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9109413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9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209109413 ; 978-7-209-10941-3
内容简介
儿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儿童利益在全世界都应受到保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乡村传统伦理、观念、习俗等逐渐瓦解,大众传播方式和手段发生巨大变化,这些都对儿童的精神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书从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特征、内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通过田野考察、访谈等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进行深度剖析和研究。
目录
绪言:中国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 …………………………………………… 1
**章 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研究概论………………………………………… 3
**节 研究的缘起……………………………………………………… 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6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内涵………………………………………………… 10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24
第二章 乡村儿童游戏生活的三十年变迁…………………………………… 29
**节 自由与创造:“80”后乡村儿童的民间游戏生活…………… 30
第二节 多样化:“90”后乡村儿童的游戏生活发展………………… 43
第三节 现代化:“00”后乡村儿童的游戏生活异化………………… 49
第四节 乡村儿童游戏生活变迁透视…………………………………… 54
第三章 乡村儿童民俗生活的三十年变迁…………………………………… 60
**节 传统民俗:守护着“80 后”乡村儿童的道德底线………… 61
第二节 传统民俗淡化:“90”后乡村儿童民俗观念动摇…………… 67
第三节 传统民俗消逝:“00”后乡村儿童精神生活失根…………… 71
第四节 乡村儿童民俗生活变迁透视…………………………………… 76
第四章 乡村儿童文艺生活的三十年变迁…………………………………… 82
**节 “80 后”乡村儿童的文艺生活………………………………… 82
第二节 “90 后”乡村儿童的文艺生活………………………………… 92
第三节 “00 后”乡村儿童的文艺生活………………………………… 99
第四节 乡村儿童文艺生活变迁透视………………………………… 104
第五章 乡村儿童闲暇生活的三十年变迁………………………………… 107
**节 “80 后”乡村儿童闲暇生活不“闲”……………………… 107
第二节 “90 后”乡村儿童闲暇生活常“闲”……………………… 112
第三节 “00 后”乡村儿童闲暇生活的透视………………………… 116
第四节 乡村儿童闲暇生活变迁透视………………………………… 120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儿童精神生活变迁透视………………… 125
**节 乡土性:“80 后”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透视…………… 126
第二节 由乡土性向现代性过渡:“90 后”乡村儿童的
精神生活透视…………………………………………… 134
第三节 去乡土性:“00 后”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透视………… 140
第四节 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三十年变迁透视………………… 144
第七章 新时代改善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基本路径………………… 149
**节 基于本土:焕发泥土芬芳,培育乡村文化…………… 150
第二节 基于乡村教化:提高乡村村民素质,
重视非制度化教育的作用……………………………… 154
第三节 基于乡村教育:培养健康的乡村儿童………………… 158
第四节 基于人文关怀:给予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温度……… 166
结 语…………………………………………………………………… 171
参考文献………………………………………………………………… 174
后 记…………………………………………………………………… 183
节选
绪言:中国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 儿童,是初升的太阳,是民族的希望。关爱儿童,是世界各国永恒的话题。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正在转型,乡村儿童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梳理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变迁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当下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状况。 2011 年,王鸿涓翻译的《孩提时代:两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儿童生活》进入教育学者、专家和相关研究工作者的视野。两位传教士,美国人泰勒·何德兰和英国人坎贝尔·布朗士,从儿歌、游戏、玩具、故事、民俗等多个角度记录了20 世纪初中国儿童的精神生活状况,透视了当时我国儿童精神生活的状态。100 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饱受欺凌。100 年前的中国儿童生活是什么样子?借助外国传教士好奇而独到的目光, 我们打开这扇幽闭已久的记忆之门,去听孩子们传唱的儿歌,去了解他们充满机智与快乐的游戏,去领略深藏于忧患中的那些古老而鲜活的、沧桑而稚趣的、童话般的中国风情。原来,中国乡村儿童的生活是如此美妙。可以说,这本著作不仅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角,而且激发了我们对于中国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研究的兴趣。 在中国的乡村,儿童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自古以来,对儿童、儿童精神、儿童生活等进行描绘和赞美的诗歌数不胜数。宋朝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写道: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却还尚未形成树荫。儿童们奔跑着追捕蝴蝶,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找不到了……此情此景,美丽的田园风光,欢乐的乡村儿童,真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童年生活图景。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诗,在“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自然风景之中,展现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的乡村儿童生活趣味图,充满生机,春意盎然。 在诗人笔下,儿童是快乐的,情绪是饱满的,生活是自由自在、令人神往的。在那个年代,童年的快乐不仅仅体现在诗中,而且也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21 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发现,儿童的快乐少了,烦恼多了。 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波兹曼(Neil Postman)在20 世纪末首先提出并论证了“ 电子媒介使得儿童消逝”的命题。他这样说道:“ 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 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出现在经济、教育的某一方面,而是存在于整个乡村社会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客观的外界环境的变化会不会给乡村儿童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会不会从此不再纯洁和快乐?他们终将走向何方?曾经的乡村,令无数人魂牵梦绕;如今的乡村,生活于其中的儿童希望尽快脱离出去。这是一种怎样的境遇?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谨以此,祝愿所有乡村儿童,不仅在物质上脱贫,而且在精神上脱贫,更重要的是要过上健康、快乐、充实的生活。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乡土中国
¥12.2¥26.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