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草木萌芽录
读者评分
5分

太平草木萌芽录

1星价 ¥29.2 (4.3折)
2星价¥28.6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书很轻,字较小,但原文文本较为罕见,若非名人先辈的作品,可能现在还在图书馆里尘封,现在名著已经都被翻印了无数版无数遍,出版界应该把目光投向这种小众史料书籍上

2023-04-10 21:09:0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806938
  • 装帧:6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4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53806938 ; 978-7-5538-0693-8

本书特色

易中天先生祖父自传 具备极高史料价值,对清末湖南风土人情、自然灾害、中国政局、税务及教育制度等都有详细记录 附有珍贵历史照片 辞句典雅,用典丰富,堪为中文范本 以湖北省图书馆所藏1920年铅印本《太平草木萌芽录》为底本 对生僻字词及特殊人名、地名、人物关系、史实、典制、诗文用典等加注解释

内容简介

《太平草木萌芽录》,十六卷,由北洋政府靠前任民选熊希龄题写书名,完整记录了易翰鼎从十六岁到七十多岁的人生轨迹。如今该书被分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1925年,易翰鼎在75岁时写了很后一篇文章,其中说:“自叙平生至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得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这既是对子孙的殷切期待,也是对所有后辈的激励与鼓舞。

节选

前言 《太平草木萌芽录》十六卷为晚清湖南士人易翰鼎所著笔记,首先有必要向读者扼要介绍作者家世生平以及本书的史料价值。 易翰鼎,字伯肫,一字寿梓,湖南湘阴县营田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享年八十。易翰鼎所在的营田易氏家族是比较典型的书香世家,元末易景旻(1321-1388)从江西吉水避战乱迁居湖南湘阴,是为易氏迁湘始祖。二世祖易北斗(1342-1405),好读书,于经史子集无不淹贯。三世祖易先(1365-1427),曾任交趾谅山府知府,事迹载入《明史》。清代曾国荃所修《光绪湖南通志》对其记载甚详:“易先,字太初,湘阴人。永乐中,由国子生授交趾凉山知府,有善政,岁满当迁,士民相率乞留,诏晋三秩遗任。黎利叛,陷凉山,先婴城固守,粮尽力竭,阖家十八口同日死。事闻,赠广西右参政,谥忠节,复其家。”[1]易翰鼎父亲易冕章(1818-1858),能文工诗,著有《今悟楼遗诗》《杂文》《志异》四卷。 易翰鼎出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十二日,是家中长子,胞弟易晶鼎。他们幼年失怙,七岁生母周氏去世,九岁父亲易冕章去世,兄弟二人由祖母郑氏抚养。易翰鼎少年时先后受业于胡绥堂、李心皆、杨笠青等先生,熟读传统经籍,学识大进,同时对诗学产生浓厚兴趣,“始悟诗学之本源”(《太平草木萌芽录·乙卷》)。营田易氏派世为“乾元焕文章,鼎甲有辉光。忠孝治谋远,诗书世泽长”,寄予了先祖对子孙诗书传家,获取功名的期望。易翰鼎自十八岁开始参加科考,但是屡试不中,心灰意冷,曾自记“一夜梦中,独坐一室,悲歌感慨,涕泗纵横。继而拍案大呼曰:湘阴易翰鼎,有古侠士风,久欲为当时效驱驰之力。乃至今沉埋草野,岂不悲哉?”(甲卷)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仕途不畅的易翰鼎仍然葆有对事功的人生追求,即便“三次大病之后,精神渐减于壮年,然犹壮心未已”(丑卷)。当他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时,亦曾自嘲只做过充衢塞巷、不能见用的“佐杂小吏”(丑卷)。根据《太平草木萌芽录》,我们可以梳理出易翰鼎三段短暂的“佐杂小吏”职业生涯:1882-1888年任职厘金局;1895-1896年任职湖北官场;1915-1917年任职临湘盐务局。但即便只是做小吏,易翰鼎也有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例如,光绪八年(1882)正月,易翰鼎初至浏阳厘金分局任收支,前任收支杨某亏空甚多,与他密谈,欲将新征得的厘金填补亏空,遭到易翰鼎严词拒绝,之后又查到杨某中饱私囊的分账记录,杨某派人意图收买易翰鼎,再次遭拒。郭嵩焘听闻此事,大为赞扬:“寿梓坚持定力,不可撼摇!”(子卷)易翰鼎坚持“非义之财,君子勿取”的信条,认为“同寅所营求不过一时之薪金差缺,吾心所羡慕,颇在百年之俎豆馨香”,“每年所得馆金,但求可供全家终岁之要需,则可安分而止矣,不必营营求多”(己卷),展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坚守和气节。 易翰鼎久居湖南乡下,曾自述三十七岁以前“足迹未尝一至邻省”。直到晚年,还时常自我提醒要开阔见闻:“山居僻左,孤陋寡闻,不堪度日,然暮年每思与谈友接见,亦非必讲道论德,以求自廓见闻”(辛卷)。易翰鼎在乡里颇具民望,乡人对其兄弟有“寿梓重梓一对孝子”的美称。