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华夏文库.道教与民教宗教书系:山神土地的源流
读者评分
5分

华夏文库.道教与民教宗教书系:山神土地的源流

1星价 ¥9.0 (3.2折)
2星价¥8.7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条)
***(三星用户)

人格化的山神

山神崇拜和土地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2024-10-30 09:27:14
0 0
ztw***(三星用户)

对内容很感兴趣还没有拆封

2023-11-02 13:38:4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48792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6页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34879234 ; 978-7-5348-7923-4

本书特色

山岳与土地崇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山岳与土地崇拜所蕴含的深远政治寓意使其与国家政权紧密地捆绑在一起。随着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发展,山岳及土地的地位被不断提高,包含建庙、封号、定期性祭祀等,与此相关的祭礼得以不断发展和成熟。封建国家体制之下的山岳与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对象,而成为国家祭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岳与土地崇拜文化绵延至今,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根基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以山神篇和土地篇来书写中国山川信仰的两个维度,从观念、职能、形象、祭祀制度、与道教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山岳崇拜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信仰传统,以此为基础的山神崇拜和土地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目录

上篇 山神
一 山神的观念
1 兴云布雨的山岳崇拜
2 形象各异的精灵崇拜
3 人格化的山神
二 山神的形象
1 山体本身
2 石头、树木、动物
3 从半人半兽到人形
三 山神的职能
1 掌管禽兽
2 兴云布雨
3 国家、地方的象征与保护神
4 管理鬼魂
5 预言掌控人的祸福贵贱
6 保佑战事、送子、祈福禳灾等
四 山神的祭祀
1 官方祭祀
2 民间祭祀
五 山神信仰与道教
1 山岳崇拜与道教的洞天福地思想
2 山神崇拜对道教神仙谱系的影响
3 道教对山神祭祀仪式等的影响
六 现存各民族山神信仰举隅
1 藏族的山神崇拜
2 土族的山神信仰
3 彝族的山神崇拜
4 蒙古族的山神崇拜
5 纳西族等其他民族的山神崇拜
下篇 土地神
一 土地神的观念
1 吐生万物的自然存在期:古老的土地崇拜
2 魅惑的精灵存在期:土地有灵的精灵崇拜
3 以地为母的结合期:地母崇拜形式
4 神地之道的社神期:正式的土地神崇拜
5 后土神祇:土地神的另一况味
二 土地神的形象
1 土地本身
2 封土为社
3 石头
4 树木
5 女性形象
6 男性形象
7 世俗化的老人形象
三 土地神的职能
1 自然农业保护神
2 国家地区的保护神
3 司冥之神
4 战争之神
5 生育之神
6 其他神职
四 土地神的祭祀
1 官方土地神的祭祀
2 民间土地神的祭祀
五 土地神与道教
1 后土娘娘
2 土地公公
展开全部

节选

  人格化的山神  所谓神的人格化,就是指人们的崇拜对象不仅具有人的形象,而且同时具有人的语言、行为及思想观念等,即崇拜对象完全与人同形同性。由自然物的神格化,再发展到自然神灵的人格化,这是所有宗教神灵发展的一般轨迹。人们由宗教情感的需要,且为了更方便地沟通人与神,往往都会对崇拜对象进行人格化、人性化设想。费尔巴哈说:“驱使人去崇拜某个对象的那种感情,显然是以这个观念为前提,即人认为这个对象并不是对这种崇拜无动于衷的,它有感情,它有一颗心,而且有一颗能感知人类事务的人心。”这种具有感情、具有能感知人类事物的心灵的神就是人格化的神,是与人同性同质的一种高级崇拜形式。  所以人格化的山神的出现也是山神观念的定型与成熟化的表现。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山神从精灵存在期到人格化的一个变化过程。在完全人格化的山神出现之前,还有一个以人形为主,有少量动物特征,或与动物杂处的山神的形象的过程。这说明在人们的观念中,山神还没有完全摆脱动物的形象,还不是一个与人彻底同构的东西。  《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里的西王母已经具备基本的人形,但还残留着一些动物的特征,如“豹尾虎齿”。后来到了《中次十二经》中,山神就是“人身而身操两蛇”,“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此时的山神已经完全具有了人的形貌,只是其周围伴随的还是一些动物形象。但这些具有人的形貌的山神是否具有人的感情和思想,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上文中提到的西王母“善啸”和“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来看,一般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怪异的举动的。说明这还是早期的一种过渡的形态。  山神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完全人格化的山神的出现,可以从屈原的《山鬼》篇中看到。此篇虽然称为“山鬼”,但这里的山鬼或者称为“女山神”已经完全具有人的情感特点了。屈原在《山鬼》篇中写道: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怨公子兮怅忘归。  其篇名虽为《山鬼》,但其中的人格化的女神形象呼之欲出。这位女神终日生活在山中,“被薜荔兮带女萝”,“乘赤豹兮从文狸”,与赤豹、文狸为伍,显然还没有与动物完全脱离开干系。但这些动物、事物与上面提到的蛇等相比,已经被注入了更多美好的况味。同时,这个山鬼又是一个独立的人的形象,并且具有人的感情和情绪,“折芳馨兮遗所思”,“怨公子兮怅忘归”,是一位思恋心中爱人又不得的多情女子的形象。可以说是早期人格化山神的突出代表了。  山神的观念到此时已经基本成熟,人格化的山神成了山神崇拜的主流。虽然在后世,精灵化的山神并没有完全消失,如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还存在山体、神木、神石的崇拜形式,但这些已经不是山神崇拜的主流形式了。  ……

作者简介

高丽杨,女,汉族,1979年生,河北抚宁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道教》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道教知识读本》及《国学经典诵读》等丛书,主持完成《隋唐河南道教史》《清代书院建制研究》《唐代丝绸之路与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等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出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道教史》(合著),整理道教典籍《(钟吕传道集)与(西山群仙会真记)》(点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