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1981-1982主体解释学
读者评分
5分

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1981-1982主体解释学

1星价 ¥68.6 (7.0折)
2星价¥68.6 定价¥98.0
商品评论(2条)
ztw***(三星用户)

是经典 买来囤着 版本很好

2021-05-06 11:02:53
0 0
lin***(三星用户)

很经典的书

一直想读福柯的书,这个版本超精美,书品完好,想不到在中图能赶上这么优惠的价格,购书体验非常好!

2021-04-30 09:31:0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5507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672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208155077 ; 978-7-208-15507-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重要的是要把似乎作为我们文明特征的“认识你自己”这个命令重新置于较宽广的思考中。因此,有关“自我关注”和“自我技巧”的历史是一个创造主体性历史的方式,但不再通过在疯子与非疯子、病人和非病人、犯人和非犯人之间作出种种划分,不再通过能向活着的、讲着话的和劳动中的主体提供位置的那些科学客体性领域的构成;而是通过“与自身的关系”及其技术框架和知识效果在我们文化中产生和转化。

内容简介

此书根据1981-1982年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演讲而整理。在本书中,福柯对“关心自己”进行了详细研究。对福柯来说,“关心自己”不仅仅是有名的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而且还包括各种哲学实践。它旨在表明伦理主体是根据什么手段、步骤和历史目的在与自身的既定关系中自我塑造的。

