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07847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40784775 ; 978-7-5407-8477-5
本书特色
《旧约》般古老的大地上的日夜晨昏,构成令人难忘的长镜头;像《路得记》一样富有诗意,像《约伯记》一样充满哲思。这是一位犹太作家向自己民族的经典、向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致敬的Z好方式。也只有像罗特这样历尽苦难的天才作家,才有资格接续《S经》的文脉,创作20世纪的《约伯记》。 约瑟夫?罗特是德语作家里具有世界级水准的优秀人物,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卡夫卡和穆齐尔,受到茨威格、爱伦堡、库切、纳丁·戈迪默等诸多名家的推崇。罗特对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德奥文化与历史的反思具备一流小说家的深度与水准,他的系列小说通过普通人的起伏人生讲述奥匈帝国没落时期的历史,折射了西方文明在近现代转折时期的种种问题和困境,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本书所从属的《罗特小说集》以多卷本的形式陆续出版,收入约瑟夫·罗特不同创作时期的大部分优秀小说作品,有助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罗特的创作之路和写作特点。这套丛书秉持漓江出版社深度研究世界优秀文学的一贯宗旨,向国内读者译介被长期忽略的优秀作家,并率先出版其代表作品,以飨读者,并引发相关阅读与研究热潮。当20世纪发生的一切成为历史后,我们重读罗特笔下的故事,则能对那个时代、那场战争灾难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应能更好地理解罗特作品中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所载有的价值和意义。 《罗特小说集》4-6卷所收入罗特重要代表作《无尽的逃亡》《约伯记》《塔拉巴斯》均为国内首译,对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确为填补空白的福音。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罗特小说集》第五卷,收入罗特的长篇小说《约伯记》。小说主人公门德尔·辛格是生活在东欧小城的虔诚犹太人,全家人靠辛格教希伯来语经书辛苦度日。很小的儿子梅努西姆不仅生来就患有癫痫病,而且一直处于痴呆失语的状态。大儿子参军后,二儿子逃到美国,辛格夫妇之后携女儿也移民到美国。随着一战的爆发,不幸接踵而至,二儿子在战场丧生,辛格的妻子突然离世,女儿也发疯进了精神病院。辛格的命运如《圣经》里的约伯一样,经受着灾难的考验。在他放弃了对上帝的敬畏和信仰,行尸走肉般地活着并打算返回家乡时,奇迹发生了——小儿子梅努西姆突然出现在眼前,他不再是那个患有癫痫病的痴呆,而是成了一位优雅迷人的年轻音乐家。在这部小说中,罗特用诗一般深邃隽永的笔触,在《圣经·约伯记》的史诗映照下,将犹太人在20世纪的命运和生活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予以深刻呈现。罗特的《约伯记》叙述的虽然是特殊历史环境下一个小人物的命运,但它所展示的迷惘、寻找、悲怆和坚持却是人类所共通的。整部小说犹如一部感人至深的乐曲,在诗意而沉着的节奏推进下,涌动着地下暖流般的人文关怀和深切悲悯,在语言的洗练和叙事的纯熟上也达到了罗特小说的很好,实为20世纪文学目前的经典佳作。
节选
