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与机制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与机制

1星价 ¥23.6 (6.2折)
2星价¥23.6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2409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2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109240919 ; 978-7-109-24091-9

内容简介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与机制》围绕国家、区域和微观三个层次,提出国家宏观决策、区域联合协商和地方自发合作的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构建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激励分配、增值创新、竞合共生和动态演化机制,并辅以国内外和京津冀区域种业发展大量案例进行佐证说明。上述创新能够为京津冀种业领域的理论工作者提供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解决方案,为实践从业者探索京津冀种业协同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建设路径和创新机制提供案例借鉴,为国家和地方政策制定者设计京津冀种业协同发展格局和营造种业发展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目录

自序
前言

**部分 认识篇
**章 对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系统认识
第二章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和目标

第二部分 理论篇
第三章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四章 国内外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模式借鉴

第三部分 实践篇
第五章 京津冀玉米种业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思考
第六章 京津冀蔬菜种业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思考
第七章 京津冀蛋鸡种业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思考
第八章 京津冀水产种业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思考——以冷水鱼和观赏鱼种业协同创新为例

第四部分 展望篇
第九章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点策略
第十章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卢凤君,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战略与决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系统工程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自1984年以来,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100余项,其中11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主编或参编论著16部。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现代农业与园区发展战略、涉农产业与企业创新方法、企业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刘晴,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农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所所长,从事农业战略策划与规划工作。主导或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70余项,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10部。主要研究领域:乡村振兴战略与园区规划策划、涉农产业链与创新链管理、涉农企业发展战略与创新方法。    谢莉娇,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在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现就职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要从事科技管理、种业科技创新等工作。近年来,在中文核心期刊、CSSCI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李晓红,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分析、资本运作、项目管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以及涉农产业链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30余项,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教材3部,参编论著5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