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的希望: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哲学的希望: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1星价 ¥26.5 (3.5折)
2星价¥26.5 定价¥7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ht8***(三星用户)

叶秀山: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本书是叶秀山晚年最后五年的作品——也是2010年叶秀山申请国社科重点项目(2014年结题?)的成果。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使过去“主体围着客体转”变成现在的“让客体围着主体转”;换句话说,过去是“理性围着经验转”,到了康德这里,变成“要让经验围着理性转”。用原书中的文字:西方的“落日”(这里的“落日”不一定是贬义词,而是与“日出-外化-开显”相对的“日落-内化-内在化”,把世界万物吸收到“思想”中之意,“日落”避免了人类陷于外化的“现象”之中)与东方的“朝霞”,“试看今日哲学之领域中,究是谁家的天下?”

2023-08-29 00:54:43
1 0
ztw***(三星用户)

质量很好内容经典非常满意

2023-01-09 22:05:5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21914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4,412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214219145 ; 978-7-214-21914-5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叶秀山先生的遗著,集中反映了叶先生人生*后五年的思路历程。全书以问题视角为导向,梳理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着重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的特点、优势及问题,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路历程相对照。全书坚持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学术与思想创造并重的道路,积极探索中国和西方哲学视野下对同一哲学问题的不同思考。*后,全书寄望于中国哲学以自觉的融会贯通和批判精神,吸收众家之长,创造性地发扬自己的传统,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哲学之林。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分析欧美哲学20世纪以来当代欧美哲学的发展趋势, 进而与“西学东渐”以来欧洲哲学对于中国传统哲学革新的思路历程相对照, 探讨我国固有传统哲学在西方哲学影响之下的变革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 对于中国哲学吸收众家之长, 创造性地发扬自己的传统, 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哲学之林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目录

编者的话 《欧洲哲学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的"前世今生" 导论 欧洲哲学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上编 欧洲哲学的发展 **章 确信"自由"的"存在",追求"存在"的"自由"的欧洲哲学 一、欧洲哲学上"自由"概念的产生 二、在"确信自由"和"追求自由"的问题上康德的贡献 三、黑格尔对"自由"和"存在"问题的古典式"总结" 四、由此产生的推想 第二章 欧洲哲学的起源:在"认识你自己"的道路上 一、"始基"观念与"存在"问题之提出:古代希腊"科学思想"之诞生 二、关于"本质-存在"学问的困难:古代辩证法的表现 三、苏格拉底的"反讽" 四、苏格拉底之"死 五、苏格拉底作为"助产婆" 第三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二、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 三、柏拉图的"知识论" 四、柏拉图的"国家"学说 五、柏拉图的"自然观"和"宇宙论" 第四章 转向"经验"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一、认识世界的"工具" 二、"概念"之为"科学知识"的"核心工具" 三、"范畴"作为"概念"与"经验现实"关系的"纽带" 四、"**哲学":"知识论"中的"存在论" 第五章 欧洲中古的神学"天国" 一、为"知"而"信" 二、唯"圣言"可矿信" 三、"人"作为"神"的"独特被造者" 四、"自由"之"诱惑" 五、"圣言"与"人言" 六、"善"-"恶""原则"的"二律背反" 七、欧洲的"世外桃源" 八、"人世间"的"纷争"、"和谐"与"同一" 第六章 "感性世界"的挑战 一、培根的经验主义哲学 二、霍布斯政治国家学说之哲学基础 三、卢梭政治思想的哲学意义 第七章 近代欧洲哲学发展的另一条思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一、从"感觉的挑战"到对"感觉"的"怀疑" 二、"我思故我在" 三、"保持"就是"创造" 四、几率-时空-自由-未来 第八章 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在欧洲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一、斯宾诺莎作为"概念论"的近代奠基者 二、莱布尼兹在欧洲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九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发展路线 一、"理性"的"求(务)实""精神" 二、"否定"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意义 第十章 欧洲哲学中"知识论"与"存在论"的关系 一、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 二、叔本华的意志哲学 三、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对欧洲哲学发展的贡献 四、海德格尔向"存在论"的"回归 五、列维纳斯:"超出""存在论"之外 六、作为东西文化会通成果的"瞬间" 下编 中国哲学的机遇 **章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理论篇 一、必也"正名" 二、"形而上学"与《易经》 三、"天"-"地"-"人"之"关系" 四、"人""在""天-地"之"中" 五、"中介"的"人""无""自己" 六、"人""在""时间"-空间""中" 七、"自由者"有"可能"使"预测学"成为"科学" 第二章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历史篇 一、儒道两家之"哲思":仁义-道德 二、佛教扎根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给"中国哲学传统"注入新的血液和精神 第三章 道家哲学思想 一、《老子》书中的形而上治国方略 二、《庄子》的"反讽"精神 第四章 汉代政治与"哲学思潮"之"大一统" 一、董仲舒的"天-道"哲学 二、《淮南子》反映的汉初哲学思潮 三、扬雄的"太玄"哲学 第五章 佛家思想的哲学理路 第六章 宋明哲学的思路历程 一、宋代哲学对于"物"的重视 二、周敦颐的"诚"与张载的"气" 三、"理学(道学)"的产生 四、"天理"与"尊德性-道学问" 结语 寄希望于"未来"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这部作品是叶先生的绝笔。作品的上编以现代学者从西方哲学所能获得的*深度的思想视野,重新阐释西方哲学史上的各个主要关节点,宏大而又精准地呈现了西方哲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展开历程,使这些关节点成为人们触碰人类精神在西方达到的各个思想高度的阶梯,成为人们进入人类理性在西方开展出来的各个思想广度的切入口。作品的下编则是以同样深度的思想视野重新解读、呈现中国的传统思想,试图从代表着人类在现代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的近现代哲学出发,本真地映现出中国传统思想的实质与真身,展示了中国传统思想乃至整个传统文化转型、更新的可能性理路。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裕生


自2009年出版《科学·宗教·哲学——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后,“哲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比先前更加明确地成为叶先生心目中哲学的“标准”。《哲学的希望》就是在这个“标准”之下,“以史带论”地解读了西方和中国哲学传统中的关键节点与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跨越时空地开启了中西哲学传统在学理层面上的沟通和对话。这本书之所以重要绝非因为它是叶先生的遗著,而是因为它为如何创造性地构建汉语哲学树立了一个典范;而以开放的心态打破古今中西哲学的壁垒、创造“中国”“哲学”的机遇的前景,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哲学界努力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齐

作者简介

叶秀山(1935—2016) 出生于江苏镇江,成长于上海。1952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去世时,在哲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60载。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所研究员。主攻西方哲学,兼及中国哲学和美学,爱好京剧、书法并有专著出版,业余时间喜听西洋古典音乐。自20世纪60年代起共出版论著20余部,其中多部多次再版,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