在敬畏十日的前一个星期(夏天过了就是雨季,雨季过后似有大雪降临),一天,狄波拉提着装着她儿子的柳条筐子,在他身上披了一条毛毯,把他放在了萨莫施金的马车里的货物上,她要去克鲁斯耶斯克找那儿的拉比。那用来坐的木板只是松松地放在稻草上,随着马车的每一次晃荡都会滑来滑去,好像是活的,像要跳起来似的,狄波拉只能用身体的重量把它压下去。银灰色的污泥掩盖了狭窄弯曲的道路,吞噬了过往行人的高筒靴子和半个马车轮子。雨笼罩了田野,扯散了孤独茅舍上的炊烟,想要用无穷无尽的耐心磨碎所有它碰得到的东西——到处都有的像从黑土地上长出的白牙齿般的石灰岩、路边上被砍伐过的树桩、在锯木坊入口处堆放着的一层又一层散发着香味的木板,甚至狄波拉的头巾和盖着梅努西姆的毛毯。梅努西姆不能被雨滴打湿,狄波拉计算着,她还有四个钟头的车程,如果雨不停,她就得在旅馆前停车,把毛毯弄干,喝一杯茶,吃几块随身带着的同样已经湿湿软软的罂粟饼干。那么这就得花五戈比,五戈比可不是一个可以随便花掉的数目。老天有眼,雨停了,匆匆而过的流云上,是正在慢慢消逝的苍白的太阳,用不了一个钟头,它就会彻底沉入新的、更深的苍茫之中。 狄波拉到达克鲁斯耶斯克的时候,已经入夜了。很多无助的人为了见拉比来到这里。克鲁斯耶斯克有几千所低矮的、由茅草或是盖板铺顶的房子,还有一个一千米宽的广场,被房屋围住像一个干涸了的湖。广场上散停着的车辆令人想起搁浅了的残船,渺小、不知所终地迷失在广褒的黑暗里。下了驾的马在车子旁边嘶鸣,用疲惫的嗒嗒作响的蹄铁踢着黏黏糊糊的烂泥。偶尔有人拎着摇摇晃晃的、昏黄的油灯穿过这浑圆的夜,去取一条忘记了的毯子或是一根叮叮当当带着嚼子的马笼头。刚来的人被安顿在周围这上千小房子里。他们睡在当地人床旁边的榻上,这些人要么是身体残疾,要么是心脏不好,糖尿病人,癌症病人,不能生育的妇女,带着发育畸形孩童的母亲,被监狱或是兵役逼迫的男人,祈求能够成功溜掉的逃兵,被医生放弃、被周围人所摒弃、被世俗的公平所虐待的人,满含痛苦的人,带着念想的人,饿着的和吃饱的人,骗子和正直的人,什么样的都有。 狄波拉住在她丈夫在克鲁斯耶斯克的亲戚那里。她睡不着。一整夜她都蜷曲在梅努西姆的筐子旁边,在灶旁的一个角落里。房间很黑,她的心里也暗淡无光。她不敢再呼唤上帝,上帝在她看来是那么高大遥远,在无垠的天空之后无限远的地方,她得有一架由上百万的祈祷所搭成的梯子,才可以够着他的衣角。她去寻访那些死去的恩者,呼唤自己的父母,呼唤梅努西姆的祖父——小家伙沿用了他的名字,然后呼唤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伊萨克和雅可比,呼唤摩西的遗骨,*后呼唤诸位先母。只要是有可能得到一句好话的地方,她都会送去一声叹息。她敲击着上百座坟墓、上百个天堂的门。因为诉求者太多,她出于对明天可能根本见不到拉比的恐惧,就先祈祷能够幸运地及时挤到前面去,好像她儿子的痊愈因此就会像一个游戏一般简单。终于,她透过黑色窗棱的缝隙看见了几道淡青的曙光。她很快起身,点燃了灶上干燥的松木柴火,找着了一个锅,从桌上拿了铜茶壶,将燃烧着的柴火扔进去,又在上面添了些木炭,握住这只器皿的两只把手,弯下腰去往里吹气,火星溅了出来,在她的面颊周围噼啪作响,她就好像在依照一个神秘的程式那样在做着这一切。水很快就开了,茶很快煮好,全家人都起床,坐在陶制的棕色杯盘面前喝茶。狄波拉就把她儿子从筐子里抱出来。他哼唧着。她很快地亲吻了他很多下,带着一种急促的温柔,她湿润的嘴唇压上那灰色的小脸、细细的小脖子、弯曲的双腿和小东西那胀起的肚皮,好像在用她满是爱意的母亲的嘴揍这个孩子。然后她把他包起来,在包裹上系了一条绳子,将她儿子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这样她的双手就自由了。她要在拉比门前的拥挤人潮中冲出一条路来。 她带着一声尖利的号叫冲进了等待的人群,用毫不留情的拳头将体弱的人挤向两边,没人可以挡得住她。被她的手碰到或者推开的人,不管是谁,在回头看她,想把她推回去的时候,都会被她脸上燃烧的痛苦、被她张开的红唇里吐出的干燥的气息、被那宝石般闪耀着的滚落下来的大大的泪珠、被她火焰般鲜红的双颊和她在叫喊发出之前就已聚集在伸直的脖子上的粗大青筋所震慑。狄波拉就像是一支火炬冲了过来。只用了一声尖利的喊叫,狄波拉就挤到了拉比的门前,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可怕的死寂,她扑倒在地,伸出去的右手握着门把手。她用左手敲打着那棕色的木门,梅努西姆从她胸前拖挂到了地上。 有人开了门。拉比站在窗前,他背对着她,像一根黑色的、细细的线条。他突然转过身来。她还在门槛处,像是要奉献贡品似的用双臂捧起她的儿子。她从那男人苍白的、与他白胡须仿佛融为了一体的脸上窥见了一丝光亮。她原本很想直视这位圣者的眼睛,以证实那里面确实有着强有力的善良仁慈。但是当她现在站在这里的时候,一个眼泪之湖遮住了她的目光,她只能透过一片由水和盐组成的白色波浪看见这个男人。他举起了手,她相信看见了他的两根细细的手指,那是保佑的姿势。可是,她非常贴近地听见了拉比的声音,尽管他只是轻声说道: “梅努西姆,门德尔的儿子,将会重获健康。