他一生亦重视朋友,交友甚多,尝自谓“朋友一途为*宽”(庚卷)。易翰鼎与晚清名臣郭嵩焘的君子之交就是其中一段佳话。同治七年(1868)十月,易翰鼎与郭嵩焘初识于湘阴。光绪二年(1876),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临行前嘱咐家人访聘“仁慈忠信之儒生”,来家坐馆,训课儿孙。其弟郭崑焘、郭崙焘极力举荐易翰鼎,认为其品行端正、循循善诱,若能获聘而来,定会“无异家人之体贴周至”(乙卷)。郭嵩焘大悦,立即礼聘易翰鼎至其家坐馆教书,时间长达四年,也由此奠定了易翰鼎与郭嵩焘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郭嵩焘常将出使日记抄稿从伦敦寄给易翰鼎先睹为快,易翰鼎亦自记“计自丁丑以迄辛卯,翰鼎寄养知书函,不下百十”(庚卷),彼此书信往来频繁。《郭嵩焘日记》中提及经常邀请来家小酌的“易寿梓”“易伯肫”即易翰鼎。郭嵩焘去世后,易翰鼎挽词有“十二年亲炙龙门”(午卷)之句,可见二人相知相交甚深。这段与“湘中近今豪杰”郭嵩焘的交往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易翰鼎的眼界,也正是由于郭嵩焘的推荐,已经四十二岁的易翰鼎和女婿刘善涵得以于光绪十七年(1891)一起入学两湖书院,成为两湖书院的**批学员。两湖书院是由张之洞创办于光绪十六年(1890)的新式学堂,专取两湖士子入学肄业。它是湖南近代人才的摇篮,培养造就了黄兴、章士钊等大批人才。易翰鼎次子易甲鹇后来也到两湖书院读书,从书院被选派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成为营田易氏家族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易翰鼎在营田易氏家族中的地位颇为重要,正是由他创立了言馨堂,深刻影响了家族后辈,培养的四子一女均各有建树(如次子易甲鹇为陆军少将、四子易甲猊任代理道县县长等)。易翰鼎晚年曾寄语儿孙:“自叙平生至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得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乙卷)表达了对子孙治学成才的殷切期待。 易翰鼎留存于世的著作不多,主要为《太平草木萌芽录》十六卷(1920年铅印本)、《言馨草堂萌芽集》六卷(1928年长沙湘益公司铅印本)、《言馨草堂诗选》三卷(1928年协成印刷局铅印本)。这些著作中,*有代表性、*具史料价值的当推《太平草木萌芽录》。 《太平草木萌芽录》为易翰鼎所著笔记,曾在易翰鼎生前,于民国九年(1920)在天津自费铅印出版,全书一套四册十六卷。原名《言馨草堂笔记》,节录出版时方改今名,“期以感一隅之人心,而厚一隅之风俗”。是书记载上自道光三十年(1850),下迄民国九年(1920),时间横跨七十年(部分笔记为追忆)。名曰笔记,实际上是根据其日记整理删削而成,因此有一定的连续性,各条笔记的记载时间亦多半明确可考。据相关资料,《太平草木萌芽录》民国六年(1916)以前各稿皆由好友蔡培劼删繁就简,采录菁华。其自民国七年(1918)以下各稿,则由易翰鼎胞弟易晶鼎、女婿刘善涵续抄,增入各卷中。铅印本《太平草木萌芽录》流传甚稀,国内仅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少数几家图书馆藏有全帙。 2014年,整理者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寻根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的节目前期调研和录制工作,和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一起探寻其曾祖父易翰鼎的故事。当时在调研文献过程中发现,研究易翰鼎可供凭借的资料并不多,笔记体的《太平草木萌芽录》对于理解易翰鼎生平事迹显得尤为关键,整理者也从中顺利提炼出了展现人物性情和人生转折的关键节点。节目播出后,观众纷纷感叹,了解到易翰鼎的故事,发现所谓祖先、家风都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词汇,祖先的血脉遗产是能影响到后世的。也正是有此机缘,经易翰鼎后人委托、授权,整理者现以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太平草木萌芽录》为底本,进行点校整理,以飱读者。

作者简介

     易翰鼎(1850-1929),幼年失怙,科举屡试不中。在其27岁至31岁时,曾在郭嵩焘府坐馆教书,常与郭嵩焘书信往来、关系非常亲密。经郭嵩焘的推荐,易翰鼎31岁时来到今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工作,任职厘金局,负责在浏阳河边收税,这是他一生中做过的官职。任上清廉不阿,旋去职。1891年,在易翰鼎41岁时,郭嵩焘又推荐他去了两湖书院,成为两湖书院的**批学员。在两湖书院学习期间,易翰鼎成绩优异,但参加科举考试又一次名落孙山,从此心灰意冷,遂放弃了通过科举登上仕途的人生梦想。1893年,他离开两湖书院。易翰鼎是一个有气节、有远见的读书人。为了给子孙留下一本修身持家的教材,1920年,他在70岁时,出版了《太平草木萌芽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