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0769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7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35076922 ; 978-7-5350-7692-2

本书特色

  《雨中四重奏》是作者钟桂松在2010年之前出国访问之余写的散文随笔。这些散文随笔以作者个人的视角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介绍了个人所见的一些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这些长短不一的散文随笔,文字流畅,描述细腻,文风朴实,文笔清新,内容健康,充满正能量,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内容简介

  《雨中四重奏》所收入的散文,是作者钟桂松从近二十年在欧洲、美洲、澳洲各地所见所闻写的散文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散文,虽然是以自己个人的视角去审视风景、品味生活,但作者仍然非常注重散文写作的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品读这些散文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作者优美流畅的文笔。  由于这些散文都是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是用文字来记录当时场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作者思想的瞬间感悟,因此,经过时间沉淀的这些有长有短的散文,今天读起来更加饶有兴味。

目录

01 科隆印象
贝多芬故居
谒歌德故居
海德堡吊古
谒马克思故居
汉堡港漫笔
雨中四重奏

02 科罗拉多河上的伦敦桥
“鬼镇”的辛酸
大峡谷风景线
有惊无险的好莱坞
重温洛杉矶
墨西哥城一瞥

03 走进罗马
佛罗伦萨的天堂之门
比萨斜塔遐思
圣马力诺的晚霞
畅游威尼斯
米兰一日
穿越阿尔卑斯山
赏心悦目的红叶

04 走马罗浮宫
流连凡尔赛
埃菲尔铁塔和塞纳河
风吹凯旋门
追忆先贤祠
巴黎圣母院与巴黎零公里
再访卢森堡
再见布鲁塞尔小孩

05 五月的秋天
秋到新西兰

06 奥斯陆印象
挪威山区行
初识哥本哈根
峡湾之行

07 远眺渥太华
畅游千岛湖
鸟瞰多伦多
尼亚加拉观瀑布及其他

08 咆哮的伊瓜苏大瀑布
耶稣山看云

09 感受夏威夷

10 马德里的地下交通
托莱多古城的阳光
巴塞罗那的风景
蒙塞拉特山修道院

11 伦敦的旧与新
谒莎士比亚故里
从温莎到牛津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雨中四重奏》:  科隆印象  去德国,不能不去科隆。正好,我们这次去德国访问,日程中有科隆之行。  那天上午,我们从法兰克福出发,绕到去科隆的高速公路上,不到两个小时的奔波,就到了科隆。一路上,我们被欧洲情调的德国农村风光所吸引,两边是几公里宽、整齐得像绿地毯似的麦地,一畦一畦的,从路边一直铺展到远处矮矮的青山脚下,足足有几里长,相间的是黄灿灿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平展展地傍着麦地,延向青山。还有—大片一大片的森林和草地,星星点点的欧洲马悠然地在草地上啃草,既那么原始,又那么现代。星散在这草地、森林边的民居,凸显了欧洲乡间的淳朴而又文明的风光。德国农村的庄稼,不是用水渠的水来灌溉的,而是喷水灌溉,因此,总是那么干净,那么静谧。在德国,很难见到裸露在外的黄土或黑土,都被绿色植被覆盖着。  科隆是德国乃至世界有名的城市,著名的莱茵河浩浩荡荡流过科隆。还有闻名遐迩的二次大战的幸存物——科隆大教堂,远远地就向人招手。汽车停妥后,我们匆匆地到莱茵河畔,欣赏这久闻大名的大河。河边是公园式的,喜欢玩乐的德国人三三两两地在河边散步。年轻人在溜冰。几对老年人坐在椅子上,望着莱茵河发呆,遥想那水一般逝去的岁月。