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张仲景药物学/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张仲景药物学/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1星价 ¥35.3 (7.2折)
2星价¥35.3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4056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21405699 ; 978-7-5214-0569-9

本书特色

经久不衰、一版再版的当代中医经典著作,国医大师王琦推荐阅读。 《张仲景医学全集》集仲景学研究之大成,从源流、疾病、药物、方剂、实验及养生诸方面进行系列研究,不仅构架新颖,内容翔实,而且反映当代研究进展,使经典穿越时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一部耐读耐用的细流绵长的书。-------国医大师王琦 实乃叔和之后,于仲景学说之光大,又一时代功臣也。业医爱医者如能手置一部是书,逐类考究,于中医前途,必得光明昌大之一助矣。-------施今墨再传弟子薛钜夫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张仲景药物的专著,它不同于一般的《中药学》教材,重点突出仲景用药特点。共介绍了仲景常用药物种,每一药物包括药物来源、功效主治、用量用法、药理、临床应用等项目。全书纵贯古今,引用和参考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资料,。疋一部很好实用的药物学专著。

目录

**章 解表药 麻黄 桂枝 苏叶 防风 细辛 生姜 葱白 香豉 菊花 柴胡 升麻 葛根 豆黄卷 第二章 清热药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栝楼根 苇茎 栀子 竹叶 黄芩 黄连 黄柏 苦参 秦皮 生地黄 牡丹皮 败酱 射干 白头翁 狼牙 猪胆汁 白蔹 白薇 鸡子白 第三章 泻下药 大黄 芒硝 巴豆 甘遂 大戟 芫花 商陆 子仁 猪膏 白蜜 第四章 祛湿药 滑石 通草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茵陈蒿 瞿麦 石韦 防己 赤小豆 泽漆 椒目 冬葵子 云母 文蛤 连轺 生梓白皮 白鱼 戎盐 乱发 厚朴 独活 鸡屎白 第五章 温里药 附子 干姜 吴茱萸 蜀椒 天雄 乌头 第六章 理气药 橘皮 薤白 枳实 第七章 止血药 侧柏叶 艾叶 灶中黄土 蒲灰 第八章 活血化瘀药 桃仁 红蓝花 芎 苦酒 新绛 紫参 王不留行 人尿 土瓜根 干漆 苦酒 紫葳 蒴细叶 ?虫 水蛭 虻虫 蜣螂 鼠妇 蛴螬 第九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 栝楼 贝母 竹茹 皂荚 杏仁 旋覆花 紫菀 款冬花 白前 桔梗 桑白皮 葶苈子 海藻 瓜瓣 蜀漆 第十章 安神药 朱砂 龙骨 紫石英 酸枣仁 柏实 小麦 第十一章 平肝潜阳药 代赭石 牡蛎 第十二章 补虚药 人参 黄芪 白术 大枣 甘草 薯蓣 粳米 大麦 白粉 当归 芍药 阿胶 鸡子黄 天门冬 麦门冬 百合 葳蕤 鳖甲 羊肉 钟乳石 胶饴 猪肤 第十三章 收涩药 五味子 乌梅 山茱萸 赤石脂 诃黎勒 禹余粮 白石脂 第十四章 其他药 雄黄 蛇床子 瓜蒂 曲 消石 矾石 铅丹 甘李根白皮 蜂窠 蜘蛛 附录 中药名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解表药                  本类药物辛散轻扬,长于走表,能开腠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主要用治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脉浮之外感表证。又称发表药。 麻黄Máhuáng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处方用名】麻黄、蜜麻黄、炙麻黄。   【功效主治】   1. 发汗解表 本品辛能发散,温可祛寒,长于开泄腠理,发汗散邪。凡风寒之邪在表者,皆可使之从汗出而解。因其发汗力强,发表*速,故有“治感**要药”(《本草正义》)之称。“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宜用之”(《药鉴》)。“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本草经疏》)。“其所主皆系无汗之证”(《神农本草经读》)。如麻黄汤中,其与桂枝相须为用,治太阳伤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   2. 宣肺平喘 本品辛散苦降,外可开皮毛之郁闭以宣畅肺气,内可降上逆之肺气以复其肃降,能宣降肺气而平喘止咳,“乃肺经之专药”(《本草纲目》)。大凡肺气壅遏,胸闷喘咳,无论属寒属热,皆可配伍运用。如小青龙汤,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治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麻杏甘石汤,与石膏同用,治肺热壅盛,高热喘急。   3. 利水消肿 本品“性善利尿,不但走太阳之经,兼能入太阳之腑”(《医学衷中参西录》)。外可开腠发汗,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内能宣通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退肿利水之效。如仲景方甘草麻黄汤,与甘草同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之风水水肿。   此外,本品辛温行散,能散寒通滞,可用于风寒痹证,阴疽,痰核等。“癥坚积聚为内病,亦系阴寒之气,凝聚于阴分之中,日积月累而渐成,得麻黄之发汗,从阴出阳,则癥坚积聚自散,凡此皆发汗之功也”(《神农本草经读》)。如麻黄加术汤之治“湿家身烦痛”,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肢节疼痛”,侯氏黑散治“大风肢烦重”,乌头汤治“历节不得屈伸疼痛”。《张氏医通》曰:“乌头汤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复治脚疼痛不可屈伸,二者之病,皆是风寒伤于筋,麻黄开汗孔,通腠理,散寒邪,解风痹。”又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升麻汤治“伤寒六七日,唾脓血,痢下不止”,半夏麻黄丸治“心下悸者”,亦都是取麻黄升发阳气,宣散表邪之义。《本草正》概括说:“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助阳,可逐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要药,故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也。”   【用量用法】   仲景用麻黄共计28方。   1. 用量 *大剂量为六两,*小剂量为半两,另有2方标明为十六铢、十八铢。现一般剂量为2~10g。   2. 炮制 仲景用麻黄28方,提出去节者15方。《医学衷中参西录》谓“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现用麻黄多制成生麻黄、麻黄绒和蜜炙麻黄。生麻黄长于发汗解表;炙麻黄偏于平喘止咳;麻黄绒发汗力缓。   3. 用法 仲景用法中有先煮者22方,汤泡者1方。并提出“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张锡纯曰:“古方中用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现用麻黄多以水煎服。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慎用。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的作用,故运动员慎用。   