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

包邮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

¥9.8 (5.4折) ?
1星价 ¥9.8
2星价¥9.8 定价¥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12214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1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541221415 ; 978-7-5412-2141-5

本书特色

贵州,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祖国的大西南。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是作者蒙应富20世纪80年代深入贵州边区采访报道的新闻稿件,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省边远山区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变化,从另一侧面也让读者了解了贵州省情和改革开放后贵州的变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深入贵州边区采访报道的新闻稿件,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省边远山区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变化,从另一侧面也让读者了解了贵州省情和改革开放后贵州的变化。

目录

自序
难忘的黔边行——写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
黔东南的东大门——羊坪
农民侯老毛进镇定居
——发生在羊坪镇的一则新闻
竹坪竹何在?名实不相符
两宝如开发,可富甲一方
——“一脚踏数县”的竹坪乡亟待开发
“百仗坡”上说古道今
——湘黔交界处“古战场”的升平景象
乡场虽小作用大财源滚滚进农家
——从雪洞场看场镇和商品生产的关系
坪地地不平山大无柴贫如洗
坪地正脱贫退耕还林高潮起
“盐巴场”带来买卖方便
——但商品不足政策不活信息不灵问题有待解决
“面向湖南冲进长江”
——“黔东**关”瓮洞镇利用清水江大兴舟楫之利
借得湘边一泓水养得万千鱼儿肥
——天柱侗族农民姚祖铭到湖南承包水库养鱼
边界好中学职业班受到欢迎
校园多危房杨校长力不从心
湘黔边界山重山有山皆宝
苗村侗寨心连心同心致富
——平金村苗侗两族农民联办茯苓加工厂促进了商品生产
烈士故乡厂商多
——访“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的故乡茅坪镇
以机代手巧编富裕路
——湘黔交界线上的云亮山村竹编家庭工业大发展
莫道天涯无芳草水口处处菊花俏
修了断头路富了山里人
——黎平修通与湖南连接的断头路,其经济效益以百万计
从江人才外流严重
亘古稀奇事龙额开新场
加鸠民族学校的喜与愁
路,毁林路?黄金路!
——从江县城丙妹至加鸠公路考察纪事
山里人有了强烈时间观念
茂兰山区的上海人
——记荔波县立化乡中心小学校长李永华
工农结合靠煤致富
——茂兰面朝广西,向两广要钱大有成效
瑶山春色
牛角上长出了“摇钱树”
——泗亭乡养牛业见闻
玉屏镇在引进中起步
——荔波县城纪事
展开全部

节选

  《黔边行:那些人,那些事》:  令人烦恼的“电话旅行”,是旧时邮电管理体制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电话旅行”早已寿终正寝。如今我们迎来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数字化信息时代。  关于“电话旅行”的故事,记者在湘黔交界的黎平县采访时,就有所传闻。负责经济工作的副县长叫苦说,他们县潭溪乡离湖南靖县交界处的一个乡只有11公里,近在咫尺。可是打起电话来,非得经黎平一榕江一三都一都匀一贵阳一长沙一怀化一靖县,旅行一大圈,*后才到这个乡。真是:千里友谊一线牵,万水千山只等闲!  谁知无独有偶。记者行至黔桂交界的罗甸县,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罗甸县罗悃区与望谟县的桑郎区田土相连,但不能直接通话。要经惠水转望谟,才到这个区。同样,罗甸的沫阳区也不能直通相邻的平塘航龙,非要经惠水一都匀一平塘一克度一航龙。如此转来转去,费工费时,用户意见很大。更为有趣的是,罗甸县解放初期属贵阳地委管辖,1954年架通电话后,长话一律经惠水转,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由都匀转贵阳。而省局又没有给罗甸开通至贵阳的直达电路,所以尽管罗甸距贵阳只有160多公里,通一次长话却很难很难。6月24日,记者到县邮电局挂长话,值班员面有难色,忧郁地说:“贵阳长话还有四五张没要通,怕上午摇不出来啊。”我表示愿意试一试,她同意了。于是我和用户们耐心地等待着,希望急促的电话铃声尽快地响起来。可是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上午11点半钟,仍未要通。结果整个上午只有六家用户要通了贵阳长话,其余五家只好悻悻而去。嗣后,我们到县邮电局了解,才知道“电话旅行”除了设备等问题以外,还与我们现行的邮电管理体制有关。直到今天,邮电管理体制主要还是按老行政区划分,没有根据业务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重新部署邮电网络,因此才出现上述诸多弊端。  在国外,电话被称做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天之骄子”。在国内,电话的地位和作用,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尤其是经济建设时期,加强内地与边界地区的经济联系更为必要。黎平县就曾提出自己出钱、出物架设潭溪至靖县边界的11公里线路,但是未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罗甸现已列为全省的重点开发县,今后电话业务将与日俱增,电话能否适应需要?人们在期待着。  ……

作者简介

  蒙应富,男,苗族,1943年1月生,贵州省凯里市人,中共党员。1967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78年3月调入贵州日报社。曾任贵州日报社编委、机关党委书记、巡视员、高级记者。1986午被评为贵州省优秀党员.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受省委、省政府表彰。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坚持深入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采访,采写了大量新闻稿件,先后在全省、全国获奖多次。其中《黔边行》专栏获贵州省好新闻特等奖;通讯《飞吧,苗岭的金凤凰》获贵州省好新闻一等奖,入选贵州《老年大学语文》教材,入编《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通讯卷)》;消息《三千苗胞出山招财进宝百万》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入选武汉大学《新闻评析原理与实务》教材,入编《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消息卷)》;所写的经验体会文章《难忘的黔边行》入选《世界学术文库》(华人卷)**集;论文《新闻报道的民族特色》入选《世界学术文库》(当代文化卷)**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