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集种子的人-国家生态安全的守护者

包邮采集种子的人-国家生态安全的守护者

¥23.5 (5.9折) ?
1星价 ¥23.5
2星价¥23.5 定价¥3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2978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1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59429780 ; 978-7-5594-2978-0

本书特色

“时代楷模”钟扬从教30年,援藏16年,在西藏行走50万公里,与17种高原反应作生死抗争,穿梭高原采集4000万颗种子。他坚信,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教师是他*在意的身份,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 抛弃小我成就大我,用生命诠释播种的一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反映“时代楷模”钟扬生平事迹的纪实文学作品。钟扬是复旦大学教授、博导,在植物学、生物信息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他曾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为了收集种子,他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多次跑到*偏远艰苦的地区——西藏。2017年9月,钟扬不幸遭遇车祸逝世,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目录

前言

**章 少年天才初长成

第二章 武汉植物研究所的日子

第三章 世界眼光与本土视野

第四章 有价值的东西总会被看到

第五章 一个天生的教育家

第六章 行政科研两不误

第七章 把自己奉献给西藏的教育事业

第八章 浪漫主义情怀实干主义精神

第九章 为真正的科学发现打基础

第十章 苍天不负有心人

第十一章 *后的日子*后的辉煌

第十二章 无疆大爱铸就“时代楷模”