目录

1 译者的话
1 前言
3 1982年1月6日 **课时
总问题的回顾:主体性与真理——新的理论出发点:关心自己——对德尔斐箴言“认识你自己”的种种解释——苏格拉底作为关心自己的人:对《苏格拉底申辩录》中三段摘要的分析——关心自己作为古代哲学与道德生活的箴言——在*初的基督教文本中的关心自己——关心自己作为总态度、与自身的关系、全部实践——现代人为了认识自己而贬低关心自己的各种理由:现代道德、笛卡尔时代——诺斯替教是个例外——哲学与精神性
32 1982年1月6日 第二课时
各种精神性要求相互冲突的出现:笛卡尔之前的科学与神学;古典的与现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分析——对一句斯巴达格言的分析:关心自己作为法定特权——对柏拉图的《阿尔西比亚德篇》的**次分析——阿尔西比亚德的各种政治抱负和苏格拉底的插话——对阿尔西比亚德的教育被比作为对斯巴达年轻人和波斯君主的教育——关心自己的要求在《阿尔西比亚德篇》中**次出现时的上下文:政治抱负、教育缺陷、批判时代、政治知识的缺乏——自身不确定的本性及其政治内涵
52 1982年1月13日 **课时
苏格拉底要求关心自己的律令出现时的上下文:出身良好家庭的年轻人的政治才能;雅典教育(学校教育与性爱教育)的各种局限;不自知的无知——古代希腊的各种塑造自己的实践——在毕达哥拉斯主义中梦前准备活动与各种考验技术——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的各种修身技术——它们在希腊化哲学中的重要性——在《阿尔西比亚德篇》中必须加以关心的自身存在的问题——自身作为灵魂的规定——灵魂作为行为主体的规定——关心自己与养生法、家政学和性爱论的关系——需要一位指导关心自己的导师
78 1982年1月13日 第二课时
在《阿尔西比亚德篇》中,关心自己被规定为认识自己:柏拉图著作中两个律令之间的对抗——眼的隐喻:视觉起源与神的成分——对话的目的:关心公正——对话的真实性问题及其与柏拉图主义的一般关系——《阿尔西比亚德篇》的关心自己与政治活动的关系、与教育的关系、与男童之爱的关系——《阿尔西比亚德篇》中有关关心自己在柏拉图主义中的命运的预见——《阿尔西比亚德篇》的新柏拉图主义传人——柏拉图主义的悖论
96 1982年1月20日 **课时
从《阿尔西比亚德篇》到公元头两个世纪的关心自己:总的演变——围绕“关心自己”的词典研究——各种说法的星状分布——关心自己的推广:共同扩展到全部生活的原则——文本阅读:伊壁鸠鲁、穆索尼乌斯·鲁弗斯、塞涅卡、埃皮克泰德、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吕西安——这种推广的各种伦理后果:关心自己作为塑造和纠正的轴心;医疗活动与哲学活动的比较(共同的概念;治疗的目标)
128 1982年1月20日 第二课时
老年人的得天独厚之处(生活的积极目标与理想方面)——关心自己原则的推广和宗派现象的确立——相关的社会褶子:从大众文化环境到罗马人友爱的贵族政治网络——另外两个例子:伊壁鸠鲁团体与治疗家团体——拒斥法律范式——双重肯定的结构原则:要求的普遍性与选择的稀有性——拯救的方式
149 1982年1月27日 **课时
对公元1—2世纪的自身修养的一般特征的回顾——他者的问题:柏拉图对话中的三种控制形式——希腊化与罗马时期:对主体化的控制——对塞涅卡的“stultitia” (不关心自己)的分析——作为主体化的导师的哲学家的形象——古希腊的制度形式:伊壁鸠鲁学校和斯多葛派的聚会——罗马的制度形式:对生活的私下劝告
178 1982年1月27日 第二课时
公元1—2世纪的职业哲学家与他的政治选择——普林尼《书信集》的“欧弗拉泰”:一位反犬儒主义者——作为社会实践的学校之外的哲学:以塞涅卡为例——弗隆顿与马克·奥勒留之间的通信:把指导生活的养生法、家政学与性爱论系统化了——良心考察
200 1982年2月3日 **课时
对《阿尔西比亚德篇》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评论:普罗克鲁斯与奥利姆皮奥多尔——新柏拉图主义让政治与泻药脱钩——对柏拉图哲学中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合目的性、互惠性、固有的关系——公元1—2世纪的境况:自身的自我实现——后果:一种根据转变原则合理生活的哲学艺术;自身教化的发展——拯救观念的宗教意义——“s.têria” (拯救)与“salus”(拯救)的意义
222 1982年2月3日 第二课时
围绕主体性与真理的公众问题——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关系的倒置——伊壁鸠鲁主义的友爱概念——斯多葛主义有关人作为集体存在的概念——君主的虚假例外
242 1982年2月10日 **课时
关心自己的双重解闭的要求:相对于教育学和政治活动——自身的自我完成的各种隐喻——一种实践图式的发明:转向自身——柏拉图的“epistrophê” (转向)及其与转向自身的关系——基督教的“metanoia” (转向)及其与转向自身的关系——“metanoia”的古典希腊文意义——为柏拉图的“epistrophê”与基督教的“metanoia”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辩护——目光的转变:对好奇心的批评——竞技式的专注
270 1982年2月10日 第二课时
一般理论范围:说真话与主体化——犬儒主义的世界知识和自身修养:德梅特里乌斯的例子——德梅特里乌斯的有用知识的特点——教养知识——伊壁鸠鲁的生理知识——伊壁鸠鲁派生理学家的“parrhêsia” (坦白)
290 1982年2月17日 **课时