类似他这样的情况在以色列不多见,疼痛将使他明慧,丑陋则令他善良,苦难会让他柔和,而疾病会使他坚强,他的眼睛会开阔而深沉,他的耳朵会敏锐而且充满回声。他的嘴会沉默,但是当他张开嘴唇的时候,它们会宣告美好。不要害怕,回家去吧!”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他才会好?”狄波拉轻声问。 “在很多漫长的年月之后,”拉比说,“但是不要再问我了,我没有时间,而且我也只知道这些。不要离开你的儿子,就算他是你的一个沉重的负担,也不要让他离开你,他是你生的,和一个健康的孩子一样。回家去吧!” 外面,人们给她让出了道路。她的面颊煞白,眼睛干燥,嘴唇微微地张着,仿佛在呼吸着满满的希望。她带着满心的安慰回了家。 ……
作者简介
约瑟夫·罗特(Joseph Roth,1894—1939)是与卡夫卡、穆齐尔齐名的著名德语作家,堪称作家中的作家,深受多位文学名家推崇。罗特出生于奥匈帝国东部边境的犹太家庭,曾参加**次世界大战,战后作为记者为维也纳不同报社写稿,成为二三十年代德语世界的明星记者,曾就职于《法兰克福报》。罗特不到三十岁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四十五岁英年早逝时已出版小说数十部,其中篇、长篇和短篇小说均出手不凡,成为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Z优秀的德语作家之一。罗特较为人所知的小说有《拉德茨基进行曲》《先王冢》《皇帝的胸像》《百日》《无尽的逃亡》《约伯记》《塔拉巴斯》《沉默的先知》等,均以精湛的叙事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广阔的人文思想受到广泛关注。其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更是现代德语文学中关于“哈布斯堡神话”的标志性作品,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成的Z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收入《理想藏书》,位列德语文学作品前十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认为罗特的文学造诣已达D峰。 主编简介 刘炜,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德语文学专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德语系副系主任。从事奥地利德语文学中的“哈布斯堡神话”及德语流亡文学研究多年。 译者简介 林中洋,本名王真,德籍华人。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读者》签约作者、《大公报》专栏作家,现从事写作与翻译工作。数年来,在《读者》《散文》《译林》《大公报》《新民晚报》等著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及翻译作品四十余万字,出版有散文集《我在德国这些年》,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放手与找到自我》《伯克利教授与伯爵的墓穴》等。
-
姑妈的宝刀
¥9.9¥30.0 -
八仙得道传
¥12.0¥40.0 -
悉达多
¥10.6¥28.0 -
捕梦网
¥18.0¥45.0 -
企鹅经典:城堡 变形记
¥14.7¥49.0 -
正义与微笑
¥17.6¥55.0 -
杀死一只知更鸟
¥22.6¥48.0 -
去吧.摩西-企鹅经典
¥11.7¥39.0 -
鼠疫
¥13.2¥38.8 -
小小小小的火
¥14.0¥52.0 -
企鹅经典:月亮与六便士
¥11.7¥39.0 -
三叶虫与其他故事(八品)
¥24.6¥52.0 -
生死场
¥8.1¥36.0 -
偶发空缺
¥17.1¥57.0 -
荒原狼
¥19.9¥39.8 -
一千一秒物语
¥44.2¥69.0 -
龙楼镇
¥20.3¥52.0 -
窄门
¥17.6¥28.0 -
第六病室: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17.8¥46.0 -
浮世绘女儿(八品)
¥27.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