【现代研究】主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成分,尚含鞣质、挥发油等。有发汗、平喘、止咳、祛痰、解热、镇痛、抗炎、利尿、抗病原微生物、兴奋中枢、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等作用[1]。   【临床应用】   1. 流行性感冒风寒证 以麻黄(去节)46.8g,桂枝31.2g,杏仁(去皮尖)23g,甘草15.6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流行性感冒风寒证病人32例。对照组给予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30例。治疗组24小时体温总显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小时中医证候总显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 肺热咳嗽 以麻黄10g,鱼腥草30g,石膏(先煎)30g,黄芩10g,治疗肺热咳嗽56例。结果:显效45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3%[3]。   3. 慢性顽固性支气管哮喘 以盐酸麻黄素埋入定喘穴治疗慢性顽固性支气管哮喘37例。半年随访1次,共4次,所有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其中13例病人1年未再复发,6例病人(包括2个小孩)2年未再复发,治愈率为52.8%[4]。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以麻黄800g,益母草1500g,桔梗900g,生甘草600g制成口服液,1ml含生药量1.9g,灌封,每支10ml。每日2次,每次1~2支,半月为1个疗程。136例病人经2个疗程治疗后,结果:痊愈102例,显效19例,改善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06%[5]。   5. 外感发热 以麻黄3g,石膏30~120g,桂枝3g,研细末,多次分服,治疗外感发热100例。对照组口服扑热息痛治疗10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43例,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45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66%。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6]。   6. 小儿遗尿 采用生麻黄15g为主药,根据具体情况辅以其他中药治疗小儿遗尿60例。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痊愈3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7]。   7. 免疫性疾病 采用1个疗程(两周)麻黄制剂的用量相当于生药7g的麻黄制剂糖浆,治疗风湿及类风湿、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免疫性疾病64例,治疗后病人血清补体水平CH50、AP-H50、C3均有不同程度下降[8]。   8. 缓慢型心律失常 以麻黄、桂枝各10g,杏仁、甘草各6g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50例。结果: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9]。   9. 酒渣鼻 取生麻黄节、生麻黄根各80g,加白酒煎服,治疗酒渣鼻18例。结果:治愈15例,好转3例[10]。   【备注】关于麻黄先煎去上沫 仲景用麻黄均强调“先煮”“去上沫”(《伤寒论》)。目的在于减低其副作用,缓和其悍烈之性,对后世影响较大。如《本草经集注》云:“(麻黄)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古方中有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然而,现代对麻黄先煎去沫尚无一致的认识,研究有待深入。现行《中药学》教材和《中国药典》等对麻黄煎法均未作出特殊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2-85. [2] 扈晓宇,张扬,张德雄. 经方本源剂量治疗流行性感冒风寒证[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30-234. [3] 李秋红,刘秀玮. 麻鱼石黄汤加味治疗肺热咳嗽56例[J]. 河北中医,2013,35(12):1815-1816. [4] 杨慧云,王亚斌,秦亚丽,等. 盐酸麻黄素植入膜剂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 中国药房,2000,11(4):160-161. [5] 张炬,曲巧敏,张凯瑞. 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36例[J]. 河南中医,2001,21(1):59. [6] 冯萍,靳宏光,张冰杰. 退热散治疗外感发热100例疗效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67-368. [7] 邓润民,陈志文. 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45. [8] 夏永祥. 麻黄制剂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中补体活性的变化[J]. 临床检验杂志,1997,15(3):162-163. [9] 姬光东,牛振华. 麻黄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50例[J]. 中医药学报,2002,30(1):31-32. [10] 张和平. 麻黄酒内服治疗酒渣鼻18例[J]. 湖北中医杂志,1991,13(3):14. 桂枝Guìzhī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处方用名】桂枝。   【功效主治】   1. 发汗解肌 本品辛甘温煦,“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本草真诠》)。“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本草汇言》),有助卫实表,发汗散寒之功,“为解肌**要药”(《本草求真》)。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为缓和,但透达营卫之力为麻黄所不及。故凡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抑或表虚汗出,用之莫不相宜。如治“太阳中风”之桂枝汤,治“太阳伤寒”之麻黄汤。前者与芍药为伍,以调和营卫,用于风寒表虚证;后者与麻黄相须为用,治伤寒表实证。   2. 温通经脉 本品辛散温通,“入血脉有通利之妙”(《本草约言》)。“桂枝所优,为在温通经脉”(《本草思辨录》)。“所通者,血脉中寒滞”(《本经疏证》)。如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之桂枝附子汤,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之甘草附子汤,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下焦蓄血证之桃核承气汤,治阴阳俱微的血痹证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治“妇人宿有癥病”之桂枝茯苓丸,治“疟母”之鳖甲煎丸,治“瘀血在少腹不去”之温经汤等。大凡寒邪凝滞经脉诸痛,如胸阳不振之胸痹心痛,中焦虚寒之脘腹拘急疼痛,血寒经闭痛经,产后腹痛,风湿肩臂疼痛等,皆可使寒凝得散,经脉得通,则诸痛悉除。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