转向自身作为关心自己的*终方式——航行隐喻——作为治理范式的航海术——回归自身的伦理观念:基督教的拒斥和现代不成功的尝试——治理和与自身的关系,反对权术和权利主体——不具有认识自己这个原则的转向自身——两种隐秘的模式:柏拉图的回忆和基督教的注解——被隐匿的模式:希腊化的转向自身——斯多葛派思想中的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塞涅卡的例子:在给鲁西里乌斯的信中对教化的批评;在《自然问题》中目光的运动
317 1982年2月17日 第二课时
对《自然问题》第三部分的序言的分析的目的——对**部分的序言的研究——塞涅卡的求知灵魂的运动:描述;一般的特征;回归的效应——结论: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本质内涵;认识世界的解放效应;无法还原为柏拉图模式——深入的观点
337 1982年2月24日 **课时
马克· 奥勒留的认识的精神模式化:分析表象的工作;界定和描述;看和命名;评价和证明;达到灵魂的庄严境界——埃皮克泰德的精神修养的例子——对表象的基督教的注解和斯多葛派的分析——回到马克· 奥勒留:在时间中分解对象的练习;把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质料构件的练习;对对象的还原描述的练习——精神知识的概念结构——浮士德的形象
367 1982年2月24日 第二课时
在其与修行(askêsis)的关系中的力量——没有提到在学习中对主体的客观知识——没有提到控制中的法规——控制的目标与手段——“paraskeuê”(准备)的特点:作为当事运动员的智者——“paraskeuê”的内容:讲话—行为——这些讲话的存在方式:“prokheiron”(掌握)——作为融入说真话的主体中的实践的“修行”
385 1982年3月3日 **课时
基督教的苦行和哲学的修行之间的概念差别——主体化的修养:聆听训练的重要性——聆听的模棱两可性,在被动性和主动性之间:普吕塔尔克的《论聆听》;塞涅卡的第108 封信;埃皮克泰德的《对谈录》Ⅱ,23——聆听,技术的折磨——聆听的修行规则:缄默;好听众的具体举止和一般态度;注意(通过直接的回忆达到讲话的意指和讲话的主体化)
414 1982 年3 月3 日 第二课时
良好阅读的各种实践规则及其目的的确定:沉思—— “meletê/meditatio”(沉思) 的古代意义作为有关主体的思想的目标——写作作为融合各种讲话的身体训练——符合作为主体化/ 说真话的循环—— 基督教精神性中的说话艺术:指导者的各种真话形式;被指导者的忏悔;说出有关自身的真话是获救的条件——希腊—罗马的指导实践:通过被指导者的认真缄默塑造了一位求真的主体;在导师的讲话中“parrhêsia”(坦白)的义务
433 1982 年3 月10 日 **课时
“parrhêsia”作为导师讲话中的伦理态度和技术步骤——“parrhêsia”的对立面:奉承和修辞——在新的权力结构中奉承论题和愤怒论题的重要性——一个例子:塞涅卡的《自然问题》第4 卷的序言(使用权力、与自身的关系、奉承的危险)——君主脆弱的智慧——“parrhêsia”与修辞对立的各个角度:真实与谎言的区分;技术的地位;主体化的效应——“parrhêsia”的正面的概念化:费洛德姆的 《论坦白》
461 1982年3月10日 第二课时
对“parrhêsia”的分析(续):伽利安的《论灵魂的激情》——塞涅卡眼中的“libertas” (自由地说话)的特点:拒绝大众的和夸张的典雅;透明和严格;各种有益讲话的融合;推测的艺术——“libertas”的结构:思想的完全传达和主体在其讲话中的承诺——教育学与心理学:它们在希腊—罗马哲学和基督教中的关系和演变
481 1982年3月17日 **课时
对毕达哥拉斯主义中缄默诸规则的意义的补充评论——对“苦行”的界定——有关希腊苦行的历史民族学的小结——《阿尔西比亚德篇》的提醒:苦行后退到作为神之镜的认识自己上——公元1—2世纪的苦行:一种双重的后退(相对来说,后退到认识自己这个原则上;后退到感激神这个原则上)——对希腊化—罗马的苦行的基督教命运的解释:拒斥诺斯替教派——生命的作品——各种生存技术,澄清两种记载:思维训练;到实际情况中去锻炼——各种节制训练:柏拉图的运动员的身体和穆索尼乌斯·鲁弗斯的坚忍的身体——考验及其特征
510 1982年3月17日 第二课时
生活就是考验——塞涅卡的《论恩宠》:生存考验及其区分功能——埃皮克泰德和哲学家—侦察员——恶的花样翻新:从古代斯多葛主义到埃皮克泰德——希腊悲剧中的考验——有关希腊化时期的生存预习对基督教有关不朽和拯救的教条的漠视的评论——生活的艺术和关心自己:一种关系的颠倒——这种颠倒的记号:在希腊人的传奇故事中有关贞洁的论题
529 1982年3月24日 **课时
回顾上一节课的收获——在柏拉图的《阿尔西比亚德篇》和公元1—2世纪的哲学文本中自身对自己的把握:比较研究——西方有关反思性的三个主要形式:回忆、沉思、方法——当代西方哲学的历史编纂学的错觉——两个沉思系列:对真理内容的检查;对真理对象的检查——希腊人对未来规划的怀疑:回忆的首要性;未来的本体论的—伦理学的空无——把预测罪恶当作准备的斯多葛式修炼——预测罪恶的考察等级:可能、确定、逼近——作为封闭未来和简化现实的预测罪恶
557 1982年3月24日 第二课时
对死亡的沉思:一种纵向和回溯的观察——塞涅卡和埃皮克泰德的良心考验——哲学的修行——生活伦理、考验自己、世界的对象化:西方哲学的各种挑战
573 课程概要
593 授课情况简介
647 术语索引
664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前 言
除了休假的1977 年,米歇尔· 福柯从1970 年12 月至1984 年6 月去世,一直在法兰西学院授课。其教席名为:“思想体系史”(Histoire des systèmes de pensée)。

