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永璋先生说诗

许永璋先生说诗

1星价 ¥33.3 (4.9折)
2星价¥33.3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6283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0,409页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50628328 ; 978-7-5506-2832-8

内容简介

本书是将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许永璋先生讲授、鉴赏诗歌的相关文字汇编成册, 其主体部分是《诗词备课笔记》、《杜诗新话》, 大部分内容未曾公开发表过,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对于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目录

诗人·教师·学者(代序)
前言
诗词备课笔记
杜诗新话
唐代律诗研究五题
读唐诗偶笔(十则)
附录
从军乐古诗选
一炉诗钞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许永璋先生说诗》:  **节写狂风吹破茅屋的情况。“八月秋高风怒号”,“八月秋高”是写八月的天气高朗,紧接着“风怒号”,是写忽然刮起大风。这一句里呈现两种极不调和的气象,表现事出仓卒,无法提防,这就暗含着破屋的因素。诗一开头,就来势汹汹,使人好像听到咆哮的风声,感到猛烈的风势。  “卷我屋上三重茅”,“卷”是风的动作,“三重”显示风的力量,只有那怒号的风,才能卷起屋上的三重茅草。“我”字在这里很重要,表示这次风灾首当其冲的便是诗人自己,并暗示出诗人亲眼看着大风把茅草一层一层又一层地卷起来的焦灼心情。  “茅飞渡江洒江郊”,这句连用三个动词,把茅草被风卷走的势态描绘出来:“飞”是高飞,“渡”是横渡,“洒”是乱洒。连用两个“江”字,**个表明茅飞的距离,第二个表明茅洒的地点。茅草本身并没有这三种动作,而所以如此,正是由于风的力量。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高者”是高飞的茅,“下者”是洒下的茅,“林梢”、“塘坳”不仅表示茅草“挂罥”、“飘转”的地点,而且鲜明地衬托出“高”和“下”。“长”、“沉”这两个动词,和“挂罥”、“飘转”两个动词,各为连动关系,但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语气:“长”表示茅草挂在林梢,挂得很紧.好像长上去的一样;“沉”表示茅草在空中飘转而逐渐下沉之势。  以上四句,都是从“风怒号”发出。写茅草被风卷走的态势,正所以表现风势猛烈。  第二节写群童抱茅,引起诗人的感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南村”二字,表明这群孩子和诗人平时是相识的,“童”和“老”一对照,就表示这件事是不足计较的,因此“欺”字就只表现出孩子们顽皮的态度。既是小孩子顽皮,为什么接着第二句要那样大发牢骚呢?这是诗人借题发挥,骂那些公开压榨勒索人民的贫官污吏,使人意识到国危家破是那些“盗贼”所造成的,诗人曾有“盗贼本王臣”的诗句,更可证实这一点。因此这两句诗应该这样理解:诗人草堂上的茅草被狂风卷掉了,无知无识的南村群童却赶来凑热闹,看到诗人正在仓惶失措,就想动手抱茅,所以诗人说:“顽皮的孩子们欺负我年老多病,想抱我的茅草,难道他们竞忍心像那些贪官污吏一样对面做盗贼吗?”这两句诗,从来解诗者都把它当作肯定的语气,认为是诗人受到群童的欺侮而感到难堪。这样解释,是不了解诗人的伟大胸襟。诗人曾自比稷契,诗人曾想剖心沥血来哺育凤雏(中兴的征兆),诗人曾做到“堂前扑枣任西邻”,难道对南村群童顽皮抱茅的小事而便加以为盗为贼的罪名吗?显然诗人的感情不是那样狭隘。因此只有把“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改为疑问语气,空挑一笔,才能把诗人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的曲折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照我个人理解,《文学》课本上这句诗下打的逗号,应该改为问号才合适。  “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这些顽皮的孩子们竟公开地抱着茅草钻到竹林中去,诗人跟着后面叫喊,嘴叫干了也叫不出来。“公然”是接上句的“对面”,转入“抱茅”,把问题缩小,把语气冲淡;接着又用“入竹去”,显然不是“为盗贼”,而是顽皮。“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只是诗人对这些孩子的顽皮表示无可奈何。这些地方,都表现诗人的心地宽厚和对孩子们的慈爱。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