由于纬度的关系,6月里的天气,冷得我们发抖,但仍不影响我们初见莱茵河的兴致。我们以莱茵河为背景拍照,说笑着,走上横架于莱茵河上的大桥。繁忙的莱茵河里,一种吃水很深的运输船远远驶来,据说是莱茵河上特有的运输工具,陪同的汪先生忙让我们拍照留念。莱茵河上风很猛,水也很急,凭直觉,莱茵河的污染似乎还不严重,我们为这条被马克思在经典著作中多次提到的莱茵河庆幸。  从河边折回市里,见一个小小的工地边有一座铜像,不知是纪念何人,一打听,原来是纪念一个古代当地的皇帝。铜像塑得很威严,但由于岁月的锈蚀,渐渐地苍老了,和周围境况比,也显得有些苍凉。诸侯割据的时代毕竟过去了,现代人只是把它当作历史看待而已。崇敬感早已荡然无存。我们就在这座雕像边的餐馆用餐,望着雕像我们如斯想。  午后,太阳羞羞答答地出来了一会儿,又钻进厚厚的云里。我们去参观大教堂。这个大教堂是全德国*大的教堂,二战中没有被轰炸掉,因而赢得人们尊敬,也成了科隆的一大景观。这个大教堂建于何年,我没有问,但走近大教堂时那种威严和肃穆,却让人感到心灵震撼。大教堂前的广场上,游人熙熙攘攘;直刺天穹的尖顶,让人仰视才能看清;一层一层千姿百态的雕刻造型,不能不让人惊叹,可以想见当初建造时的宏大场面,也可以想见当初建造者的心血和汗水。  教堂内,庄严肃穆,灯火辉煌,窗明几净,一排排椅子井然有序,一种别样情致的人生感觉涌上心头。  从大教堂里出来,太阳还挂在半空,等不起时间的我们不敢多停留,又匆匆上路,告别这大教堂,告别莱茵河,告别科隆。  (1996年)  贝多芬故居  那天,天气很凉快,阳光也十分灿烂,我们去波恩参观位于莱茵河边的德国国会大厦和政府大楼时,发现戒备并不森严,比较开放,门口随便游人拍照、张望。我们见一队老年游客,买票后进政府大楼参观。大楼外的草地上人们很悠闲地在散步、小憩。陪同的人告诉我们,别看德国政府办公大楼外表很朴素,里面的安全保卫都是很现代化的。我们相信。但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去看。  6月的德国,下午时间特别长,我们从莱茵河畔回到波恩市内,车子泊定后,就在街头漫步。白鸽、绿树、鲜艳的窗花和来来往往的悄无声息的汽车,使波恩这个都市显得静谧、整洁。我们打听到贝多芬故居就在市内,便兴冲冲地去寻访。我们并不是搞音乐的,但在开放的中国,贝多芬这个德国人的名字,比肯德基影响还要大些,因此很想一睹这个德国天才音乐家的故居。我们在街头边走边问,好不容易寻访到,已是下午4时了。原来贝多芬故居就坐落在市中心一条小街,临街房子坐西朝东。现在它已被当地政府作为文化保护单位保护起来了,并布置了陈列室对外开放。我们买票进门,发现故居不小,临街的有三层楼,每层都陈列着照片、手稿、实物如钢琴等生活、音乐用品,有些是仿制品,有些是当年贝多芬用过的原物,非常珍贵。每层看守的德国老人都非常负责,不准参观者用手触摸。进门后右手转弯是一间贝多芬生平事迹的展室和管理问询的地方。我们粗略看了一遍后,出后门,在一个小院子里,发现一座半身的贝多芬雕像在院子的一块小草地里矗立着,一副沉思冥想的样子,神态非常逼真,在西斜的太阳映射下,栩栩如生。我们赶快在这里拍照留念,缅怀这位给我们带来美妙动听的音乐的世界级大师。  在楼上,我们发现贝多芬生平介绍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这位音乐天才的生活和他的音乐一样丰富多彩。在众多的照片中,也十分坦率地挂出了贝多芬情人女儿的照片,据说这个情人和贝多芬初恋,后来嫁人了,生儿育女,贝多芬非常挂念她,后来发现情人的女儿很像她妈妈,多情的贝多芬就把情人女儿的照片珍藏起来,以了却心头的记挂。  ……

作者简介

  钟桂松,浙江桐乡人。曾任浙江电视台台长、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浙江省省委巡视组组长,浙江省十一届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业余时间长期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已出版《茅盾传》、《茅盾评传》、《沈泽民传》以及丰子恺、钱君匋、陈学昭、徐肖冰等研究著作30余部。主编《茅盾全集》、《茅盾文集》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