尾声


展开全部

节选

  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  钟扬从2003年6月开始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这一职务他一直做到2008年8月。钟扬在做行政工作的同时,还带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当时生命科学学院的新学生特别多,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个新课题,钟扬就需要很大的课题量来满足这些学生的研究需求。刚到复旦时,钟扬必须适应新环境,那段时间,他的文章量产很大。有了量产,他才开始慢慢地追求一些突破,量产对他后来在这个学术领域取得话语权,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比如说,钟扬的学生毕业出来,基本上  出路就没有问题,因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毕业需求,学生才有可能静下心来,追求更高的目标。大部分的学生理想很高远,但现实是如果毕不了业,学生就没有心思做更深入的研究。  钟扬很会把握学生的心理,他会让学生放心、安心。学生到他这里学习,只要安安心心把他交代的工作做完,毕业就没有问题。话虽说得很轻松,但实际上钟扬在背后付出的远比学生们看到的要多得多。  不管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老师,钟扬都能很平等地对待别人,并且永远给人选择的机会。钟扬的学生王莉提到,她1999年就想考钟扬武汉植物研究所的研究生。王莉回忆:  “对我来说,那是**次见真正的大教授。我之前在学校也见过大教授,但是  钟老师  跟他们是不一样的。他没有把我当学生或外行。我觉得钟老师*大的特色,就是他从不把人看低,他永远跟你保持一个平等的关系,哪怕你是学生或者外行,甚至哪怕是小孩,他永远都跟你保持平等。我当时其实很惶恐,我说,我学的是工科,我能考武汉植物所吗?他说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一上来就把我的顾虑打消了。我再问,有些什么可选的?他问我喜欢什么? 我说我对生物也不是特别了解,但我想可能生物是很有趣的,能不能学那种比较快点能看到成效的?当时年轻人都希望快点出成绩嘛。他就说植物学都是很慢的。他说话就是很幽默、很诙谐的那种。后来,我就去考,竟考上了。考上了以后我才听说,他可能要离开那个地方。我跟他其实只有一面之缘,其实他完全不用对我负什么大的责任,因为考上了他的研究生,如果他调走了,我也可以转到其他老师名下,但是他对学生很负责,他说自己可能要去上海,我有两个选择:**,我愿意的话,继续留在植物所这边读研,他给我找个导师;第二,要么我也可以去上海读研。如果我去上海那边,他不确定能不能直接把学生转过去,所以我要有思想准备。对我来讲,我觉得自己还是小孩,也不是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马上定个性,确定下来。我说也行,去上海试试,大不了再重新考。他当时可能觉得这小姑娘好像挺有闯劲的,就叫我来上海试一下,我就这么来上海了。真的只跟他见过一次,去上海的事,也就这么定了,就重新考了一次。”  王莉来上海的**年,就在钟扬的实验室做助手,同时复习考研。复习一年后,考取了钟扬在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钟扬刚来复旦大学也没有其他学生,只是带了一些本科生,他对学生特点好。由于刚开始没有项目,钟扬就参与了上海科技馆的项目。钟扬在武汉植物所时以植物学研究为主。来复旦之后,他主打的研究领域是生物信息学,当时复旦也没有这个学科,所以在这个领域钟扬是独树一帜的。他的宽泛性得到了生长。复旦生科院当时还没有相关专业,他就跑去跟计算机系合作,他还跟北大的生物信息中心合作。他这种跨学科、跨平台、跨学校的交流很多。  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钟扬之前没有在高校担任过教师,当他来到复旦,**次接触这么多本科学生,他才发现有些本科生可能比他原来的一些研究生还要厉害,他是惊喜的,因为每个老师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有潜力的。也因为钟扬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很多本科生来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其中有很多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去了国外。  钟扬的到来,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学生耳目一新。王莉说道:  “可能是2000年或2001年,那年预报有流星雨,当时大家都在BBS上讨论流星雨,说如果能去看流星雨就好了。钟扬真的就给大家租了一辆大巴,把学生们带去南汇看流星雨。同学们都惊呆了,说居然还有这样的老师,现实中真的有这种梦想中的老师,学生就是喜欢他。当时学生们奔走相告,复旦来了一个很可爱的老师,纷纷要求来我们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后来我跟钟老师说:‘这是不是你的策略啊?就是想把那些优秀学生都吸引过来吧?因为学生来得多了,可挑选的余地就大了。’当时来我们实验室做毕业论文的本科生,都挺不错的。那时他还吸引了外系的学生,甚至包括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有一个现在已经在国外做教授了。当时我们的实验室,不敢说是整个学校,至少在我知道的院系里面,我觉得应该是*欢乐的实验室,而且那段时间应该也是钟老师很快乐的时光。我们那一届是五个学生,大家关系都特别好。现在的师弟师妹们,都无法想象那个时候的钟老师。那个时候老师哪怕再累,他愿意跟学生很亲近也很快乐。”  或许在钟扬的心里,当老师一直是他少年时期的梦,而这个梦实现了,他就格外珍惜每一棵“幼苗”,希望他们都长成参天大树。  芬兰投资某企业大中华区总监朱彬本科时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对钟扬一直有所耳闻,身边的同学也经常谈论这位“独特”的导师。大三暑假,朱彬到天目山实习,钟扬前来辅导。暑期结束后,朱彬便找到钟扬,向他诉说自己愿意到钟扬实验室实习的愿望,钟扬当即同意。  不仅如此,钟扬的“好名声”还吸引了很多外地的学生。他有一次去昆明作报告,就吸引了一位叫刘天猛的学生,后来跟着钟扬做研究。刘天猛说:  “钟老师很会讲故事。他作报告时,讲他在实验室做了一些什么东西,他讲得很通俗易懂,会让你觉得他做什么事情都很有意义,会觉得他水平很高,跟他能学到东西,加上他作报告时也很平易近人,你可以向他提问,他都给你讲得很清楚,很有感染力。加上之前我就看过钟老师编的《分支分类的理论与方法》,一下就有了考博的冲动,然后就联系钟老师。钟老师来云南作报告之前,我都没有出过云南,就是这样,他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机会。”  钟扬的实验室,常会有买好的早餐放着,钟扬怕有学生没吃早饭或者实验中途饿了,他往往会习惯性地多买几份,放在那里。在实验室里面工作时,学生都坐在外面的工作间。钟扬平时很关注Science,Nature,或者PNAS*新发表的文章,关心科学界*新的进展。如果钟扬看到一篇好文章,他就会跑到学生所处的外间,对大家说:“各位,我刚看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大家来一起聊一聊。”他经常会如此,把学生当同行,然后就来到学生旁边说,“大家来喝点茶,休息休息,我们聊一聊这篇挺有意思的文章。”这种即兴的小组会经常出现在实验室里,他会把那些*新进展,当科学故事一样来讲,发挥他“讲故事”的特长。一个新的东西,钟扬很快就能放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等再呈现出来时,完全焕然一新。  