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师昌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师昌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

1星价 ¥25.6 (3.2折)
2星价¥24.8 定价¥8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951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38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010195117 ; 978-7-01-019511-7

本书特色

刘深、郝红全著的《师昌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充分展现了师昌绪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改革精神,求真求实、为真理而不懈奋斗的科学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负责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宽以待人的高贵品格。其中很大篇幅,描述了20世纪50代初,美国政府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为了争取回国,师昌绪等人组织留学生两次集体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达了不惧迫害、要求回国的意愿,并先后通过印度驻美大使馆等渠道,将信送到周恩来总理手中。1954年5月,在日内瓦会议上,这些信件成了中国政府抗议美国无理扣押中国留学生的重要证据。经过艰苦斗争,师昌绪终于在1955年回到新中国。

内容简介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领导研制成功中国靠前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院长,2010年度国家优选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本选题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记述了国家优选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在抗战初期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活动,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获美国圣母大学冶金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时美国明令止回到“红色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积极参与争取回国的斗争,1955年回国。从此,他开始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解决了中国很早试制开发的高温合金的质量问题。他作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发展了中国靠前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了中国靠前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20世纪80年代后,他以更大的精力投入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目录

上卷 战乱与漂泊
**章 生逢乱世
山西老根河北生
五世同堂,四世同居
殷实和睦的家族
童年背书受罚
第二章 风雨学堂
“功基养正
保定二师
校园练大刀
第三章 国难家仇
生离死别
命悬一线
第四章 流亡学子
联合中学
国立一中师范班
坎坷大学路
求学历险
第五章 秦岭巴山
国立西北工学院
古路坝寒窗
金风读书会
从军总动员
谢师宴风波
第六章 动荡青春
全优成绩单
从实习员到工务员
考取自费留学生
从巴蜀到鞍钢
第七章 辞国远游
被困的日子
暂栖北平
留学圆梦
第八章 出国留学
从锌铅滓中真空提银
3个月零工
换了三个导师
第九章 MIT岁月
护照被没收
莫里斯·科恩教授
300M超高强度钢
等温马氏体相变
第十章 地下抗争
“非法居留
致信周恩来总理
秘密传递
登上美国报纸
……
中卷 豪情与苦痛
下卷 战略英才
展开全部

节选

  《师昌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  生离死别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历史悠久,近代的中日甲午战争①、日俄战争和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使日本侵略中国的想法由野心逐步变为现实。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借“自治”的名义达到吞并华北的目的。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1937年6月,保定二师放暑假。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假期,师昌绪回到大营村才一个月,七七事变就爆发了。在日军的进攻下,从北平南下的交通干线,都成了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作为省会城市的保定更是遭到轮番轰炸。日军飞机常常贴着大营村的树梢飞过,引擎巨大的噪声给村子里的人带来极度恐慌。当时,师昌绪的大嫂刚生完孩子,因过度惊吓身亡。  北边传来的枪炮声越来越频密,宋哲元部等国民党军陆续南撤。国民党军在北京至保定之间构筑了三道防线,而第三道防线就是大营村南边的漕河。沿漕河南岸修筑工事也紧锣密鼓,不少人家的门板都被征用了。  国民党军沿平汉线节节溃退,眼看日军就要渡过永定河直取保定。师家人听到北边炮声隆隆,在中秋节前夜决定连夜南逃。  事实上,国民党军已经无力抵抗日军进攻。漕河防线形同虚设,日军的“第五纵队”早已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日军绕道进击,防线不攻自破。战前经常在保定卖菜籽的日本商人宫崎,这时已经换上了日本军官的军服。当地人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乔装的日本间谍,这件事在当地传得神乎其神。  那一天是1937年9月18日,全村男女老少顾不上吃月饼过节,决定连夜逃走。正逢下雨,道路泥泞,师家的大车沿着铁路线一路南奔。不幸的是,4个大骡子在途中被同样逃命的国民党军掳走,只换回了3头小毛驴。师家的妇孺老幼坐在毛驴车上走得更慢,年轻力壮的男人只能步行跟着。师昌绪那年19岁,弟弟师昌纶12岁,都跟着大人走。师昌绪比弟弟年纪大一些,还要帮着推车。  师家的车队行走得极其缓慢,40多公里的路竟然走了3天。抵达保定南边的方顺桥火车站时,一家人实在是走不动了。本来打算扒火车南行,火车也不见踪影,所有的难民都绝望了。全家人商量,男人有可能被日本人抓壮丁,所以就连夜继续逃生;其余的老弱妇孺索性放弃奔逃,听天由命,等待时机,返回老家。  当时,师家共有7人南逃,其中就包括师昌绪。分别的时候,全家人抱头痛哭,方顺桥火车站见证了师家生离死别的惨剧。小火车站里哭声一片,师家40多口人的大家庭也从此瓦解。让师昌绪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次分离竟然是他与母亲的永别!这也是中日战争留给这个家族和师昌绪内心的巨大创痛。  比师昌绪小7岁的师昌纶还记得,七哥当时没有哭,也不让他哭,叮嘱了他几句,转身便消失在南逃的夜色中。看到七哥的身影消失,师昌纶流下眼泪,他们兄弟这一别就是11年。在他心中,七哥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多亏师昌绪连夜走了,因为第二天早上,日本兵就到了方顺桥。农历八月十七,放弃继续南逃的师家人原路返回大营村,只能听天由命。回乡后,师克和不愿回到县里在日本人的刺刀下教书,师昌纶也不愿到日本人管理的学校里受奴化教育,他们就一起在乡下务农。就这样,师昌绪的父母、大哥的儿女,以及堂弟、堂妹等人在一起相依为命。师昌纶回忆那段日子时说,家里人不仅过着吃糠咽菜的苦日子,而且经常要逃避日军和伪军骚扰,风声紧时还要露宿野外,个中苦楚,不堪言状。命悬一线南逃的师家人背井离乡,前路茫茫。离开方顺桥火车站的那天晚上,师昌绪和几位兄长带着与亲人依依惜别的眷恋,由五叔率领一路南逃。大雨倾盆,举步维艰。难民的哭喊声、汽车和牲畜的呜叫声、国民党军大兵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让人们的神经异常紧张。师昌绪的五叔曾经当过徐水县教育局局长,是见过世面的人,带着几个侄儿躲开大路,钻进高梁地里走;还不停地告诉孩子们,再累也不能停下脚步,跑慢了就会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苦力。那个极度惊慌和恐惧的夜晚,给师昌绪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天亮的时候,他们走到了望都县,稍作喘息,一口气又走到定县。定县火车站停着一个火车头,很巧,那个火车司机竟然是大营村的同乡。喜出望外的师昌绪他们7个人上了火车头,坐在锅炉两边。火车头开动了,他们还惊慌失措、忐忑不安,天上偶尔飞过一只老鹰,也以为是日本飞机,犹如惊弓之鸟。  ……

作者简介

  师昌绪(1918-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一技术科学部主任等职。  20世纪60年代,我国战机发动机急需高性能的高温合金叶片。师昌绪率队研制的铸造九孔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锻造到铸造、由实心到空心迈上两个新台阶。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多年来,师昌绪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相变理论、材料性能评价方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  在国家科技战略层面,师昌绪积极推动高性能碳纤维.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集成电路、新材料产业体系.大型飞机、镁的研究和产业化、纳米科技与产业化、全国腐蚀网(站)、半导体照明科技与产业等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2012年,中国国家天文台将2000年1月发现的编号为28468的小行星命名为“师昌绪星”。2015年2月,师昌绪当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