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想录(合订精装本)

随想录(合订精装本)

1星价 ¥64.1 (7.2折)
2星价¥64.1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364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18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020136452 ; 978-7-02-013645-2

本书特色

巴金编著的《随想录:合订精装本》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五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后高峰。 巴金先生《随想录》中深刻而残酷的自我剖析,我读了以后深深地被触动。我曾经在送给巴金先生的一本书中附言:“这是一本学着你说真话的书,过去我说真话,有时也说假话,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说真话,不管为此将付出什么代价。”——马识途 《随想录》的写作既是对巴金自身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宝贵传统的有意识回归,也就是说,经历了种种的“非人”的历史折磨之后,巴金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在现代中国,在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尚难保障的时代,真正的负责的文学都只能首先是“为了人生”的,如果我们一定要追逐异域文学艺术的步伐,将文学架设在“艺术”的高空,那么他宁愿接受这种“非艺术”、“非文学”的文学追求,这是他反复强调的“真话”。 ——李怡《〈随想录〉的“重复”与“唠叨”》,《文艺争鸣》2018年第6期 巴金的《家》《春》《秋》,以及倡导说真话的《随想录》,不仅是对文学的理解,也是对世界、对人的理解。巴金让今天的人们有了效仿的目标。 ——徐则臣

内容简介

巴金编著的《随想录:合订精装本》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五集。巴金直面“”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很后高峰。

目录

目 录
随想录
一 谈《望乡》
二 再谈《望乡》
三 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
四 “结婚”
5 怀念萧珊
6 “毒草病”
7 “遵命文学”
8 “长官意志”
9 文学的作用
10 把心交给读者
11 一颗桃核的喜剧
12 关于丽尼同志
13 三次画像
14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
15 小人、大人、长官
16 再访巴黎
17 诺?利斯特先生
18 在尼斯
19 重来马赛
20 里昂
21 沙多―吉里
22 “友谊的海洋”
23 中国人
24 人民友谊的事业
25 中岛健藏先生
26 观察人
27 要不要制订“文艺法”?
28 绝不会忘记
29 纪念雪峰
30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
后记

探索集
31 “豪言壮语”
32 小骗子
33 悼方之同志
34 怀念老舍同志
35 大镜子
36 小狗包弟
37 探索
38 再谈探索
39 探索之三
40 探索之四
41 友谊
42 春蚕
43 怀念烈文
44 访问广岛
45 灌输和宣传(探索之五)
46 发烧
47 “思想复杂”
48 世界语
49 说真话
50 《人到中年》
51 再论说真话
52 写真话
53 “腹地”
54 再说小骗子
55 赵丹同志
56 “没什么可怕的了”
57 究竟属于谁?
58 作家
59 长崎的梦
60 说梦
附录 我和文学
后记

真话集
61 三谈骗子
62 我和读者
63 悼念茅盾同志
64 现代文学资料馆
65 怀念方令孺大姐
66 《序跋集》序
67 怀念丰先生
68 《序跋集》再序
69 十年一梦
70 致《十月》
71 《序跋集》跋
72 怀念鲁迅先生
73 “鹰的歌”
74 《怀念集》序
75 小端端
76 怀念马宗融大哥
77 《随想录》日译本序
78 《小街》
79 三论讲真话
80 《靳以选集》序
81 怀念满涛同志
82 说真话之四
83 未来(说真话之五)
84 解剖自己
85 西湖
86 思路
87 “人言可畏”
88 上海文艺出版社三十年
89 三访巴黎
90 知识分子
后记

病中集
91 “干扰”
92 再说现代文学馆
93 修改教科书的事件
94 一篇序文
95 一封回信
96 愿化泥土
97 病中(一)
98 汉字改革
99 病中(二)
100 “掏一把出来’
101 病中(三)
l02 我的哥哥李尧林
103 怀念一位教育家
104 “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
105 谈版权
106 又到西湖
107 为《新文学大系》作序
108 我的“仓库”
109 怀念均正兄
110 我的名字
111 我的日记
112 《茅盾谈话录》
113 病中(四)
114 我的噩梦
115 “深刻的教育’
116 关于《复活》
117 病中(五)
118 我的老家
119 买卖婚姻
120 再忆萧珊
附录 答井上靖先生
后记

无题集
121 访日归来
122 幸福
123 为旧作新版写序
124 人道主义
125 “紧箍咒”
126 “创作自由”
127 “再认识托尔斯泰”?
128 再说端端
129 “寻找理想”
130 “从心所欲”
131 卖真货
132 再说知识分子
133 再说“创作自由”
134 《全集》自序
135 四谈骗子
136 答卫缙云
137 可怕的现实主义
138 衙内
139 “牛棚”
140 纪念
141 我与开明
142 我的责任编辑
143 “样板戏”
144 官气
145 “文革”博物馆
146 二十年前
147 怀念非英兄
148 三说端端
149 老化
150 怀念胡风
附录 核时代的文学――我们为什么写作?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名人推荐(专业书评):

巴金先生《随想录》中深刻而残酷的自我剖析,我读了以后深深地被触动。我曾经在送给巴金先生的一本书中附言:“这是一本学着你说真话的书,过去我说真话,有时也说假话,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说真话,不管为此将付出什么代价。”
——马识途

《随想录》的写作既是对巴金自身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宝贵传统的有意识回归,也就是说,经历了种种的“非人”的历史折磨之后,巴金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在现代中国,在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尚难保障的时代,真正的负责的文学都只能首先是“为了人生”的,如果我们一定要追逐异域文学艺术的步伐,将文学架设在“艺术”的高空,那么他宁愿接受这种“非艺术”、“非文学”的文学追求,这是他反复强调的“真话”。
——李怡《〈随想录〉的“重复”与“唠叨”》,《文艺争鸣》2018年第6期

巴金的《家》《春》《秋》,以及倡导说真话的《随想录》,不仅是对文学的理解,也是对世界、对人的理解。巴金让今天的人们有了效仿的目标。
——徐则臣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心”,曾荣获但丁文学奖等多种国际奖项。
1927年初,巴金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1928年,他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此后,创作了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杂记》《忆》《短简》等散文集。新中国成立后,巴金笔耕不辍。1962年出版的《巴金文集》(14卷)收入了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进入耄耋之年,巴金先生还写出了《随想录》等富于哲理的巨著。
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