这一教席由法兰西学院教授委员会根据于勒· 于伊曼(Jules Vuillemin) 的建议, 创立于1969 年11 月30 日, 以替代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直到其辞世所担任的“哲学思想史”教席。1970 年4 月12 日,该委员会选举米歇尔·福柯持有这一新教席。当时他43 岁。

1970 年12 月2 日,米歇尔·福柯讲授**堂课。

法兰西学院的教学要遵守一些特别规定。教师们每年必须教授26 个小时课程(其中*多一半可以是研讨班形式)。他们每年都须展示一个新的研究,以迫使他们每次都更新其教学内容。课程和研讨班的参与完全是自由的,既不需要学籍注册,也不颁发文凭证书。并且教授什么都不管。在法兰西学院的用语中,人们说教授们没有学生只有听众。米歇尔· 福柯的课程开设在一月初到五月末的每个星期三。众多的听课者动用了法兰西学院的两个阶梯教室,他们包括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好奇者,其中还有许多外国人。米歇尔·福柯曾经常抱怨他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以及课程形式所导致的交流很少。他渴望研讨班这种真正集体工作的场合。他为此做过不同的尝试。*后几年,在课程结束后,他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回答听众的问题。

1975 年,《新观察家》周刊的记者热拉尔· 帕迪让(Gérard Petitjean)这样描述课堂气氛:“当福柯快速走入教室,雷厉风行,就像某人一头扎入水里,他挤过人群,坐到椅子上,推开录音机,放下讲稿,脱下外套,打开台灯开始讲课,一秒也不耽误。扩音器传出响亮、有力的声音,这是大厅里唯一的现代工具,从仿大理石的灯罩发出的光使教室不太明亮。教室有300 个座位,挤了500 人,没有一点空地……没有任何演说效果,(授课)清晰并且效率高。没有一点即兴发挥。福柯每年有12 个小时在公共课堂上解释他在上一年研究工作的意义。因此他精炼到*大程度并且加以补充,就像写信之人到稿纸*后一页时仍意犹未尽。19 时15 分,福柯结束讲课。学生们匆忙走向讲台。不是为了与其交流,而是关掉各自的录音机。没有提问,在嘈杂的人群中,福柯是孤独的。”对此,福柯谈道:“应当能够探讨我所讲的。有几次,当课讲得不太好时,不需要太多,只需一个问题就可以重新改变状况。但是这样的问题从没有出现过。在法国,群体效应使一切真正的探讨变得不可能。因为没有反馈渠道,授课被戏剧化了。我和那里的人们是表演者或杂技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当我讲话完毕,就有一种完全的孤独感……”

米歇尔·福柯像一名研究者一样从事教学:探索未来的著作,开拓诸多问题化领域,这更像是对将来可能的研究者发出的邀请。因此,法兰西学院的课程并不复述已出版的著作。这些课程并不是初稿,尽管著作和课程的论题可能是相同的。这些课程有自己的地位,属于在福柯实施的全部“哲学活动”中的一个特殊话语机制。福柯在其中特别地展开了一种知识/ 权力关系谱系学的提纲,并依据这个提纲,从1970 年起,他开始思考其工作——这与之前他所掌控的诸话语形态之考古学的提纲相对照。
课程在现实中同样具有作用。来上课的听众并不仅仅被一周接一周建立起来的叙事所吸引,也不仅仅因为受到严密阐述的诱惑,他们同样可以从中找到对现实的想法。米歇尔·福柯的艺术在于用历史诊断现实。他会讲到尼采或者亚里士多德, 讲到19 世纪的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基督教牧师守则,听众总能从中得到关于当下现实和同时代事件的阐发。福柯在课堂上的特有能力在于博学、个人介入和对事件研究这三者之间精妙的交错呼应。

20 世纪70 年代,磁带录音技术得到发展和完善,米歇尔·福柯的教室很快采用它。课程(以及一些研讨课)的内容因此被保存下来。

这次出版采用米歇尔·福柯公开的讲授内容作为参照,并*大可能地将其逐字记录。我们希望可以按照原样成书。但是从口头到书面的转换需要编者的介入,至少需要标点和分段。原则一直都是*大可能地与实际所讲课程一致。

当有必要时,重复和反复讲述部分会被删除,断裂的句子会被重新连上,并且错误的句法结构会被修正。

省略号表示录音无法听认。当句子模糊不清时,在括号()中用连接词或附加成分表示。

页脚的星号表示米歇尔·福柯所采用的注释与课上所讲的相比有含义上的差别。

全部引用都被核对过,所涉及的参考文献也已标明。校勘仅局限于澄清含混之处,阐明暗示和确定校勘之处。

为了方便阅读,每课之前都配有简短的提要来指出重要关 联。课程内容之后附有曾在《法兰西学院年鉴》发表过的课程概要。米歇尔·福柯通常在6 月份编写,即在课程结束之前的某段时间。对他来说,这是回顾式地指出“课程”意图和目的的机会。它构成了*好的“课程”简介。

每本书结束时都有编者负责说明“授课情况简介”:其目的是介绍给读者一些作者生平、思想和政治上的背景基础知识,将本课程置于已出版著作中并且指出其所使用的资料汇编(corpus)中的地位,以利于理解和避免由于遗忘授课情境所可能导致的误解。

《主体解释学》这门课程讲授于1982 年,由弗里德里克·格罗编辑。

通过法兰西学院的这次编辑出版,米歇尔·福柯“工作”新的一面得以面世。

确切地说,这并不是未发表作品的出版,因为这次出版再现了米歇尔·福柯公开的讲话。在其所用的书写载体之外,这个讲话很值得研究。米歇尔·福柯笔记的拥有者达尼埃尔·德福尔允许编者查阅了笔记,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这次法兰西学院课程的出版经由米歇尔·福柯的继承人授权,他们希望此次出版能够在无可争议的严肃性中满足法国和国外的苛刻要求。编者们努力不辜负他们给予的信任。
弗朗索瓦·艾华德(Fran.ois Ewald)
阿莱桑德罗·冯塔纳(Allessandro Fontana)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