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西部水电工程重大滑坡灾变演化及控制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西部水电工程重大滑坡灾变演化及控制技术

1星价 ¥89.7 (6.9折)
2星价¥89.7 定价¥13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0641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3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517064176 ; 978-7-5170-6417-6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依托西部复杂地质背景区水电工程重大滑坡案例,研究西部复杂地质环境区水电工程重大滑坡灾变演化及控制关键技术的系统性论著。全书总结了西部地区滑坡发育的类型及其典型特征;分析了西部地区多种不同变形破坏模式滑坡的灾变模式、演化特征,并评价其稳定性及失稳破坏后的涌浪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开展滑坡演化控制研究,建立滑坡模糊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应力场、渗流场、位移场、化学场、温度场等多场特征变量勘察与监测方法,构建起滑坡演化过程多场特征信息监测体系和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预报于一体的高精度无人实时监测预警平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依托西部复杂地质背景区水电工程重大滑坡案例,研究西部复杂地质环境区水电工程重大滑坡灾变演化及控制关键技术的系统性论著。全书总结了西部地区滑坡发育的类型及其典型特征;分析了西部地区多种不同变形破坏模式滑坡的灾变模式、演化特征,并评价其稳定性及失稳破坏后的涌浪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开展滑坡演化控制研究,建立滑坡模糊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应力场、渗流场、位移场、化学场、温度场等多场特征变量勘察与监测方法,构建起滑坡演化过程多场特征信息监测体系和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预报于一体的高精度无人实时监测预警平台。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西部水电开发概况 1.2 西部水电工程特点 1.2.1 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 1.2.2 复杂的地层岩性 1.2.3 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以及高地应力和高地震烈度 1.2.4 复杂的物理地质现象和风化卸荷特征 1.2.5 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 1.3 滑坡研究现状 1.3.1 滑坡时空发育规律研究 1.3.2 滑坡影响因素研究 1.3.3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1.3.4 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1.3.5 滑坡涌浪研究 1.3.6 滑坡防控技术 第2章 西部水电工程滑坡发育规律 2.1 区域地质环境 2.1.1 地形地貌 2.1.2 工程岩组类型及分布 2.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2.1.4 地质营力 2.1.5 水文地质条件 2.1.6 人类活动 2.2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2.2.1 地形因素 2.2.2 地质构造 2.2.3 滑体物质 2.2.4 坡体结构 2.2.5 水对滑坡的影响 2.3 滑坡发育分布规律 2.3.1 滑坡分布特征 2.3.2 滑坡发育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2.3.3 滑坡发育分布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2.3.4 滑坡发育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2.3.5 滑坡发育分布与岸坡结构的关系 2.3.6 滑坡发育分布与其他关系 第3章 西部水电工程重大滑坡类型及基本特性 3.1 研究重点及难点 3.2 滑坡分类 3.2.1 覆盖层滑坡 3.2.2 岩质滑坡 3.2.3 重大滑坡统计 3.3 典型类型滑坡特征 3.3.1 野猪塘滑坡 3.3.2 金厂坝滑坡 3.3.3 乱石岗滑坡 3.3.4 林达滑坡 3.3.5 唐古栋滑坡 3.3.6 大奔流滑坡 3.3.7 黄草坪滑坡 第4章 滑坡灾变变形滨化机制分析 4.1 推移式堆积滑坡 4.1.1 斜坡变形演化阶段 4.1.2 滑坡灾变模式 4.2 牵引式堆积滑坡 4.2.1 斜滑坡变形演化阶段 4.2.2 滑坡灾变模式 4.3 顺层岩质滑坡 4.3.1 斜坡变形演化阶段 4.3.2 滑坡灾变模式 4.3.3 滑坡灾变过程数值模拟 4.4 反倾岩质滑坡 4.4.1 斜坡变形演化阶段 4.4.2 滑坡灾变模式 4.4.3 滑坡灾变过程数值模拟 4.5 复合式滑坡 4.5.1 斜坡变形演化阶段 4.5.2 滑坡灾变模式 4.5.3 滑坡灾变过程数值模拟 4.6 溃屈式滑坡 4.6.1 斜坡变形演化阶段 4.6.2 滑坡灾变模式 4.6.3 滑坡灾变过程数值模拟 4.6.4 斜坡破坏过程总结 4.7 座落式滑坡 4.7.1 座落体变形演化阶段 4.7.2 座落体灾变模式 4.7.3 座落体灾变过程数值模拟 第5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 5.1 稳定性分析方法 5.1.1 刚体极限平衡法 5.1.2 基于数值仿真的强度折减法 5.2 推移式滑坡 5.2.1 滑坡稳定性宏观定性分析 5.2.2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2.3 滑坡稳定性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5.2.4 综合评价 5.3 牵引式滑坡 5.3.1 滑坡稳定性宏观定性分析 5.3.2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3.3 滑坡稳定性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5.3.4 综合评价 5.4 顺层岩质滑坡 5.4.1 滑坡稳定性宏观定性分析 5.4.2 滑坡稳定性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5.4.3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4.4 综合评价 5.5 反倾岩质滑坡 5.5.1 滑坡稳定性宏观定性分析 5.5.2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5.3 滑坡稳定性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5.5.4 综合评价 5.6 复合式滑坡 5.6.1 滑坡稳定性宏观定性分析 5.6.2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6.3 滑坡稳定性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5.6.4 综合评价 5.7 溃屈式滑坡 5.7.1 滑坡稳定性宏观定性分析 5.7.2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7.3 滑坡稳定性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5.7.4 综合评价 5.8 座落式滑坡 5.8.1 座落体稳定性宏观定性分析 5.8.2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8.3 滑坡稳定性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第6章 滑坡灾变过程工程影响分析 6.1 研究重点及难点 6.2 滑坡灾变形式和规模 6.3 滑速计算分析 6.4 滑坡堵江分析 6.4.1 堵江预测 6.4.2 堵江高度 6.4.3 溃坝分析 6.4.4 堆积形态与溃坝数值模拟分析 6.5 滑坡涌浪计算分析 6.5.1 计算方法 6.5.2 计算结果 6.6 工程影响评价 第7章 滑坡灾变控制技术 7.1 滑坡灾变控制体系 7.1.1 滑坡控制模型 7.1.2 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控制优化方法 7.1.3 基于不同类型滑坡演化过程的控制方法 7.2 滑坡灾变动态实时监测系统 7.2.1 滑坡多场特征信息勘察与监测体系 7.2.2 基于多信息源的滑坡灾害演化阶段划分与评价指标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世殊,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首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先后主持或参加双江口、溪洛渡、锦屏一级、官地、紫坪铺、伊朗巴赫蒂亚里等国内外30余座巨、大型水电站工程勘察,获全国、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奖30余项,其中紫坪铺水电站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奖金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集团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西部大型工程危岩体灾变防控技术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16项;出版专著、译著1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项,实用新型授权26项;发表论文48篇,其中EI收录9篇。在危岩体、倾倒变形体、工程地质信息化一体化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多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节省工程投资3亿元,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