在这一点上,钟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别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钟扬天生就适合当一个教育家。听众在什么领域,钟扬就能将知识融入这个领域。比如说,给老年人讲养生,给管理学院的人讲生命,包括哲学、基因层面的故事,他也能讲。这同时也与他不断地学习有关。  钟扬很善于利用点滴时间来学习。钟扬不用手机时,就随身带着各种杂志、报纸、书;有了手机后,他便通过手机来学习。对于信息浏览,钟扬没有任何局限性,一些*前沿的科学他会看,各种八卦他也看。他喜欢看王自健、郭德纲的脱口秀。钟扬认为,他们讲话的一些方式可以借鉴。除此之外,他还会去看吐槽大会,关注某些槽点,这和钟扬自己喜欢吐槽不无关系。但是,钟扬吐槽的方式更加幽默,更有信息量。他希望通过这些表达方式,来引起听众的共鸣。  有时晚上工作太累了,钟扬就想让大家放松一下。打桥牌是钟扬*擅长的,他就叫学生来玩一局,由于学生们只会打80分,他也只能跟学生们一起玩80分。他认为打牌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让做研究的学生张弛有度,不会觉得一直做研究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  钟扬深受学生喜爱,还源于他做学问的态度很超脱,他把做学问看成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钟扬的教育是属于点拨式的,他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钟扬的学生将论文交到他手上时,他先看一遍,弄清是什么情况后,慢慢地,他突然就有了灵感,再继续帮学生修改,循环往复。为了提升学生的论文水平,钟扬往往会打印一篇论文,交到学生手里,等学生看完了,再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追问这篇论文的构思以及问题,在反复的修改中,学生们的论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钟扬还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来分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钟扬会让一部分学生去做基本达标的工作,剩下的部分学生去完成他认为的高目标。但是一篇高目标的文章,可能要好几个学生合作,也并不一定能毕业,不一定短期内就能出成果。其中就包括钟扬提议要做全世界裸子植物的进化树。  学生们采集了至少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裸子植物。  有一种很独特的只有太平洋一个无人涉足的小岛上才有分布的裸子植物,当时只见于报道,钟扬也想要亲自去采。还有澳洲的国宝,也是一种裸子植物,叫瓦勒麦松,他也要求学生去查资料。钟扬当时为了搜集全部的裸子物种,也是非常拼命地寻找。这是一个长时间、高投入的研究,直到钟扬带到了第三、第四届学生的时候,相关研究文章才发表出来。  钟扬对待植物是理想主义的,为了这个理想,他不惜成本,但他不会让所有的人为之孤注一掷。所以他会先考虑好学生的基本毕业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未来的需求,设计学生的论文方案。他从来不会为难自己的学生。有了这些毕业保障后,学生如果真的有更高追求和理想,钟扬便会尽己所能帮他们实现。  对于钟扬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钟扬的好友黄梵深有感触:“有一次,我邀他来南京理工大学演讲,讲完,当场就有三个学生表态,要从工科转学生物。一个学生说:‘我想学生物,觉得对人类太重要了!’我想这种神奇的力量,在于钟扬从不想要去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将知识转化,蜕变成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他的学生们也说,钟老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有宏观理解和哲学思考,并且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研究领域,也就是他生前常说的‘思考的层次’。有一次,我接到他来南京某高校教育学院演讲的电话,他邀我一起吃饭。我到达时,因他的演讲太精彩,学生反响强烈,讲了三小时还无法结束。我坐在会场隔壁的办公室等他,每隔几分钟,就听见会场传来哄堂大笑。不时有几个学生离开会场,路过办公室门口走向楼外,他们嚷嚷的声音都差不多:‘要不是晚上有课,我真不想离开会场,讲得太有意思了……’隔壁还有一间教师办公室,因为敞着门,几个教师的议论声,也飞入我的耳朵:‘他蛮会说的,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他的演讲也就……但对学生很有效……’我听出了他们的‘羡慕嫉妒恨’。”  或许大家只看到了钟扬引起的轰动和掌声,却不知道他背后付出的努力。钟扬每次演讲前,会“对着镜子演练九遍”。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老师,当老师*重要的就是要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而传递的方式,就是“讲”。学生有没有听到,这种讲法对学生的影响有多深,这是钟扬很在意的一件事。就在教育学院那场演讲结束时,一个来听讲的山区教师,在会场门口堵住了钟扬,那人愧疚地承认,听讲前他已打算放弃当山区教师,但钟扬的演讲,令他的精神绝处逢生,让他对当山区教师意义的怀疑荡然无存。这就是一个教师的力量,同样也是演讲的力量。  2002年底,中国广东顺德发现首例SARS病毒携带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非典”。“非典”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染,严重的可直接致人死亡。“非典”时期,病毒传播迅速,携带病毒者甚至蔓延到东南亚乃至世界,导致多人死亡。国内很多学校停课,一时间,不只是学生、教师,就连医院工作人员都提心吊胆。  在这种紧张气氛下,2003年至2004年,钟扬参与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领导、国内外数十家单位加盟的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分析工作,对61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对流行病学所划分的SARS在中国爆发所经历不同阶段的同义置换与非同义置换比率进行分析,发现SARS冠状病毒在早期传播时存在不同选择样式。研究分析过程中,钟扬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Molecular evolution of the SARS coronavirus during the sourse of the SARS epidemic in China”。  这一年,钟扬还作为通讯作者,发表“Genetic Diversity in Primula obconica (Primulaceae) from Central and Southwest China as Revealed by ISSR Markers”。  ……

作者简介

  叶炜,真名刘业伟。中国大陆首位创意写作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副教授,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生导师,致力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与创意写作、文化产业研究工作。代表作有《富矿》等。  高璐,女,江苏师范大学创意写作文学硕士,现居南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