂?
八十九、栀子汤的禁例是“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可是条的“下利后更烦”,为什么仍用栀子汤呢?
九十、 张仲景不止一次地提示我们,表证兼里实,当先汗后下,可是90条又不强调先汗后下,岂不自相矛盾?
九十一、 是不是从理论上说,有可能由内之外,而从临床来说,则不易见到这样的病例?
九十二、 用先急后缓解释91条,更为简明易懂。你同意吗?
九十三、 研究和注解《伤寒论》的著作,在历代有代表性者,有哪几种?
九十四、 对后世有影响的《伤寒论》注家有哪几家?
九十五、 朱肱《南阳活人书》的特点是什么?
九十六、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九十七、 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有什么特点?
九十八、 张志聪的《伤寒论宗印》有什么特点?
九十九、 柯琴的《伤寒来苏集》有什么特点?
一百、 尤怡的《伤寒贯珠集》有什么特点?
一百零一、徐大椿的《伤寒类方》有什么特点?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脉因证治
¥4.8¥13.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3.6¥32.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45.8¥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常见急救常识图解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