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组织化的小农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建设组织化的小农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1星价 ¥36.5 (7.6折)
2星价¥36.5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103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9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20310321 ; 978-7-5203-1032-1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出了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思路。基于中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村繁荣和谐的目标,乃至考虑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博弈以及全球资源与市场规模对中国工业化的限制条件这些问题,本书主张中国发展组织化的小农可持续农业。组织化强调建设“综合农协”和发挥既有“村社”作用;小农则是在政府抉持下,单位农业生产规模以满足农户家庭生计为限;可持续大抵是运用现代技术,继承中国传统的生态循环农业,尽量少依赖化石能源和化学农药。农业尤其是中国农业不是普通产业,而应视为特殊的公共事业。

目录

建设组织化的小农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引言 一位典型中国农民生产生活的素描 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特点与改造的迷途 (一)为什么农业生产宜于家庭经营 (二)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生态循环传统及其传承 (三)生态循环农业必然是多种经营的小农农业 (四)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规模 二 食品安全优良与农业模式 (一)中国人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包括食品优良 (二)食品安全优良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三 中国小农经济面临的真正问题 (一)地租竞逐和地租享有不均 (二)私人地主制度造成农业基础生产条件的破坏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四)工业化时代农业产业的天然弱势问题 四 当代中国农业的现实与可持续农业 (一)当代中国农业的现实困境及发展模式争论 (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背景与内涵 五 当今中国的生态循环(有机)农业实践及其问题 (一)中国当今生态农业遇到的一些难题 (二)社区支持有机农业也只是杯水车薪 六 建设组织化的小农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一)我国只能坚持适度规模农户和小农户为农业经营主体 (二)村社土地制度是我国独有的优势 (三)综合农协的性质与作用 (四)宜居村庄建设和城市化同等重要 (五)组织化的小农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其他意义 七 中国国家战略与农业模式的选择 (一)中国巨大的体量决定小国经验不适用 (二)人民币地位与农业模式 (三)高端工业化战略与农业模式的选择 组织化的妇女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 农村研究还须重视妇女研究 (一)急剧城市化凸显农村妇女的重要性 (二)关注发挥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从社会性别理论看妇女研究 (四)从发展理论看妇女研究 (五)从赋权理论看妇女研究 (六)新视角:从组织化理论看农村妇女 (七)典型研究:山西永济蒲韩社区的农村妇女 二 农村妇女的组织化 (一)“滚雪球”式的组织成长过程 (二)认识妇女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三)从妇女活动团队到协会组织 (四)合作购买农资成为妇女经济参与的组织平台 (五)经济参与的风险对妇女组织的负面影响 (六)以农业经济为基础构建合作社 (七)把合作社办成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 三 活动团队激发农村妇女的潜能 (一)农村妇女素质问题 (二)农业技术培训:围绕共同需求开展活动 (三)文化活动是扩大妇女参与、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学习小组:妇女自我成长的新机制 (五)农村妇女的增能和增权 (六)妇女能力建设的团体动力学解析 四 组织化的妇女参与农村社区服务 (一)妇女推动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 (二)妇女参与农村老年人服务 (三)妇女参与农村儿童服务 (四)妇女参与村民生活服务 (五)妇女参与村庄环境治理 五 组织化的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发展 (一)妇女团队激发经济参与的积极性 (二)农业合作,探索新的经济参与机制 (三)新的认识:经济服务要与社会服务结合 (四)手工艺学习小组成长为合作社 (五)社区小额信贷:农村妇女组织发现自己的优势 六 农村妇女人才成长 (一)从优势视角理论看农村妇女人才 (二)妇女主体意识缺失和主体意识新觉醒 (三)合作组织成为培育妇女人才的平台 (四)重视培养青年女性人才 (五)农村社会网络的支持作用 (六)政府和社会各界助推农村妇女人才成长 七 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转变传统性别文化观念,实现妇女主体意识觉醒 (二)提高妇女自身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女农民 (三)加强社区妇女多领域合作,调动妇女主体能动性 (四)发现和培养农村妇女带头人 (五)构建农村社区社会支持网络 (六)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为农村妇女人才提供适当的组织载体 附录:被访者信息汇总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海波,男,山东烟台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专业为政治学理论。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行政法室工作,任副研究员。著有专著《政体初论》、文集《中国道路 中国主义》;在《法学研究》等杂志发表数十篇论文,如《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先进性团体政治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实践》、《农户、农协、村三主体的农业模式》;各媒体发表多篇经济、文化评论。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外交等,善于以独特和全面的视角研究问题 ,提供可行实践方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